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重点词语,感受英雄形象

作者: 王林波

一、借助资料,引入英雄人物

1.借助图片,初识刘胡兰

师:同学们,上课前王老师先请大家看一幅图片,(出示毛主席照片)知道他是谁吗?

生:毛主席。

师:很好,咱们一起来读——

生:人民领袖毛泽东。

师:1949年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他曾经为一位年轻的革命战士这样题词——

生: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师:你们知不知道这是给哪一位年轻的革命战士的题词?

生:刘胡兰。

师:声音响亮,值得表扬,让我们看着她的这座雕像,一起来读一读她的名字。(出示刘胡兰的雕像及名字)

生:刘胡兰。

师:非常棒。同学们来看黑板,王老师在黑板上写这位年轻的革命战士的名字,我先写的这个字,(板书:兰)谁会组个词?

生:兰州。

师:很好,你来试试。

生:兰花。

生:玉兰。

师:很好,我们再来看这个字,(板书:刘)咱们班有没有姓刘的同学?

生:我姓刘,我叫刘宇辰。

师:这个“刘”是本课要写的生字,注意看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生:左边是语文书的“文”字,但是捺变成了点。

生:右边是立刀旁,先写短竖,再写竖钩。

(师范写,生练习写“刘”字。)

师:我们再来看中间的这个字,(板书:胡)现在题目写完整了,我们来读一读这个名字。

生:刘胡兰。

2.观看视频,了解刘胡兰

师:刘胡兰1932年出生,距离现在比较久远,很多同学还不太了解她,这样吧,我们先来看一个短片,了解一下刘胡兰。(播放短片: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刘胡兰,生观看。)

师:同学们,短片看完了,我们看到1947年1月12日,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包围了云周西村,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让我们打开语文书,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字词,走近英雄人物

1.初读课文,指导学习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篇文

章,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想一想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包围了云周西村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儿。好,开始自己读书吧。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特别好,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现在我们来检查刚才大家的读书效果。这个字,(出示:被)谁会组词?

生:被子。

师:睡觉时盖着被子,多舒服啊!大家看被子的“被”是什么旁?

生:衣字旁,右边是一个短撇和一个点。

师:看老师来写这个字,我们先写衣字旁,注意第四笔短撇千万不要忘。这个字的右边是“皮”,笔顺很重要,谁来提醒提醒大家?

生:右边的“皮”先写横钩,再写撇,第三笔是竖,最后写“又”。

(师范写,生练习书写。)

师:刚刚那位同学组的词是被子,

课文中出现的词语是——

生:被捕。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是谁被捕

了吗?

生:刘胡兰被捕了。

生:六个民兵也被捕了。

师:大家看这个字,(出示:兵)谁来读一读?

生:兵,士兵的兵。

师:我问问大家,如果有一种士兵他们用的是大炮攻击敌人,这些士兵叫什么兵?

生:炮兵。

师:还有的士兵是骑着马去作战的,他们叫什么兵?

生:骑兵。

师:刚刚课文中提到的叫什么兵?

生:民兵。

师:你知道什么是民兵吗?

生:就是老百姓组成的部队。

师:人民拿起武器跟敌人做斗争,这些人被称为——

生:民兵。

师:看老师来写这个字,(师范写“民”)除了民兵,还可以组什么词?

生:人民。

生:民心。

生:村民。

2.结合句子,读准多音字

师:非常好,这几个字大家掌握得很好。在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些句子不好读,我们来试试。(出示第一个句子)

生:(读)敌人从刘胡兰口中什么都没有得到,恼羞成怒,把她打得鲜血直流。刘胡兰像钢铁铸成似的,一点儿也不动摇。

师:我要特别表扬一下这位同学,在这句话中有两个多音字他都读对了。这个词谁再来读一读?

生:似(shì)的。

师:还有这个词,谁再读一遍?

生:鲜血(xuè)直流。

师:非常好!这句话中写到了两个人,一个是敌人,一个是刘胡兰。读了这个句子,刘胡兰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会用哪个词来形容?

生:坚强。

生:镇定。

生:勇敢。

师:很好,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个句子,(出示)里面有刚刚我们学过的一个容易读错的多音字,谁敢来试试?

生:(读)敌人指着血淋淋的铡刀说:“不说,也铡死你!”刘胡兰挺起胸膛说:“要杀要砍由你们,怕死不是共产党员!”她迎着呼呼的北风,踏着烈士的鲜血,走到铡刀前。

师:掌声送给他。特别表扬这位同学,句子那么长,他读得很流畅,尤其是多音字“血”,她读得很准确!你带着大家再来读读这两个带有多音字的词语。

生:血(xiě)淋淋、鲜血(xuè)。

(生跟读这两个词语)

3.结合图片,理解词语意思

师:这段话中还有几个词也不好读,谁来试试?

生:挺起胸膛、要杀要砍、烈士。

师:你们在哪里见过烈士这个词?

生:清明节我去过烈士陵园,看到过烈士这两个字。

师:知道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烈士吗?

生:就是那些英雄,英勇牺牲的人。

师:那些为了正义而牺牲的人就

是烈士,在这儿老师还要介绍几位烈士给大家认识。(出示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的图片,生读他们的名字。)

师:同学们,下面这位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也是一名烈士,谁知道他呢?(出示李文亮图片)

生:他是一个医生,是白衣天使。

师: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知道他的事迹吗?

生:好像是跟新冠病毒做斗争的

一个医生。

师:是的,他就是李文亮,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中,他不幸感染,最终牺牲,2020年4月,李文亮被评定为烈士。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李文亮,他们都是烈士,刘胡兰也是烈士。刚刚读了这段话,你又想到了哪个词来形容刘胡兰呢?

生:勇敢无畏。

生:视死如归。

三、朗读课文,感受英雄形象

1.学习第1自然段:汲取相关信

息,指导有效运用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1

自然段,我请一位同学站起来读,其他同学专心听,看看从这一段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生:(读)1947年1月12日,天阴沉沉的,国民党反动派包围了云周西村。由于叛徒的出卖,年轻的共产党员刘胡兰被捕了,关在一座庙里。

师:读得很流畅,如果声音再响亮一点就更好了,谁再来试试?读给大家听。

(一位同学声音响亮地朗读这段话)

师:这段话中有几个词不好读,谁来带着大家读一读?

生:反动派、云周西村、关在一座庙里。

(全班同学跟读词语)

师:云周西村的“村”是本课要求书写的一个生字,来看王老师怎么写。(边示范书写,边讲解:注意左边的“木”字最后一笔捺变成了点,右边的“村”最后一笔也是点。教师用红色标注两个点画。)

(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师:课文中提到的村名叫云周西

村,大家肯定也知道不少村名,谁来说说?

生:三爻村。

生:八里村。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读了这段话中的一些比较难读的词语,这段话现在大家一定会读得更流畅,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

(生齐读第1自然段)

师:非常棒,这段话大家读了这么多遍,一定了解到了不少信息,谁来说说这段话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她的什么事?

生:主要写的是刘胡兰被捕了。

师:非常好,王老师把你说的内容板书到黑板上。刚刚我们写过“刘”和“被”两个字,这次再写时,一定要注意总结经验,一次比一次写得更好。(板书:刘胡兰被捕了)我们一起来读——

生:刘胡兰被捕了。

师:刚刚读了第1自然段,同学们除了了解到刘胡兰被捕了,还知道了哪些信息呢?

生:刘胡兰被捕的时间是1947年1月12日。

生:被捕的地点是云周西村。

生:被捕的原因是叛徒的出卖。

师:真好,大家在阅读中获取的信息可真不少!谁可以在“刘胡兰被捕了”这一刚刚获取的信息基础上,加上新的信息来说一说?

生: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被捕了。

生:由于叛徒的出卖,刘胡兰被捕了。

生: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在云周西村被捕了。

生:由于叛徒的出卖,刘胡兰于

1947年1月12日在云周西村被捕了。

生:1947年1月12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刘胡兰在云周西村被捕了。

师:真好,同学们能够运用自己在阅读中获取的信息完整地表述意思,用自己的语言独立表达,值得表扬。

2.学习第2自然段:聚焦重点词

语,感受英雄形象

(1)联系下文,理解“收买”。

师:由于叛徒的出卖,刘胡兰被捕了。敌人想收买刘胡兰,他们会怎么做呢?我们来读读这段话。(出示语段,指名读。)

生:(读)敌人想收买刘胡兰,对她说:“告诉我村子里谁是共产党员,说出一个,给你一百块钱。”刘胡兰大声回答:“我不知道!”

师:这段话中有一个词:收买。大家看这个“买”字,熟悉吧?

生:我去超市,跟妈妈一起买过东西。

生:我去文具店买过本子。

师:买东西需要什么?

生:得拿钱才能买。

师:联系生活,我们知道了买的意思,不过,要想准确理解“收买”的意思,我们还得读课文。课文中写道,敌人想收买刘胡兰,对她说:“告诉我村子里谁是共产党员,说出一个,给你一百块钱。”刘胡兰大声回答:“我不知道!”要想理解“收买”,我们应该重点读哪句话?

生:“告诉我村子里谁是共产党员,说出一个,给你一百块钱。”

师:非常好,联系下文,我们的理解就更准确了。大家看,敌人给刘胡兰钱的目的是什么?

生:他们想让刘胡兰告诉他们村子里谁是共产党员。

生:他们是想利用刘胡兰。

师:是啊,敌人是有目的的,他们想用钱来笼络刘胡兰,是想利用她,通过她知道村子里哪些人是共产党员。大家明白了吧,“收买”就是用钱来拉拢人,从中得到好处。我们再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大家想想看,敌人想收买刘胡兰,想从她那里知道共产党员都有谁,说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语气?谁来读一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