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德于物,人与物化
作者: 王崧舟 评析 魏星
一、回顾与梳理:记忆的咏物诗
师:小学六年,咱们学过不少古诗。其中有一类古诗比较特别,叫“咏物诗”。(板书:咏物诗)
师:咏物诗,从表面上看好像写的是
“物”。(板书:物)这里的“物”,有的是动物,有的是植物,有的是矿物,也有的是别的事物。但是,实际上,咏物诗真正要写的不是物,而是——
生:(齐答)人。
师:(板书:人)是的,人。人的思想,人的情感,人的品格。下面,我们先来理一理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过的咏物诗。大家看这张表——(出示)
师:譬如,这首咏物诗从表面上看所咏之物是——
生:(齐答)梅。
师:但实际上,诗人真正要写的是这样的人——
生:(齐读)高洁脱俗,一身清气。
师:想一想,这是哪一首咏物诗?
生:我认为是王冕的《墨梅》。
师:是的,就是王冕的《墨梅》。(出示)
师:王冕的《墨梅》,你会背吗?
(生背诵王冕的《墨梅》)
师:真好!背得又流利又有感情,可见这首诗已经入脑入心了。(出示王冕的《墨梅》)
师:来,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一起读诗的正文。
(生齐读)
师:真好!我们继续看表格——(出示)
师:这首咏物诗咏的物也是——
生:(齐答)梅。
师:但是,诗人真正要咏的却是这样的人——
生:(齐答)不畏艰难,坚持操守。
师:想一想,这是哪一首咏物诗?
生:王安石的《梅花》。
师:是的,王安石的《梅花》。(出示)
师:会背这首咏物诗吗?
(生背诵王安石的《梅花》)
师:记得一字不差,读得字正腔圆。来,我们一起读一读王安石的《梅花》——(出示王安石的《梅花》)
(生齐读)
师:好的,我们继续看——(出示)
师:这首咏物诗咏的物是——
生:(齐答)蝉。
师:但诗人真正要咏的不是
蝉,而是这样的人——
生:(齐读)品格高洁,声名远播。
师:想一想,这是哪首咏物诗?
生:这首应该是虞世南的《蝉》。
师:没错,就是虞世南的《蝉》。(出示)
师:会背这首咏物诗吗?
(生背诵《蝉》)
师:完全正确!我们一起读一读虞世南的《蝉》。(出示虞世南的《蝉》)
(生齐读)
师:我们继续看——(出示)
师:这首咏物诗,表面上咏的物是——
生:(齐答)蜂。
师:实际上,诗人真正要写的是这样的人——
生:(齐读)辛勤劳作,无私奉献。
师:想一想,这又是哪首咏物诗?
生:唐代罗隐的《蜂》。
师:没错,就是罗隐的《蜂》。(出示)
师:你能背一背罗隐的《蜂》吗?
(生背诵《蜂》)
师:后面两句大家特别熟。来,我们一起读一读罗隐的《蜂》——(出示罗隐的《蜂》)
(生齐读)
师:好,我们继续看——(出示)
师:这首咏物诗,表面上咏的物是——
生:(齐答)石灰。
师:但实际上,诗人真正要写的是这样的人——
生:(齐读)坚守节操,不怕牺牲。
师:想一想,这是哪首咏物诗?
生:我认为是于谦的《石灰吟》。
师:没错,就是于谦的《石灰吟》。(出示)
师:能背一背《石灰吟》吗?
(生背诵《石灰吟》)
师:真好!铿锵有力,铁骨铮铮。《石灰吟》就应该读出这样的气势!来,我们一起像他这样,来读一读于谦的《石灰吟》——(出示于谦的《石灰吟》)
(生齐读,师出示。)
师:孩子们,表格中我们学过的这些古诗,都叫——
生:(齐答)咏物诗。
师:那么,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验,能不能给咏物诗的学习提一些有用的建议?
生:我的观点是,学咏物诗可以先找到作者的背景。
师:要找到作者的背景,是吗?非常好的建议。我们继续交流——
生:我觉得学咏物诗可以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
师:你说的生平经历,就是她说的作者背景。只有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也就是作者的写作背景,才能更好地读懂咏物诗。好,我们继续交流——
生:我认为咏物诗可以联系物的品格和品质。
师:非常好!咏物诗首先是咏物,所以,所咏之物的品质、特点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谁还有补充?
生:我对王小馨和周丽容、蒋
紫薇的内容有补充。
师:你对前面所有发言的同学都有补充,我们很期待!请说——
生:可以先了解他所在的朝
代。因为每个朝代发生的事都是不一样的,他们在那种环境里面的情绪也是不一样的。
师:了解朝代,就是了解作者的写作——
生:背景。
师:就是了解作者的生平——
生:经历。
师:这跟前面两位同学的观点是一致的。所以,你补充的重点不在这里。重点在那种环境、那种背景、那种经历下,作者的——
生:情绪。
师:情绪、情感。是的,这才是你补充的重点所在。读咏物诗,更应该关注作者的情感。太好了!老师完全赞同你们提出的建议。结合你们的建议,我梳理了三条学好咏物诗的建议。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
咏物诗阅读建议:
1.想一想:所咏之物有什么特点。
2.找一找:有没有直接写诗人情感倾向的诗句。
3.联一联:咏物诗跟诗人有什么关系。
师:关于咏物诗的学习,我梳理了这样三条建议,当然是结合了你们的建议。谁来读一读?
生:(齐读)想一想:所咏之物有什么特点。
师:这是第一条建议。把握
“物”的特点。请继续——
生:(齐读)找一找:有没有直接写诗人情感倾向的诗句。
师:这是第二条建议。关注
“人”的情感。请继续——
生:(齐读)联一联:咏物诗跟诗人有什么关系。
师:这是第三条建议,也是最重要的建议。只有发现诗歌跟诗人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读懂咏物诗。
二、阅读与探究:郑燮的咏物诗
1.借助支架,合作探究
师: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新的咏物诗。(出示郑燮的《竹石》)
师:这首咏物诗的题目叫——
生:(齐读)竹石。
师:(板书:竹石)这首咏物诗的作者叫——
生:(齐读)郑燮。
师:看老师写他的名字。(板书:郑燮)“燮”是个生字,也是一个生僻字,注意它的读音。这首诗的作者叫——
生:(齐读)郑燮。
师:再读。
生:(齐读)郑燮。
师:课前我布置了预习任务,
请你们查一查郑燮的背景资料。查过了吗?
生:(齐答)查过了。
师:很好!那么,谁来分享一下?对郑燮你有哪些了解?
生: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
师:是的,“板桥”是他最出名的号,所以,郑燮又叫——
生:郑板桥。
师:不少人甚至忘了他的名和字,但却知道他这个号。郑燮就是——
生:(齐答)郑板桥。
师:郑板桥就是——
生:(齐答)郑燮。
师:好!我们继续分享——
生:郑燮中年得中进士,任过知县,他因为帮助受灾贫民而得罪上司,干脆辞官不做。
师:没错,中过进士,做过知县,最后又辞官不做了,这是郑燮非常重要的一段生平经历。谁还有补充?
生:我有补充。当他得罪上司,辞官回家来到扬州后,他靠卖画
为生。
师:辞官以后,在扬州卖画为生。他是“扬州八怪”之一。知道他最擅长画什么吗?
生:竹子、兰花,还有石头。
师:是的。所以郑板桥曾经这样说过,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当然,最后还要加一个人,什么人?千秋不变之人。这个人,指的就是——
生:(齐答)郑板桥。
师:孩子们,郑板桥的这些生平事迹,对于我们学习《竹石》这首咏物诗是很有帮助的。那么,郑燮的这首《竹石》,我们可以怎么学呢?老师根据刚才提出的三条建议,设计了这样一张任务单——(出示)
一、想一想:诗人郑燮笔下的竹石有什么特点。
我们小组找出了诗中的这些关键词(在诗中用圆圈圈出来):______________
通过这些关键词,我们小组发现竹石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二、找一找:《竹石》中直接写诗人郑燮情感倾向的诗句。
我们小组找到直接写诗人情感倾向的诗句是(在诗中用波浪线画出来):_______________
从中我们小组体会到诗人对竹石的情感倾向是:________________
三、联一联:《竹石》跟诗人郑燮有什么关系。
我们小组认为《竹石》跟诗人郑燮的这些事迹有联系(有联系的打钩)。
①大旱期间,郑燮冒着抗旨罢官的危险,下令开仓救济灾民。( )
②不顾贪官劣绅的反对,郑燮下令大户人家煮粥以施救灾民。
( )
③不满官场的腐败黑暗,郑燮毅然辞官,在扬州靠卖画为生。( )
师:谁来读一读第一项任务?
生:(朗读)想一想:诗人郑燮笔下的竹石有什么特点。
师:怎么完成这项任务呢?第一步——
生:(朗读)我们小组找出了诗中的这些关键词(在诗中用圆圈圈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
师:第二步——
生:(朗读)通过这些关键词,我们小组发现竹石的特点。
师:把竹石的特点写下来,明
白吗?好!第二项任务谁来读?
生:(朗读)找一找:《竹石》中直接写诗人郑燮情感倾向的诗句。
师:怎么做呢?第一步——
生:(朗读)我们小组找到直接写诗人情感倾向的诗句是(在诗中用波浪线画出来):_____________
师:第二步——
生:(朗读)从中我们小组体会到诗人对竹石的情感倾向是:_______________
师:写下来,明白吗?好的,第三项任务,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联一联:竹石跟诗人郑燮有什么关系。
师:这项任务怎么做呢?你们就要在读懂竹石特点的基础上,去发现这首诗跟郑燮的哪些事迹有联系。我们从郑板桥的生平经历中选择了这样三条事迹。第一条——
生:(齐读)大旱期间,郑燮冒着抗旨罢官的危险,下令开仓救济灾民。
师:你们查过资料,知道这条事迹,对吧?好,第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