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前、付、秉”构成的层次结构的字

作者: 张薇

学习“前、付、秉”构成的层次结构的字0

教学目标:

1.运用汉字层次组合方法,积累与梳理“舟、剪、煎、箭”“寸、付、咐、附、符、俯、府、腐”“秉、兼、谦、嫌、歉、赚、廉、镰”3组 共20个字,理解汉形规律,提高科学解析汉字能力,传承汉字文化。

2.学写“剪、兼”2个字,理解“倒八”的笔形

原理。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明晰结构

(出示:二人从,双木林。)同学们,“从、林”两个字的构形方式是什么?(生:会意字。)对,这是从形、音、义的造字角度说的。如果仅从字形的角度看,两“人”相加组成“从”,两“木”相加组成“林”。它们都是一次性组成的,汉字学把这种组合成的字形叫“平面结构”。

给“从”再加一个“人”组成“众”字,给“林”再加一个“木”组成“森”字,“众”和“森”里的三个字已不是一次性组成的,而是在平面结构的“从”“林”上增加了字,“众、森”两个字就形成了层次关系,它们的结构叫作“层次结构”。

在现代汉字里,平面结构的字少,层次结构的字多。平面结构的字是层次结构字的基础,层次结构的字是在平面结构字上逐层加部件形成的。比如“众”“森”就是在“从”“林”上加字形成的。这两个字仅增加了一层,有很多字可以连续增加好几层,形成不同的字。现在我们根据汉字构形的这一规律,学习层次结构的一些字,体会汉字构形的妙趣和智慧,提高识字效率。

二、学习“前”系统的字

1.“止、舟、前”的形、音、义

(出示注音的“止、舟”)请把这两个字念两遍。我们解析它们的形、音、义。

(1)解析“止、舟”。

“止”是已学字,但很多同学不知道它的形、音、义关系,我们来解析。(出示:)这是甲骨文“止”,看看像什么。(生猜)这是人的左脚形,上部用三个脚趾代表五趾,从右往左依次是大趾、二

趾、小趾。演变到楷书“止”,大趾变短横,二趾变长竖,小趾变短竖,脚后跟变长横。本义是左脚,引申为停止,如“止步”。

舟,(出示:)这是小篆“舟”,像一只小船,最上部的曲线是缆绳。本义是小船,如“独木舟”。“舟”作偏旁,一般表示船、航行等意思,如“舰、艇、舢(板)、航”。

(2)解析“前”。

(出示:)谁能猜出这个金文?(生:像小船上面有只脚。)这是一个平面结构的字,上止下舟,船头上的脚趾指向前方表示人乘舟前行,楷书曾写作“歬”(qián),是“前”的早期写法。后来,人们以“歬”为音符,加意符“刀”组成“前”字,表示剪刀,是“剪”的早期写法。但人们仍习惯读作“qián”,表示向前的意思。于是这字的形、音、义就保留下来了,只是,“前”字就变成了层次结构。不过,这层次还只是第一层,“前”还能加字增层组合成其他的字。

2.解析“前”系统的字

“剪”是人们给“前”字再加一个“刀”字造成的,组词“剪刀、剪纸”。

(出示油煎图和“煎”字)请观察,“煎”的构成是给“前”下部加“火”字组成的。本义指一种烹饪方法,把食物放在少量热油里使其两面焦黄。比如“煎鱼、煎饼”。

(出示射箭图和“箭”字)哪个字来了?(箭)它是怎么构形的?(生:是在“前”上部加“竹”构成的。)本义是箭竹,竹子的一种。引申指搭在弓弩上发射的武器,古代多用竹子制成。比如“射箭、火箭”。

3.梳理“前”系统的字

现在我们用图示的方式梳理“前”组合的这几个字。(出示)

观察这些字的构形和组合方式,你有什么发现?(“煎、箭、剪”都是以“前”作音符,加意符“火、竹、刀”组成的)我们也看到:止+舟组成“歬”,是平面结构;歬+刀组成“前”,成为层次结构的第一层;“前”再分别加“刀”“火”“竹”为“剪”“煎”“箭”,组成了层次结构的第二层。汉字中这样一层一层的组合方式,叫作“层次组合”。

三、学习“付”系统的字

接着学习“付”,这已是层次结构的字,上一个字是平面结构的“寸”。

1.解析“寸”

(出示:)猜猜这个小篆是什么字。(生猜)是“寸”字,“”(又)是右手,由下往上依次是拇指、食指和中指,用三指代表五指;左下短横是指事符号,指出手腕下的一寸处是中医切脉的“寸口”,本义指寸口。引申指长度单位尺寸的“寸”,“寸”在长度单位中比较短,常用来形容短或小,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土不让”。“寸”是平面结构的字,作偏旁在构字中大多表示手、手的动作,进入层次结构,“付”是一例。

2.解析“付”

付,会意字,从人从寸,表示手拿东西给他人,如“付款”。“付”是层次结构的字,由此逐层加部件组成一些字。

3.解析“付”系统的字

(1)解析“咐、附”。

(出示注音的“咐、附”)这两个字都用“付”作音符,加上意符构成形声字。“付”加“口”为“咐”,表示嘱托、安排等意思,如“吩咐”。“付”加“阝”(fù,土山)为“附”,本义指小土山。假借表示依附,引申指归附、附属。由“依附”又引申指靠近、距离近,如“附近”。

(2)解析“符、府”。

(出示注音的“符、府”)“付”在这两个字里作音符也作意符。

符,是“付”加“竹”,本义指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的凭信,如“兵符”是用竹木或金玉制作,所以用竹作意符;“付”表音兼表“交付”之意。因信符由发号者与受命者各执一半,两半相合才起作用,引申指相合,如“符合”。又引申指代表事物的标记,如“符号”“意符”“音符”。

府,是“付”加“广”,“广”作偏旁读“yǎn”,代表大房屋;“付”表音兼表“授受文字资料存档”之意。本义指储藏文书的地方,相当于当代的档案馆。引申指学府、政府。

“府”还可以再加一个层次,请看——

(3)解析“俯、腐”。

(出示注音的“俯、腐”)以“府”为音符,还能加哪些意符组成层次更多的形声字呢?(亻、肉)

俯,是“府”加“亻”,本义指人向下、低头,与“仰”相反,如“俯身、俯仰之间”。

腐,是“府”加“肉”,本义指肉腐烂。引申指腐烂的物体,如“食腐动物”。作豆腐的简称,是因豆腐是豆子磨烂加工制成的,如“腐乳”。

4.梳理“付”系统的字

我们来梳理“付”系统的字:(出示)

这个系统开始由“又”“丶”组成“寸”的平面结构;接着加上“亻”组成“付”,成为层次结构;然后再加6个意符组成两个层次的6个字。

四、学习“兼”系统的字

1.解析“、秉、兼”的关系

(出示注音的“、秉、兼”)请念两遍。

(1)解析“、秉”。

,是小篆右手“”的楷书写法之一,所以读“yòu”,不过字形符号化看不出来了。不能独立成字,只在合体字中作意符,表示手、手的动作。

秉,(出示:)谁能从小篆字形上看出字义?(生猜)这是会意字,从从禾,用手握着一株禾苗表示手持物之意,如“秉笔”就是持笔。

(2)解析“兼”。

兼,(出示:)对比这两个小篆字,你发现了什么?(生:“秉”是一手握着一株禾苗,“兼”像一手握着两株禾苗。)对,“兼”是用一手持两株禾苗,表示同时涉及两件或几件事情,如“身兼多职”“会意兼形声字”。

“秉”字是平面结构,那么,“兼”是什么结构的字?(层次结构)现在我们开始对“兼”增加不同的偏旁,看看能组合成层次结构的哪些字。

2.解析“兼”系统的字

(出示注音的“谦、嫌、赚、歉、廉、镰”)请先念两遍,听听读音的共同点是什么。(生:都是用

“兼”作音符表音。)对,这些字基本都是形声字,就是把“兼”作音符,加上不同的意符组成的字,所以我们重点解析不同意符的作用。

(1)解析“谦、嫌、赚、歉”。

谦,同学们知道“谦让”这个词,可是你们知道“谦”为什么用“讠”表意吗?(生答)这是用言辞表示尊敬、谦让、不自满的意思,如“谦虚”“谦恭”“满招损,谦受益”。

嫌,古人用“女”表示心中疑惑,如“嫌疑”。引申指讨厌,如“嫌弃、嫌贫爱富”。

赚,有“贝”的字一般和什么有关?(钱财)所以“兼”加“贝”组合成“赚”。本义指买卖获得了盈利,与“赔”相对,如“赚钱”。

歉,做得不好或做错了事,就要道歉。“歉”为什么用“欠”表意呢?(出示:)甲骨文“欠”像一个跪坐的人张着大口打哈欠的样子,表示休息不足。“歉”用“欠”表示庄稼收成不足,如“歉收”。引申指对他人有所亏欠,对不住人,于是要说“抱歉”。

(2)解析“廉、镰”。

这是古代的厅堂,(出示厅堂图片)厅堂的两侧叫“廉”。“兼”加“广”(房屋)组合成“廉”,注意:“兼”在这里不但表音,还兼表堂屋两侧之意。因堂的侧边有棱角,引申指人品行方正,如“廉洁”。廉洁的人不贪图钱财,引申指价格低廉,如“物美价廉”。

镰,给“廉”再加一个“金”字,是镰刀的“镰”。(出示镰刀图)镰刀是用来割草、收割农作物的一种农具。

3.梳理“兼”系统的字

现在梳理“兼”系统的字。(出示)

观察这个层次组合系统的字,你总结出了什么?(生:“兼”是层次结构的会意字,把它作音符,加上不同的意符就能组合成不同的字。)是的,古人造字的方法很妙,表现出了很高的智慧。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知道了每一个层次结构的字,不仅只是一个字,还是几个字组合的小系统,学好这样一个字就能学会几个字。按照汉字的层次结构规律识字,就能高效识记汉字,还能知晓丰富的汉字文化。

五、指导书写

1.观察“剪、兼”二字

(出示:剪、兼)观察这两个字的共同点是什么?(生观察回答)对,它们的前两笔都是“倒八”。为什么楷书会有“倒八”呢?因为楷书为了写得快和顺,就要求前后笔画顺接呼应,“倒八”的第一笔写成点,便于下一笔的笔势向右运行去写短撇。接着短撇往左下运笔去写左下方的笔画。这就是楷书笔顺、笔形的道理。同学们书空体会一下。(其他书写指导略)

2.师范写,生练写(略)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前埔北区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