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新”背景下县域高中历史作业设计研究
作者: 王方印[摘 要]县域高中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学科建设的加强。作业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作业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文章结合实际案例,从合理选材和科学设问两方面入手,阐述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质量的一些做法,以期通过作业设计质量的提升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实现“双新”有效落地。
[关键词]“双新”;县域高中;高中历史;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5)03-0066-03
“双新”背景下,合理设计作业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当前部分县域高中存在教育理念落后、作业设计不合理、学生被动学习、作业功能异化等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合理选材和科学设问等方式,不断优化历史作业设计。
一、合理选材
选择恰当的史料是提高历史作业质量的基础。针对部分县域高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视野不开阔的现状,笔者通过搜集丰富的史料资源帮助他们在课堂上感受到历史的生动与真实,提升史料阅读与解析能力,进而培养史料实证素养。
1.选择具有客观性、真实性、科学性的史料
选择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科学性的史料对提高历史作业质量至关重要。在设计历史作业时,教师应选用具有可靠性的史料,避免使用片面、虚假及具有误导性的史料。例如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作业设计中,可以引用陈独秀1915年9月15日在《青年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敬告青年》中的一段话:“科学者何......夫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较之想象武断之所为,其步度诚缓,然其步步皆踏实也,不若幻想突飞者之终无寸进也。” 这则材料为一手史料,具有较强的说服力。通过该材料可以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科学,不仅仅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事事求诸证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论,它强调以科学的理性思考方式来改变国人固有的传统思考方式,以此来破除国人愚昧和迷信的陋习,养成逻辑严谨的现代科学思维。这则史料的运用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构建清晰、完整、系统的认知结构。
2.选择多角度、多类型的史料
根据“孤证不立”的原则,教师要注重在作业设计中引用多角度、多类型的辩证史料,实现不同史料之间的互证。教师既可以提供多则史料对同一史实加以解释或证明,又可以利用多则“矛盾史料”制造冲突,从侧面证伪论点,真正发挥史料作为证据的作用。例如在《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的作业设计中,可以引用两则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影响文献史料,让学生分析哪个观点更为科学合理,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3.围绕教材挖掘作业素材
教材是教师获取教学素材的重要资源,是学生学习的核心材料;教材中的素材是教材编纂者在众多相关史料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是教师进行作业设计时应该首先考虑选用并充分挖掘的。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为例,该课共4段文字史料和6幅图片史料,这些史料覆盖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可以充分运用这些史料。例如在作业设计中可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5页里鲁迅的一段话:“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利用历史亲历者鲁迅的这段话设计作业既可帮助学生克服完成作业的畏难情绪,又可拉近学生与那段历史的距离。
4.充分利用高考试题中的史料
高考试题中的史料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权威性,教师可以将高考真题作为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关历史事件的理解。此外,高考真题中的史料也可以作为作业素材,帮助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史料实证素养。例如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作业设计中,可引用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卷中的《1906—1921年日、英、德、俄四国在华商号数量变化示意图》,让学生通过该图和资本主义强国在20世纪初对中国资本侵略的史料,思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经济发展“后天畸形”的重要原因,以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
5.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史料
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重要途径是让他们参与史料的搜集和分析过程。教师可以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自主围绕某一历史主题搜集史料,并对史料进行整理、分析和解读。在完成该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检索、判断、归纳信息的能力,并在与他人的交流分享中不断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例如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作业设计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的生活状况,教师可让学生自行搜集相关史料。学生可以寻找记录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瞬间的老照片,也可以寻找那个年代遗留下来的老物件,如粮票、布票、旧版人民币等,还可以采访家中的长辈,收集与那个年代相关的口述史料。通过完成这个作业,学生不仅能加深对课堂上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走出课堂,亲身感受那个历史时期的独特氛围。学生从那些看似平凡的老照片、老物件和口述史料中,很好地理解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相关知识,还学会了运用多种途径去挖掘、整理和分析史料。
二、科学设问
在历史作业设计中,科学设问是关键环节。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设计具有启发性、针对性和层次性的问题。通过科学设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现象、分析历史原因、评价历史事件,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下面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为例,简要介绍在作业设计中的几种有效设问。
1.有助于学生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的设问
教材是学生进行学习、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材料。教材中的史料可对教材基础知识起到补充、完善和拓展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史料进行设问。例如,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军阀割据局面,教师可以在作业中这样设问:阅读教材内容,概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的表现。
基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设问,有助于学生加强对通史知识的掌握,了解古今中外历史发展大势。考查教材基础知识的问题常会出现“结合所学知识”“联系所学知识”“概述”“综合”“归纳”“指出”等短句或词语,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在问题中见到上述短句或词语时应对教材基础知识进行搜索、关联、迁移和转换。
2.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设问
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现象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和评价。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去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学会用史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例如,在本课的作业中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有人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黑暗、衰败、禁锢的,也有人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曙光、新生、解放的,你怎样看待这一时期?(要求:或赞同或否定其中一个观点,或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教师在设问中使用“请解释你的观点”“请说明理由”“说说为什么你有这样的结论”“你支持(或反对)这个观点的原因是什么”等开放性用语,能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设问既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又能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3.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设问
在作业中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高质量、有明确指向的问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
例如,在本课的作业中设计了以下问题:(1) 根据教材第115页的前言(文字、图片)、第117页的《北洋军阀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和相关知识,归纳北洋军阀割据的表现和影响。(2)结合第119页的“史料阅读”和相关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3)阅读教材内容,说说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的“民主”与辛亥革命时期主张的“民主”有什么不同。(4)复习第18课“辛亥革命”的内容,分析辛亥革命前后的“民主”从制度到观念有哪些转变。
设计以上问题,既有助于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又可以兼顾不同能力差异的学生,同时可以深化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认识。
4.学生自己提出的设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学生从自身的角色里走出来,站在老师甚至命题人的角度去理解、去研究、去感悟、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史料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历史教师可组织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参与作业设计,让学生设问并给出问题的答案。
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学生的设问,教师首先要给予肯定,以增强学生的自信,使学生在自我提升与探究的路上走得更远。其次要循序渐进地引导。教师要把学生的学情和需要作为一切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不能急躁,要求学生一步到位。教师要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使学生在设问过程中学会研读史料,培育史料实证素养。
5.注重个性化与差异性的设问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尊重他们的差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优势。
例如,在本课作业中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请你以一个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家、文化人士或普通百姓的身份,通过画一幅漫画、作一首诗或写一篇文章来展现该时期的历史风貌。这样的问题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从不同角度展现历史风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总之,作业设计在推动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以作业设计为突破口,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 参 考 文 献 ]
[1] 李铮.高中历史作业设计探析[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1(9):58-59.
[2] 邓惠云.基于史料实证核心素养视阈下的高中历史作业设计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
[3] 李建枚.高中历史作业设计思路分析[J].名师在线,2021(3):17-19.
[4] 於以传.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化分解刍议[J].基础教育课程,2020(3/4):45-55.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