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作者: 蔡媛媛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0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认识“筝、鼠”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折、张”等8个生字,会写“纸船、松果”等7个词语。

2.继续学习默读,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

3.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初步懂得如何交朋友和维护友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任务一:学习默读,猜读生字

1.导入:(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中有个生字,(师指“筝”字)谁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字?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师点拨:“筝”通过形声字规律猜读,上面的竹字头表示做风筝要用竹子做支架,下面的“争”字提示它的读音。在词语“风筝”中,“筝”读轻声。

2.出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把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猜猜读音。(相机指导默读的方法:不动嘴唇不出声)

3.出示课后题词语,同桌交流,互助识字,交流猜读的方法。

风筝    松鼠    抓住    祝你幸福    愿意    哭

学生汇报猜读的方法,师适时小结板书猜读方法。

预设:

(1)抓:提手旁是形旁,表示和手部动作有关,“爪”是声旁,提示了它的读音,通过形声规律猜读字音。(板书:形声规律)

愿:上面是“原”字,提示它的读音,下面是“心”,指心里愿意。

(2)“筝”和“鼠”都可以结合插图进行猜读。(板书:借助插图)

(3)鼠:出示“鼠”字的演变,根据象形字的特点识字:上面部分像老鼠的头,牙齿尖尖的,下面像它的爪子、身子,“斜钩”就像它细长的尾巴。(板书:字形联想)

(4)“幸”和“愿”可以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猜读。(板书:结合语境)

4.出示其他新词,个别读,全班读。

松果  吵架  难过  大哭  屋顶  折纸船  扎风筝

点拨多音字:“扎”——扎(zā)风筝  扎(zhā)手  挣扎(zhá)

5.小结:同一个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猜读,有的字不容易猜,还可以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部首查字法。

(设计意图:猜读识字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引导学生大胆猜读,发展学生自主识字、阅读的能力。学会默读是本课的学习重点,教师指导默读的具体方法,有利于学生明确默读的要点。)

任务二:再次默读,初步感知

1.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填空,指名回答。

松鼠住在(     ),小熊住在(    ),他们俩通过(    )和(     )成了好朋友,可是因为一点小事他们(     ),最后他们又通过(     )和好了。

3.松鼠和小熊经历了“好朋友—吵架—和好”的过程,他们的心情也随之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用横线画出表示心情变化的语句。

4.生汇报,师生合作朗读句子,读出不同心情。

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

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

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小熊

和松鼠收到礼物后高兴的表情、动作和声音,再联系生活实际,你什么时候也会“乐坏了”,从而读出“乐坏了”的心情,语速稍快,表现高兴、惊喜之情。

小熊很难过。

松鼠也很难过。

朗读指导:怀着对朋友的想念,想象难过的心情,饱含深情读出悲伤的语气,语速放慢,音调低沉。

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高兴得哭了。

朗读指导:语速稍快,音调较高,表现松鼠再次和小熊和好的兴奋。

5.小结人物心情变化:乐坏了—很难过—高兴得哭了。

6.发现文本结构的特点:课文中有不少句子或段落像“小熊很难过”“松鼠也很难过”这样句式相似,情感相仿,字数也大体相等,请你找一找。

预设:第2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第3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第8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

师点拨:句式相似又富有变化,读起来节奏感强,强化主人公美好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默读让学生整体感知,交流主要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心情的变化。让学生自主发现,并探究文本结构的特点,初步渗透语言表达的技巧。)

任务三:指导写字,填曲线图

1.自主观察生字,交流书写要点。

“三看”:一看字形结构,二看关键笔画,三看起笔位置。

2.教师重点指导,范写生字。

折:左窄右宽,第五笔竖撇写在竖中线上,第六笔横起笔在横中线上。

扎:左右宽窄相当,左边长,右边短,竖弯钩沿着竖中线的右侧书写。

3.生练写生字,随后展示并点评。

4.布置作业:抄写本课生字。

(设计意图:低年级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观察生字的书写要点,教师的写字指导和范写须落实到位。)

第二课时

任务一:复习词串,指导朗读

1.复习词串,小组读,开火车读。

松鼠  小熊  山顶  山脚  折纸船  扎风筝  祝你快乐  祝你幸福

2.请学生把以上词串卡片贴在板书上。(出示)

3.全班齐读课文。

4.读一读,比一比:

☆纸船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风筝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1)辨析“漂”和“飘”:

儿歌填空进行识记:纸船水上(漂),风筝空中(飘)。

拓展运用:落叶在水面(漂哇漂),红旗在空中(飘哇飘)。

(2)朗读指导:比较两组句子,读好“漂哇漂”“飘哇飘”,想象纸船随着溪流慢悠悠漂着,风筝随着风慢悠悠飘荡的画面,音韵拉长,语速较慢。

5.师生合作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复习词串,并让学生自主完善板书,考查学生对生词的掌握情况和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多形式朗读课文,熟悉文本,为体会松鼠与小熊之间的友谊做好准备。在朗读指导中,渗透想象画面的朗读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句子的重点词,并将一个简单的词语转变成一幅内容丰富的画面,帮助学生在情境中提升阅读能力。)

任务二:自主感悟,体会友谊

1.交流:请用一些词语形容这对好朋友,并结合课文语句说明

理由。

这是一对_______的好朋友。

预设:

这是一对用心准备礼物的好朋友。

“松鼠折了一只纸船……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可见小松鼠准备礼物可真用心,亲手折的纸船,送了自己最爱吃的小松果,还写下了对好朋友的祝福。小熊一一进行回礼——亲手扎的风筝、挂上自己最爱吃的草莓以及写好祝福语,可以看出小熊也非常珍视这个朋友,用心准备了礼物。

这是一对把彼此放在心上/感情深厚的好朋友。

“每天”看出小熊和松鼠之间的感情很深厚,一直把对方放在心上。即使吵架了,仍每天坚持扎风筝和折纸船,这已然成为了习惯,因为在他们心里,都舍不得、放不下这段友谊。

这是一对珍惜友情的好朋友。

“再也受不了啦”说明为了化解矛盾,找回失去的友谊,松鼠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主动放出纸船请求和好。“风筝朝他飞来”表示小熊同意和好,松鼠因为重新找回友谊而激动地哭了。他们都很珍惜彼此的友谊。

2.发挥想象,续编故事:当小熊看到一只纸船从小溪漂流而来的时候……

预设:当小熊看到一只纸船从

小溪漂流而来的时候,他也立马爬上树顶,把一只风筝放飞天空。

(设计意图:故事内容浅显易懂,不难理解,本环节重在让学生自主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用一些词语来形容这对好朋友,需要学生再次深入走进本文,挖掘体现松鼠和小熊友谊的细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当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续编故事,他们自然而然会感受到友谊带来的快乐,并懂得如何交朋友和维护友谊。)

任务三:练笔拓展,传递友谊

1.回信练笔:小熊也想写一张卡片,挂在风筝上送给松鼠,请你替他写一写吧。

2.拓展交流: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跟朋友发生过矛盾,最后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3.布置作业:复述故事给爸爸妈妈或好朋友听。课外阅读推荐《我有友情要出租》《小老鼠和大

老虎》。

(设计意图:将文本内容进行延伸,小熊的回信和联系生活拓展交流,都旨在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表达,训练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布置作业推荐关于友情的课外读物,将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

责任编辑 杨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