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游式”寓教于乐“多文体”温故知新

作者: 陈李娟

“嬉游式”寓教于乐“多文体”温故知新0

三年级第一学期是小学习作的起步阶段,从平时的单元习作指导,到期末的习作复习巩固,教师都要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分享欲。然而,到了期末复习期间,留给习作复习的时间和空间往往比较有限。一方面,习作复习耗时长,见效慢,教师难以兼顾;另一方面,习作复习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缺少一体化设计,教师难以系统实施。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笔者尝试以“叶子嬉游记”为主题,将三年级上册的单元习作进行梳理整合、重组再创,引导学生在多种文体的表达中巩固习作训练要素,以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成效。

一、归类调序,创设复习情境

1.梳理教材习作,进行归类调序

梳理八个单元的习作,按文体进行归类:想象类有2次,分别是“编写童话”和“续写故事”;纪实类有4次,分别是写人、状物、写景、叙事;应用文有1次,日记其实属于纪实类的应用文;议论类有1次,是表达看法。不难看出,小学作文起步阶段以纪实类为主,题材广泛,想象类也占据重要一席。但从平时的习作反馈来看,学生对想象类习作比较感兴趣,因此在略显单调的复习期间,不妨以童话创编引入,然后进行纪实类专项复习,最后进行议论类练习。(见下页表1)

2.契合教材主题,创设复习情境

创设“叶子嬉游记”这个主题的复习情境,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考量:首先,与第二单元课文主题相关,学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后,学生在课余也踮着脚尖,在叶丛间跳跃、奔跑,或拾几片叶子,和自己的小手小脸比比大小;学了《山行》《秋天的雨》,学生经过枫树旁,总忍不住驻足欣赏,情不自禁地吟起“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或捡几片枫叶,念叨着“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可见,学生对落叶情有独钟。虽说到了复习阶段,已进入初冬时节,但落叶飞舞、四处嬉游的景象仍随处可见。所以笔者决定以“叶子嬉游”开启习作复习之旅。其次,从整册教材来看,与自然主题相关的课文达到一半以上,其中习作单元的主题就是“留心观察”,相比于观察人物,三年级学生对观察大自然这本“书”更感兴趣,因此笔者选择“树叶”来串联起习作复习课。

二、按类定标,推进复习课程

1.“想象岛”:提升童话创新指数

平时的单元习作中,学生创编的童话故事基本能做到写具体、写完整,语言也有一定的生动性,但在情节的创新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复习阶段,应着力提升童话的创新指数,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指导。(见表2)

教师可选择相应的童话例文,引导学生去挖掘主题内容、结构安排、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特色,然后进行模仿借鉴;也可以和学生玩头脑风暴游戏,引导学生跳出常规思维,反过来想、跳出去想、多角度想、跨越时空想等等,以此提升童话的创新指数。

2.“实景展”:提升叶景美丽指数

写景类习作是学生的弱项,一是语言表达有些苍白,即使用了比喻、拟人,也过于老套,缺乏新鲜感;二是“总—分”结构中的“分写”部分,排列有些随意,缺乏逻辑;三是景与情存在分离的现象,常常为了写景而写景,为了抒情而抒情。这些问题,正是要在复习阶段进行专项训练、重点突破的。笔者尝试从语言表达、条理安排、情景相融这三个方面,制订了“叶景美丽指数提升”评价标准(见表3)。

专项训练时,教师可提供一些思维支架,引导学生拾级而上。比如习作中抽取问题段落,将句子打乱顺序,以排序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练习,并说清理由。再将重新排列好的一段话,与习作原文进行对比,从而发现问题所在。多进行几次训练,学生在围绕一个意思写时,就能注意简单的逻辑顺序了。再比如,针对习作中情景分离的现象,笔者创设了“清晨,我踏进校园,沾着水汽的枫叶垂着嫩红的小手,似乎还在做梦;不一会儿,教室里传来的琅琅书声唤醒了它们,一片片枫叶举起手来;午后阳光下,那一树的枫叶……;傍晚放学时,枫叶 ……”这样的情境,引导学生将树叶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树叶的变化中。

3.“游乐区”:提升游戏快乐指数

第八单元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学生完成得普遍较好,因此在复习阶段只需在原文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修改提升。比如一部分学生在游戏的准备上花了过多的笔墨,而将后面游戏中最好玩的地方简单带过,降低了快乐指数,因此,教师可引导他们先简化次要内容,再补充重点环节。再比如一些学生只会用“高兴”“开心”“兴高采烈”这些直接的词语表现人物的快乐,显得有些空洞,因此复习阶段,教师要着重进行细节描写的指导,如引导学生从人物欢呼时的语言、动作,开心时的嘴角、眉毛、眼神等角度去表现高兴。(见表4)

当然,对于单元习作已是优秀的学生来说,可增加一点创意,给游戏介绍的文字旁配上相应的图画,这样图文并茂,“叶子”朋友一看就明白,一学就喜欢。

4.“记者站”:提升话题说理指数

议论文不是三年级习作的重点,因此一般只要说清问题,说明想法,适当提出建议即可。但对于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在复习时鼓励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提升说理指数。(见表5)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家长指导下,利用节假日去街头、公园、广场等采访不同的人,了解他们的看法,拍下采访视频,然后回看时借助表格进行分类整理,最后再总结出自己的看法,可用书面形式,也可用视频形式展示调研结果。

三、集叶成树,汇总评价结果

1.多元评价,从多角度反馈

首先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评价中来,每次的评价结果取平均数;其次是评价媒介的多元化,除了传统的纸质当文本,还可以采用在线文档阅读点评、微信视频号点赞评论等多种媒介进行评价。多元化评价,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也有利于教师从多角度审视习作成效的反馈。

2.汇总分析,从多向度反思

“叶子嬉游记”结束之际,学生统计所获叶子的总数,贴到自己的“习作树”上,然后在小组内分享成果,互相取长补短。教师也可用在线表格汇总每个学生在不同站点获取的叶子数,生成纵横双向的总数,然后对照数据进行分析、反思,对仍有短板的文体在后续再加强专项训练,对有困难的学生再进行面对面的个性辅导。

责任编辑 郝 帅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普教重点课题“‘田园诗话’情境中儿童多文体写作实践研究”(批准号为:B/2021/ 02/20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