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学业质量测评试题命制举隅

作者: 梁娟

“整本书阅读”学业质量测评试题命制举隅0

“教—学—评”一体化是

2022年版课标的核心教学理念。在日常教学中,整本书阅读的测评基本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进行,即组织读书会进行交流。形式上,看似一问一答很热闹,实则是有着“虚”的特点。学生有没有读过,并不能通过问答检测。实质上,有着“无”的特色。学生到底读懂了吗,无从考证。效果上,存在着“空”的问题。学生到底获得了什么?谁也说不清,或者是读了跟没读一样。

因此不少人主张用测评的方式,出题检测学生真正的阅读效果。测评在实际运用中,应回避三类问题:第一,“为测而读”,测评的题目让阅读变得功利化,学生瞄准测评题目,以做题取代阅读;第二,“不读能测”,测评的题目出得相对宽泛,学生未曾阅读也能根据常识进行回答;第三,“测后不读”,测评之后,学生不再阅读这类文字,不再阅读整本书,误以为只要能够通过测评即视为阅读了整本书。

基于以上标准,我们主张对整本书阅读的学业成果测评应进行精准命制。下面以《鲁滨逊漂流记》一书为例,阐述整本书阅读学业成果的测评试题命制。

《鲁滨逊漂流记》是六年级“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所在单元语文要素是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结合教材与2022年版课标中的提示,将本题的考查目标设定为:1.能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借助提示概括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2.能够品味小说中的精彩片段,就印象深刻的人物与情节交流感受;3.能够聚焦鲁滨逊的经历,关注故事情节,感悟人物形象;

4.能够将阅读感受与生活实际

相结合,阐述理由,推荐阅读。基于考查目标与整本书阅读的“阅读能力层级”,我们以任务群形式命题,以“关注故事情节,感悟人物形象”为主任务,设计了涵盖阅读能力层级中的“识记、理解、批判与建构”,即“读过、读懂、读出”三个方面的子任务,通过整合《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部分内容和名家对《鲁滨逊漂流记》的评价等材料,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在阅读时通过关注故事情节,感悟人物品质,多元化、多角度、有创意地进行评价。具体命制内容如下:

题目:

班级开展“关注故事情节,感悟人物形象”的《鲁滨逊漂流记》阅读交流活动,请你一起参加。

任务一:梳理“故事情节”

1.积累性阅读·回忆识别

(1)请根据名著内容,将故事情节排排序,并选一选。

A.回到英国      B.驯养培育

C.救“星期五”  D.回船取物

E.建房定居

(2)下面的文段属于上述哪

一件事?(    )

我选择的住所地点必须符合几个条件:第一,要卫生,要有淡水;第二,要能遮住太阳的暴晒;第三,要能避开凶猛的生物,不论是野人还是野兽;第四,要能看得见海,为的是万一有船只经过时,我不至于失去获救的机会,因为我始终希望有这个机会。

解析:任务一考查的是学生

的阅读感知力,属于积累性阅读中的回忆识别。以结构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鲁滨逊漂流记》的重要故事情节,从而获取小说的主要内容。通过测试对名著基础知识的积累程度考查语文基本能力,即在名著阅读测试中对文学作品的作者、作品名称、作品题材与体裁等的识记,也包括对作品中具体名称(地名、人名等)与主要内容情节的识记。任务一力图通过测试其对名著基础知识的识记来考查学生是否读过必读名著,是否读了精彩情节,是否读完了整本书。

任务二:感受“人物品质”

2.理解性阅读·推断分析

同学们阅读了《鲁滨逊漂流记》,发现版本不同,封面设计也不同。“封面一”呈现了鲁滨逊为了生存,搬运旧船上可用的物品到自己的荒岛上,主要突出了他的智慧与绝地求生的意志;“封面二”定格了鲁滨逊流落荒岛之后的孤寂生活场景,突出了他不被磨难打倒的品质。如果请你为这部作品设计一个封面,你打算选定故事中的哪个场景?为什么?(封面一和封面二除外)

我选定的场景:

理由:

解析:任务二考查的是学生

的阅读理解力,属于理解性阅读中的推断分析。通过测试对名著中人物、情节、内容的阅读感悟考查学生的推断分析力。要求学生了解《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并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有初步的认识。具体表现在:能够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够通过关注情节,做出自己的评价;能够针对本书中印象深刻的情节和主人公鲁滨逊的形象,说出自己的体会。此题的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意在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借助与文本相关的材料,结合作品中的关键语句评价主要事件和人物,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体现出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任务三:推荐“经典名著”

3.研究性阅读·运用创新

以下是这本书的作品评价,请你结合阅读感受,为本书写一份“好书推荐单”。

《鲁滨逊漂流记》体现了人类的普遍性。

这是一部经典的小说,它展示了人类永恒的主题,包括冒险、自立、信仰和孤独。

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都应该读一读《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 推荐单

作者:______ 国籍:_______

推荐理由:_________(可从内容、语言特点、对自己的帮助等方面介绍,不少于60字。)

解析:任务三考查的是学生的阅读迁移与创新力,属于研究性阅读中的运用创新。以“好书推荐单”的形式引领学生深入探讨名著。从测试内容上看,该题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具有一定篇幅的理解和鉴赏,不仅考查了理解分析、评价鉴赏等方面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从测试材料上看,无论是命题还是作答,任务三都是任务

一、二的思维进阶,在前两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从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并积极向他人推荐,且有条理地说明推荐理由。值得关注的是,该命题中对名著内容分析角度的引导,也会对学生日常的阅读思考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2022年版课标理念下的整本书阅读学业成果测评,意味着测试开启了素养立意命题。素养立意的命题是对学生的全面检测与综合评估。该类测评,指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调整教学方向,合理有效指导学生阅读。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学生顺利应对测评,真正通过测评促进整本书阅读。

一、借助梗概提示,概括故事情节

借助作品梗概,列小标题,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例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梗概写了鲁滨逊的哪些事”列小标题:“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根据列出的小标题,请学生简要说说名著的主要内容。再引导学生回归阅读,关注故事情节中的语言描写,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二、关注故事情节,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的经历,在故事情节中感受人物性格的塑造、环境和人物心理描写,围绕人物评价展开交流,引导学生留意描写人物的句子,立体、多元地评价人物。例如,可给学生设计情境类创意作业,结合鲁滨逊写的荒岛日记,梳理其遭遇的不幸与幸运,并思考其中的道理。通过“荒岛日记”这条主线,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体会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进而能够多角度感受人物形象。学生在完成这样的情境类作业后,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画一画、写一写,在梳理故事情节的同时概括人物精神。

三、链接生活经验,推荐阅读名著

写好名著推荐单的前提是对本书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再从名著的角度出发,如主要内容、写作特点、对自己的帮助等方面进行介绍。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实时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写作背景资料、图表、范例等阅读支架,帮助学生多角度了解名著。例如,针对学生阅读时产生的疑问:鲁滨逊到了巴西后,为什么会参与到贩卖黑人的活动当中?可为学生补充历史资料,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多方面理解名著内容。

资料袋:

17世纪,英国殖民者在北美建立大种植园,生产英国工业所需要的棉花、烟草、蓝靛、蔗糖等原材料。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英国殖民者也从事贩卖非洲黑奴的活动。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掠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再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这个航程路线呈三角形,故这个以贩卖黑奴为主的贸易被称为“三角贸易”。

再如,结合书中情节,鲁滨逊在到达荒岛十三天后,发现自己的小帐篷不适合居住,因此决定换一个住处。以这一情节为思路,提取信息,为学生提供鲁滨逊选择住处时考虑因素的表格,并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明鲁滨逊考虑这些因素的原因。在推进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阅读体验与生活链接,开展阅读推荐会,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向更多人推荐阅读本书。

责任编辑 郝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