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学课堂模式下的高中英语项目式教学

作者: 卢慧

智学课堂模式下的高中英语项目式教学0

[摘 要]智学课堂所倡导的“知学—质学—致学”教学目标链与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目标链相对应,可依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提升”的学习方式链,形成三链结合、三位一体的特色教学结构。这种特色教学结构与项目式教学的理念相呼应,成为培养高中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结构。

[关键词]智学课堂;项目式学习;英语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5)03-0029-04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方案》)指出,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创设与生活关联的、任务导向的真实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提高课堂实施水平。让教师尽量少教,学生尽量多学一直是我校的教学目标。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发现要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可以通过实施“三段七环节”的智学课堂,将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策略等进行有效关联,形成以导学案为基础,以自主学习为主导,以信息化为手段的学习系统。

一、智学课堂概述

智学课堂由“三段七环节”构成,其中的“三段”是指知学阶段、质学阶段和致学阶段,对应教学活动的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环环相扣,体现教与学的完整性、延续性和提升性;“七环节”是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夯实知识、定位自我角色的七个实施环节(见图1)。智学课堂模式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了解新知识并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基于学生学情开展分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后作业及学习评价进行分层,促进全体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一)知学阶段

这里的“知”指知道。本阶段对应课前这个阶段。根据元认知理论可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及引导学生预习新知识,能让学生提前了解自身对新知识的认知程度。教师在课前将教学内容通过导学案的形式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和了解基本问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本阶段体现以生为本的原则,强调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组织教学。

(二)质学阶段

这里的“质”指质疑。本阶段由预习反馈、质疑探究、讲解提升、拓展延伸四个教学环节组成,体现课中的实际教学流程。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重要抓手,可以用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及学习目标,组织学生开展包括“听”“说”“读”“思”“写”的有效学习活动。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目标会使教学更具有导向性,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质疑适当调整教学目标。此外,质疑有助于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可以合理引导学生思考、关注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能够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这节课的收获、启发或质疑之处,或者组织学生当堂交流、课中质疑。教师还可利用导学案设置任务单,指导学生进行任务驱动式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展示,如用平板电脑及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来突破重难点,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拓展,提升难度,接轨高考。

本阶段旨在构建一种结构化的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空间,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教师形成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以课堂互动激发课堂的活力。本阶段的核心元素是“自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互动方式组织学生质疑(提出问题),在对话中与学生互动研讨问题,在合作中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有助于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提高其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自主性,提升其学习质量。

(三)致学阶段

这里的“致”指达成。本阶段对应课后阶段,由分层测评和巩固达标两个环节组成。分层测评是指用评价量表贯穿教学每个环节,将师评、同学评和自评纳入评价体系,让学生对自己或小组的课堂行为进行量化评价,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目的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分层练习,检测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使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落实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经过知学阶段的充分准备和预习,质学阶段的充分互动和交流,致学阶段的认真总结和反思,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并获得了探究的机会,实现了与教师在课堂上的平等对话。

智学课堂教学目标链“知学—质学—致学”是基于学生学情设置的,它符合学生的认知与思维规律,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进阶。智学课堂教学目标链与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目标链相互对应,结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提升”的学习方式链,从而形成教学目标链、学习目标链、学习方式链等三链结合、三位一体的特色教学结构。这种特色教学结构突破了传统课堂观,将课堂的空间维度扩展到教室外甚至学校外;时间维度从课中延伸到课前和课后;活动维度由教师“满堂灌”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从而形成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三位一体的新“大课堂观”。智学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地,“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项目式教学的内涵及其对提升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教师应设计并实施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于一体的活动,获取、阐释和评判语篇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

项目式教学理念源自西方劳动教育思想,是校企合作办学思路的雏形。它的本质内涵是学校与企业组成项目小组,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式教学具有知识的应用性,技能的实用性,学习应具有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及实践性,其中的实践性是项目式教学的突出特点。高中英语项目式教学以生为本,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英语知识,发展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最终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高中英语项目式教学的实施困难

(一)部分教师对项目式教学缺乏正确认识

部分教师常年忙于具体的教学事务,鲜有时间了解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即使听说过项目式教学,也是一知半解。还有部分教师认为项目式教学是一种课外活动形式,因此不愿投入过多时间去研究和实施项目式教学。

(二)部分教师实施项目式教学困难

教师在实施项目式教学时,常遇到任务设计与学生学情不相符的问题。部分教师在实施项目式教学遇到各种困难时,会对自身教学能力产生怀疑,缺乏研究动力,甚至会出现教学效率低、形式化等情况,难以实现预期的育人效果。

(三)项目实施的时间难以保证

高中学习任务繁重且课时有限,部分教师在实施项目式教学时难以保证效果,这可能导致项目开展不顺畅或停滞。

四、高中英语项目式教学设计的原则和实例

《方案》指出,关联性是确定课程内容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方案》还指出,注重学科内容选择、活动设计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养成的有机联系。关注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能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在项目式教学的理念下,笔者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实施智学课堂模式下的高中英语项目式教学。

(一)智学课堂模式下的高中英语项目式教学设计原则

1.项目来源要有“本”

项目要来源于课堂,即源于必修课或选择性必修课。项目是对课堂知识的拓展、延伸与实践应用,是具有一定研究性、社会实践性,且需要超越常规课堂才能够完成的高水平教学目标。项目不是每一节常规课都要有的,其有无与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学生发展需求等密切相关。

2.项目设计要有“核”

任何一个项目都不可能涵盖学生所有的核心素养,但都要蕴含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核”“四层”和“四翼”,且其目标设计要符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核”,也是项目设计的“核”。

3.项目设计要有“谱”

一是要靠学生的“谱”。项目设计要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求,具有包括“过去已有的”“现在欲达到的”“未来发展需要的”。此外,项目的大小与难易要适宜,应是学生在实践时容易获得成就感的项目。

二是要靠生活的“谱”。项目设计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项目既要源于学生生活,又要服务于学生生活,确保学生在学习时能够产生兴趣。

三是要靠社会的“谱”。项目设计要密切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项目设计要关注英语与文化、人类、社会等的关联,确保学生在实践时能够体会到英语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智学课堂的高中英语项目式教学设计实例

本文以“How to describe a person” 教学为例,介绍智学课堂模式下的高中英语项目式教学。

1.教学目标

水平1:了解熟悉高中英语口语描述人物的话题及要求。

水平2:

①列举描写人物外貌特征的词汇,并通过汉译英的练习使用这些词汇。

②列举分析描写人物的句型——定语从句,并练习使用定语从句描写人物外貌。

水平3:

①分析比较分组学生的回答,评价学生的语言技巧及特点。

②分析案例,总结描述人物外貌的方法流程。

水平4:

①根据给出的图片,运用已学到的外貌词汇、定语从句句型及描述人物外貌的方法描述人物外貌。

②学生描述班里的一个同学,让其他同学猜所描述的对象是谁。

2.教学流程

(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熟悉高中英语口语描述人物的话题。

(2)教师给出一个描述人物对话的要求。组织学生分组谈论,并分析对话案例,总结回答该话题的语言技巧及特点。

①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该话题,理解题目要求及部分词汇。

②学生通过受邀学生针对该话题的对话现场,以小组的形式讨论问题。

3.学习任务

(1)回答问题“who the person is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定语从句的使用方法。

(2)教师给每组学生一张人物图片,要求他们将描述人物的简单句转化为定语从句形式的复合句。

4.教学内容

(1)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描述人物外貌的词汇,包括face shape, hair, eyes, mouth and lips,body, clothing...

(2)教师为学生制作描述人物外貌的词汇表。

(3)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做汉译英练习,使用外貌词汇。

Complete sentences:

①她有着一头棕色而卷曲的头发。

Her hair 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