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新市徐公店》(四下)教学设计及评析
作者: 李虹 熊社昕注:此文为湖南省教育规划课题X J K 1 8 C J C 0 2 6“群文阅读下小学古诗改写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
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认识“徐、疏”,会写“宿、徐、疏”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背诵、默写。
3.借助注释、联系已有经验,理解古诗大意。
4.通过抓关键词想象画面、关注诗词意象等方法,感受诗中描绘的情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词大会”,导入春景
1.(出示《中国诗词大会》开场视频)“人生自有诗意,诗意岁岁相期。”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知道咱们很多同学都是《中国诗词大会》的小粉丝,有不少同学更是趁着这个超长假期把自己打造成了小诗人。咱们今天就先来玩一把诗词大会。
2.请说出下列诗句的上联或下联。(出示)
________________,春江水暖鸭先知。
“草长莺飞二月天,_______________。
3.增加难度,请从以下12个字中,识别一句七言宋诗。(出示)
雨、后、初、子、金、日、杏、黄、晴、子、肥、梅
师:梅子金黄杏子肥。这就是我们上节课学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诵读一遍。
4.看看下面几句诗,你有什么发现?(出示)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小结:是啊,都是描写春天的诗,而且都是描写乡村风光的田园诗。风景这边独好的春日乡村,对我们这些在家整整宅了一个多月的人来说,诱惑力十级。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跟着古诗去踏青吧。
二、多法齐下解课题
1.写课题,学生字。
(1)师生共同板书课题:《宿新市徐公店》。
(2)“宿”“徐”这两个字是我们这节课要掌握的生字,想写漂亮,要注意:
宿:上下结构,上面是宝盖头,像个帽子,写得扁一点儿,下面是单人旁加“百”字,虽是百人,但也不要写得太胖,左右两部分的起笔都要收在宝盖头下。
徐: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的双人旁,第一撇短,第二撇稍长,但两笔的起笔位置要在一条直线上,竖从撇的三分之一处起笔。右边的“余”写得稍宽些,上面的人字头要舒展,这一撇要穿插到双人旁的撇下。
2.多种方法解课题。
(1)借助注释理解“新市”,用组词法理解“宿”。
(2)徐公呢?有同学说是一个姓徐的人。嗯,差不多。那我也是一个人,你们能叫我李公吗?这可千万不能,因为在古代,公是对男子的尊称。
三、知诗人,发现“宿”的秘密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说说你所知道的杨万里。
师补充:杨万里,跟第一首诗的作者范成大一样,也是一位著名的田园诗人。据说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所以学者们也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多首,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开创了自然欢快、诙谐有趣的“诚斋体”,被誉为一代诗宗。
2.发现“宿”的秘密。
(1)出示杨万里诗集中部分诗
题:《宿龙回》《宿潭石步》《宿灵鹫禅寺》《宿峨桥化城寺》《宿池州齐山寺》。
(2)看看杨万里写的这些诗,
你有什么发现?由此你觉得杨万里是个怎样的诗人?
(设计意图:解诗题、知诗人,是很多老师在教学古诗时都会做的事情,但是单纯地把诗题的意思解释出来,简单地把诗人的生平用课件展示一下,未免太低效了。得“鱼”还要得“渔”,这首诗的诗题很长,正适合学生练习多种解释古诗文的方法;诗人的生平很长,却要选择最适合这首诗的一部分,所以,紧扣“宿”字,让学生仿佛看到诗人杨万里游到哪儿写到哪儿的潇洒,也更能体会其自然欢快、诙谐有趣的“诚斋体”形成之背景。)
四、读诗、明意、想画面
读准节奏: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读读看,你觉得可以按照怎样的节奏来读?
小结:七言绝句可以按照“二二三”的节奏,也可以按照“四三”的节奏读。按不同的节奏,自己再来读读看,看哪一种读法更好。
3.多招诵读:去掉节奏线呢?古人写诗啊,是竖着写的,你还会读吗?(相机出示:带节奏线版、无节奏线版、竖排版。)
4.尝试背诵:学古诗啊,这第一个任务是朗读,读着读着还要能背,试试看,你能背了吗?(先后出示:填空式、仅留题目式。)
读出画面:
1.就这样读着读着,是不是一幅明丽活泼的图画就在我们眼前出现了呢?在这幅画中都有哪些景物呢?请用笔在诗中圈一圈吧。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篱落、一径、树头、儿童、黄蝶、菜花。)
2.以诗解诗,理解难词。
(1)理解“篱落”之意象。
①你们发现了吗,有一个词,在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中也有。
②(出示:日长篱落无人过)
“篱落”指的是什么?
③是不是觉得奇怪,怎么两位诗人都写到了篱笆?其实啊,篱笆是诗词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想想看,我们在哪里才能看到篱笆?
④小结、拓展:只有离开城市,来到乡村;只有走出高楼大厦,住进乡屋村居,才能看到这简单质朴却充满着自然拙趣的篱笆。所以,当诗人们远离勾心斗角、浮躁喧嚣的官场,把目光转向田园,才能暂时舒展郁积的心情,心境闲适安宁,也只有这个时候,诗人才会注意到篱笆、小径、黄花、轻舟等意象,所以“篱笆”也就成了田园诗的象征了。
比如:“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这是崔道融的《溪居即事》。
比如:“十日秋阴满径苔,蓬门那有客敲推。水边丹叶已如许,篱下黄花犹未开。”这是陆游的《秋思》。
要说和“篱”渊源最深的诗人,当属陶渊明。自从他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之后,在后世的诗词中,“东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代称。
⑤现在你知道了吗,古诗中的“篱”仅仅只是篱笆吗?它代表的是什么?(诗人们写“篱”,表达的是对闲适田园生活的追求。)
⑥再回到这首诗中,你们觉得哪一幅图才是诗人“篱落疏疏一径深”中的篱笆呢?(让学生在多幅篱笆图中选择出最稀疏的一个)
你们从哪个词找到的证据?(生答:疏疏)
(2)旧诗引入,理解“径”。
这个“径”字,我们也在学过的一首诗中见过——“远上寒山石径斜”,所以,这个“径”就是指小路。
“一径深”呢,让你看到一条怎样的小路?
3.抓关键词,想象静态美景。
(1)(出示:篱落疏疏一径深)看到“疏疏”“深”,我们的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美景?和同桌交流一下。带着这样的想象,这句诗你会怎样读?
(2)接下来就请你也用这样的方法,抓
关键词、想象画面,去阅读剩下的三句诗吧。
预设:抓住“新绿”和“未成阴”,可以看到旅店旁的树还未形成浓密的树荫,枝头绽出嫩绿的新叶,迎着春光生长,像春姑娘的眼睛,亮闪闪的,充满了生机。
抓住“追黄蝶”和“无处寻”,仿佛看到忽有几个儿童嬉笑着跑来,追捕两三只翩飞的黄蝴蝶,却见蝴蝶飞入黄灿灿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4.紧扣“急走”,创编动态画面。
(1)“急走”。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出示: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走”是什么意思?
A.走路,步行。 B.跑。 C.离去。
(2)你在哪些成语中看到过同样表示“跑”的“走”字呢?(预设:奔走相告、走马观花……)
(3)在“走”前再加个“急”。急走,是怎样地跑?
透过“急走”,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童呢?他会有怎样的动作和神态?你还仿佛听到什么?脚步声,欢呼声,喘气声?同样,“无处寻”之后呢?联系你捉蝴蝶的情景,一定能引发出更多的想象。把你们的想象写下来吧。
(4)课堂交流学生习作。
5.配乐诗朗诵:用抓关键词想象画面的方法,把整首诗的意思弄明白了,把诗的意境也想象出来了。带上这样的想象,再来美美地读读这首诗。
(设计意图:杨万里的这首诗浅显易懂,且有注释,对学生来说更无难度。但是,我们的古诗教学就是要由难读浅、由浅读深。
只有抓住了“篱落”之意象,才能体会作者闲适的心情和对乡村田园生活的赞美;只有紧扣“疏疏、新绿、急走”等词,才能看到人间静好、儿童活泼的美景。)
五、对比诗句学写法
1.有人说,杨万里的这首诗太简单太浅显了,简直就像一首儿歌。但你若是细细品味,一定会发现诗中隐藏的妙处。
2.师示范:咱们看看这首诗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景物分别有什么不同。
篱落、小径、树头,这些都是静止的,而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则是动态的。有静有动,简单几笔就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幅春天乡间的悠闲图景。(出示:有静有动)
3.生发现:杨万里就像一位高明的导演,牵着我们的视线在这乡间野外回旋。赶紧再细细读读,你还在诗中发现了“有 有 ”呢?
预设:
近处的篱笆,伸向远方的小径。——有远有近。
高高的树头,低低的菜花。——有高有低
儿童急走追黄蝶。——有声有色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有景有人
……
(设计意图:这个设计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只有带着思考去读去发现,才能体会到杨万里写作技艺之高、景物安排之妙,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自己的写作。)
六、作业超市,自选练习
今天的学习马上就要结束了,还有哪些地方,你觉得自己还要加强呢?请在作业超市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吧。(出示)
1.练习书写本节课的三个生字:宿、徐、疏。
2.熟读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3.试着给这首诗创作一幅诗配图小作品。
学生课堂创编习作:
戏蝶乐
湖南大学子弟小学 段秋烨
蝴蝶忽上忽下地飞舞着,一个孩子蹲在地上,瞪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蝴蝶。突然那孩子双脚一蹬,身子像弹簧似的一拉,双手往前一送,“啪”地合拢。“抓住了!我抓住了!”那孩子高兴得满脸通红,皮球似的又蹦又跳。大家齐刷刷地拥过来:“哪儿呢,在哪儿呢?”只见他小心翼翼地张开手,可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只是那小孩汗津津的手心。
众娃儿哈哈大笑,对那孩子做了个鬼脸,又各自抓蝶去了。这边一个孩子拿着捕虫网,高高跳起,
双手“呼”地用力一挥,蝴蝶轻盈一绕,躲过了网,那孩子却摔得全身泥糊糊的。那边两个好朋友,一个腾空一跃,从左进攻;一个大网一挥,从右袭击,哗!网住了——同伴的头……
蝴蝶呢?早轻巧地飞入了油菜花田。那田,是一大片充满着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的金色,一朵朵小花,正令人心醉神迷地开放着,蝴蝶瞬间被这金黄的海洋吞没了。小孩儿们撅着屁股,伸着脑袋,朝
着那片金光指指点点,看了又看,找了又找。但蝴蝶,再也没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