

介入写作过程,开展写作指导
作者: 杜春蕾 徐承芸一、创设任务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师: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小时候因为一场高烧,成了一个脑瘫患者;童年时代,他常常被小伙伴嘲笑为“傻子”;长大后,又因为残疾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也是因为残疾,他找工作屡屡受挫,成了一个失败者。你觉得他后来会变成一个怎样的人?
生:我觉得他会变成一个沮丧的人,因为失败了这么多次,很难再树立起信心。
生:我觉得他会变成一个天天发牢骚的人,因为他这么努力却一点回报也没有。
生:我觉得他会变成一个失败的人,因为现在身体健全的人都很难找到工作,他是个残疾人,只能一直失败下去。
师:是啊,失败那么多次,能不灰心吗?然而,就是这个叫陆鸿的人,如今开办了自己的工厂,带领着150多名残疾人创业,一年收入1300万,成了名副其实的大老板。大家猜一猜:为什么一个原本活下去都困难的残疾人,最终却能变成一个身价千万的大老板呢?
生:我觉得他一定是有什么奇遇。
师:你觉得会是怎样的奇遇呢?
生:可能是发生了医学奇迹,他的脑瘫治好了。
师:那可真是奇迹了。因为以目前的医疗水平,脑瘫患者长到这么大再被治好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生:可能是遇到了一个身价过亿的大老板,这个大老板帮助了他。
师:嗯,你是说他遇到了贵人。
生:可能是他的努力感动了上天,所以上天也来帮助他。
师:你是说,他像愚公移山里的愚公一样,得到了上天的帮助。
师:大家的猜想都很有意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老师找到了一篇关于陆鸿的报道,里面就藏着这个问题的答案,让我们一起通过阅读把它找出来吧。
二、破译成功密码,开启习作之旅
任务一:阅读原文,破译密码
1.请同学们打开阅读资料,先完整地读一读这篇文章,把你觉得让陆鸿取得成功的密码找出来。(出示阅读资料:《从“傻子”到“老板”的
蜕变》)
陆鸿是一个脑瘫患者,童年时代,他常常被小伙伴嘲笑为“傻子”,也没有人愿意跟他一起玩。同龄人的嘲笑、孤立,大人的窃窃私语、指指点点,贯穿了陆鸿的童年。
因为生病导致手指功能受损,他写字特别慢,每次考试常常来不及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题。但是他却以顽强的毅力,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最终顺利考入一所承诺包分配的中专。
然而,毕业时,现实却又开了一个无情的玩笑,全班其他五十几个人都被用工单位接收了,唯独他因为残疾而被拒之门外。
好不容易在一个厂里找到活干,厂里的人直接当着陆鸿妈妈的面嘲讽他:“你看看你儿子这副样子,他能干什么,我养一条狗都比他强。”陆鸿心里很难过,他说:“那个时候是夏天,我第一次感觉到,夏天这么冷,人家这样说,我很难过,但是我很不服气。”
经历了无数底层职业的摸爬滚打,他靠着自强拼搏,将生意从开照相馆、做电子相册加工,逐渐拓展到纸质影集生产。又从6个人的家庭小作坊,发展到拥有35位员工的实体相册加工厂。在陆鸿的带领下,相册工厂2022年的营业额达到了近1400万。
陆鸿说,自己曾经被别人喊作傻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别人开始喊他小陆、陆师傅、陆老板,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要肯努力,人生一定会发生改变。
2.同桌交流自己找到的陆鸿取得成功的
密码。
任务二:联系密码,提炼标题
1.集体共交流,拟定正标题。
师:谁来说一说,你找到的陆鸿成功的密码是什么?
生:我觉得陆鸿成功的密码是“坚韧不拔,吃苦耐劳”,我是从文章的第1~2自然段找到的这个密码。这两个自然段讲了陆鸿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学习的事,从这里可以看出陆鸿的身上有一种坚韧不拔、不怕吃苦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促使他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师:总结得很好。“坚韧不拔,吃苦耐劳”,这八个字可以作为今天这篇文章的正标题,不过,咱们也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提炼一下,你能不能试着把“坚韧不拔,吃苦耐劳”换一个说法?
生:我想到了一句俗语,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师:非常好。如果在“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之间选一个作为习作的正标题,你想选哪个呢?
生:我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因为这个标题更能概括陆鸿成功的原因。
师:同样的意思,其他同学能不能也换一个说法给自己拟一个正标题呢?
生:我想到了一句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想以这句诗为题。
师:以诗为题,甚好。
生:我想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我觉得“坚韧不拔方能成功”可以概括这个意思。
师:这个概括也很好,可以此为题。刚才这几位同学都是从第1~2自然段找到了陆鸿成功的密码,有没有人是从其他段落找到陆鸿成功的密码呢?
生:我觉得陆鸿成功的密码藏在文章的第
3~5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讲了陆鸿参加工作后受到嘲笑却仍然努力向上,最终他取得了成功,我把他成功的原因概括为“百折不挠,终能走出低谷”。
师:概括得很好。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我觉得陆鸿成功的密码藏在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一段里陆鸿自己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要肯努力,人生一定会发生改变。”从这句话里,我提炼出了陆鸿成功的密码就是“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生:我也是从文章最后一段话里找到的成功密码,但是我觉得可以概括为“只要肯努力,一定能成功”。
师:大家都概括得很好。你们看,同样的一个故事,每一个人却读出了不一样的感受,把这种独特的感受写下来,就是读后感。你们可以以自己概括的成功密码为这篇文章的正标题,也可以像刚才几位同学一样,用意思相近的诗句或名言作为文章的正标题。
(生拟定正标题)
2.追本溯源,拟定副标题。
师:同学们,在一篇读后感里面,除了表达观点,我们还需要告诉别人,我们为什么产生了这个观点。已经拟好正标题的同学,能说一说自己为什么产生了这个观点吗?
生:因为我读了一篇题目叫《从“傻子”到“老板”的蜕变》的文章。
师:说得对。概括地说一说。
生:读《从“傻子”到“老板”的蜕变》有感。
师:恭喜你完成了自己的副标题,请在前面加个破折号,把它放在第二行中间。同样的意思还可以怎么说?
生:《从“傻子”到“老板”的蜕变》读后感。
师:对,这是另一种表达。其他同学请从这两种表达方式里面选一个,作为自己文章的副标题,写在第二行中间,写的时候别忘了在前面加个破折号。
任务三:结合要求,拟写提纲
1.细读要求,初步拟写。
师:题目拟好了,作为一篇读后感可以写哪些内容呢?大家不妨回到书本上,看看习作要求的哪一个部分藏着本次习作的内容。
生:我从习作要求的第2自然段找到了读后感的写作内容。
师:请大家重点默读第2自然段,用画关键词的方法把本次习作的写作内容找出来。(出示)
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先简单介绍一下文章或书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你印象最深的部分。再选择一两处你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感想要真实、具体。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也可以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
(生默读圈画)
师:谁来交流一下自己圈画的内容?
生:我找到的是这句:先简单介绍一下文章或书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印象最深的部分。
师:“或”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可以介绍全文内容,也可以是印象最深的内容。
师:对,二者取其一就行了。你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一下这部分到底要我们写什么吗?
生:简介内容。
师:概括得好。你接着说,简介内容之后可以写什么呢?
生:我还找到了这一句:再选择一两处你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
师:简要概括一下,第二部分写什么?
生:抒发感受。
师:你找得很对,概括得也非常准确,请把你概括的内容写到黑板上。其他同学接着往下说,第三部分可以写什么?
生:我还找到了这一句: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也可以引用原文中的个别
语句。
师:找得很准确,你能像刚才那位同学一样,概括一下这个部分的内容吗?
生:联系阅读与生活……
师:再浓缩一下试试。
生:联系积累。
师:对,阅读与生活都是积累的一部分,概括得非常好。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把这些内容放在一起,再想一想,作为一篇完整的读后感,除了简介内容、抒发感受、联系积累,还可以写些什么?
生:我觉得还需要加个结尾。
师:你的思路很好。有头有尾才是完整的文章,那么,大家能不能说一说,这个结尾可以写哪些内容?
生:我觉得可以总结一下中心思想,点一下题。
师:结尾点题,的确很有必要。除了点题,还可以写些什么?
生:除了点题,我觉得还有必要升华一下主题。
(生完成初步提纲:A.概括内容。B.抒发感受。C.联系积累。D.总结升华。)
2.全班讨论,确定详略。
师:请同学们结合这个提纲讨论一下:这四个部分里,哪些内容要详写,哪些内容可以略写?
生:我觉得“抒发感受”部分要详写,因为读后感的重点是“感”。
师:你说得对。除了“抒发感受”部分,还有哪个部分也应该详写呢?
生:“联系积累”部分也应该详写。
师:为什么?
生:因为“联系积累”其实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感受,所以我觉得这个部分也应该详写。
师:你的理解很到位。感受不能凭空产生,要有所依据才能打动别人,这个依据就是我们的阅读积累与生活经验,所以这个部分也应该详写出来。还有需要详写的部分吗?
生:没有了。
师:对,其余部分可以略写,请大家在自己的提纲里标注好详略。
任务四:选择方法,概括内容
师:提纲列好了,现在我们来考虑一下怎么动笔的问题。读后感的第一部分是“概括内容”,今天的阅读材料是一篇记叙文,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概括记叙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呢?
生:可以用“六要素法”,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很好。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可以采用围绕主角提问法。
师:请详细说说你的方法。
生:首先找到这篇文章的主角陆鸿,然后找一找这几个问题的答案: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他现在怎么样?
师:非常实用的两个方法,请其他同学或二选一,或采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法,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写下来作为文章的第1自然段。
(生独立完成第1自然段)
任务五:表达观点,援引事例
1.指导学生表达观点。
师:刚才我们已经用正标题的形式提炼了观点,现在谁能把同样的意思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生:我的观点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师:与上一段衔接一下,再陈述一次。
生:读了陆鸿的故事,我的观点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