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现当代散文插图教学运用探究

作者: 张芷仪 吴作奎

[摘 要]插图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现当代散文插图具有直观性、真实性和艺术性等特征,能够帮助教师进行多样化的散文教学。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插图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拓展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关键词]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插图;现当代散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5)06-0004-04

现当代散文是阅读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比较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针对具体学段指出了学习内容和教学内容,其中针对第四学段(7~9年级)指出了阅读方法,并提出了学会揣摩作品中的语言和情感,尝试富有创意地表达等学习要求。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将语言文字和语法知识教授给学生,还要通过一些恰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情境。

现当代散文插图集中出现在七年级和八年级的统编语文教材中。这些插图可分为作者画像类、作品人物类、景物类和其他类,各类插图形式多样,既有照片,又有画作。插图所呈现的场景、事物、人物等都与文章的写作背景相吻合,作者画像类的插图也与作者写作时的精神状态相契合,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课文内容。因此,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现当代散文插图不仅能为学生学习文章提供很好的辅助材料,还能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本文将探究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现当代散文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现当代散文插图的特点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插图内容丰富,种类多样,是语文教材中辅助阅读的重要工具。教材编者依据现当代散文内容选取的插图,能为教师实施多样化教学提供素材,帮助教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直观性

教材插图的直观性,体现在它能够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文字所要描述的情景,让人一目了然。同时,插图还能够以其直观性弥补文字叙述的不足,既可以“叙其事”,又可以“存其形”。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现当代散文插图形象直观,将其与单一的文字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理解课文。如《阿长与〈山海经〉》,学生可以通过课文旁的人物情景插图观察到阿长看向“我”时面容上的慈爱,以及“我”此时因惊讶而呆愣的样子,结合课文中“她穿着……高兴地说道……”“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从而感知到作者的情感变化。由此可见,插图能够高度凝练文本中最为精彩的事件,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内涵提供帮助。

(二)真实性

教材插图的真实性,体现在它能够根据选文的写作背景、作者以及文本内容呈现出真实且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或场景。散文作品通常以写实为主要特点,内容大多植根于作者的真实经历,并借助诸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技巧来增色,旨在表达和分享作者的内心感受与体验。因此,散文所选用的插图必须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以帮助学生在正确、合理的情境中体会真情实感。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现当代散文插图具有真实性,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插图中有价值的信息,感知作者的所思、所见、所想,洞悉文章的内涵。比如《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作者以简明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其母亲勤劳俭朴的一生,塑造了一位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母亲的形象。教师可以结合插图中老旧却完好的眼镜,引导学生了解朱德母亲勤俭持家的优秀品质。

(三)艺术性

教材插图的艺术性,体现在它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符合美的规律与原则,可以带来美的视觉享受。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现当代散文插图具有艺术性,以水墨画、书法作品等蕴含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图画为主,其色彩、线条、布局都能给予学生丰富的审美体验,同时能帮助学生感知作者心境。如《壶口瀑布》,学生在学习这篇游记散文时,可以通过教材给出的插图体会散文中的真实场景,赏析该游记散文的语言美、自然美,结合文字与图画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二、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现当代散文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潜力,积极利用和开发各类课程资源,不断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因此,教师应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不断挖掘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提升审美水平的教育资源,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资源的价值。

(一)巧用插图,导入新课

课堂导入环节对于一堂完整的课来说必不可少。在传统的散文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文本内容的解读上,忽视了插图等其他教材资源的讲解。一堂好课固然需要合适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但更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而巧妙使用插图可以成为高效课堂的良好开端。

良性的期待视野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感悟力。比如,散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选取的是叶圣陶先生的插图,图上的叶圣陶手握钢笔,正蘸取墨水。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对叶圣陶先生还有些许陌生。因此,教师在导入环节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图中人物形象如何?他在干什么?你看到这幅插图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学生在思考之后,就会对文本内容产生阅读欲望,也就是期待视野。接着,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通过阅读作者的回忆性语言,进一步感知叶圣陶先生严谨自律、待人宽厚的儒家风范。这种导入方式巧妙地将插图与文本联系起来,能够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活跃思维,并且更好、更快地进入文本的学习和探究。又如,散文《藤野先生》选取的插图是藤野先生的照片和手迹。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描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在解读课文前,教师可以根据图片向学生提问:“根据课文标题和教材上的第一幅图可以初步感知藤野先生的外貌,不同的人也许会对他有不同的第一印象,那么第二幅图又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呢?能够看出鲁迅与藤野先生什么样的关系或感情呢?”这一系列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其阅读兴趣,帮助其在思考中初步构建人物形象,满足其阅读期待,为其后续深入理解文章中的叙事、描写以及议论打下基础。

阅读本质上是充满活力和逐步发展的,其意义层层递进。随着阅读的推进,对所读内容的理解亦逐步深化。这表明阅读不仅是理解的过程,而且是意义建构的过程,要求读者主动融入文本,积极寻找并补充文中未尽之处。基于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需要通过期待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迅速进入文本所描绘的世界。在导入环节,巧妙地将插图与文章内容相结合,并创设贴切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在不经意间进入新的学习氛围,产生思考热情。如此导入不仅为课堂注入了活力,而且有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其快速投入对文本内容的学习和探索。

(二)借助插图,创设情境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现当代散文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特点,其中的情感相较于其他体裁的现当代文学作品更加强烈。因此,初中散文教学要以“情”为纽带,借助插图创设真实的情境,连接文本与学生,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在以文本为基础的情境中体会情感的流动。

学生对散文情感的理解与感悟需要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而情境可以为学生搭建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的桥梁,从而提升散文教学的效果。以《昆明的雨》为例,作者在文章开头就点出自己的画作,并作出了描述:“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学生单看文字或许无法想象出画的样子,更无法体会其中的“昆明味”,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教材选取的插图进行情景还原,带领学生深入感受作者在赞美昆明的景与人时所抒发的浓浓乡愁。在此类文章的教学中,教师都可以利用插图以再现情景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想象空间中的“虚象”落实于视觉感官下的“实象”,让学生身临其境,切实感悟作者蕴含于文字中的强烈情感。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文章主题进行探索与思考,并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融入个人的思想感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又如游记散文《壶口瀑布》的插图选取的是画作《壶口瀑布》。教师在引导学生揣摩文章语言时,可以让他们根据该画作想一想:“如果让你进行后期视频制作,你会选取哪些文字作为画外音?为什么?”学生不仅要找出具体的语句,还要说明选择的理由,并朗读出这些语句所要表达的感觉。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较,评判哪个同学读得最好,最适合做画外音。由此,学生在借用该画作学习文章精妙语言的过程中,不仅能领略文章中的自然景色之美,感受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体会中华儿女对黄河的真切情感,还能学会赏析文章的方法,提升朗读能力。

总之,教师在肯定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同时,应积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语言应用技能,从而达到更高的审美鉴赏水平。

(三)以图为介,拓展学习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用的插图除了有助于学生解读课文,还可以作为语文课堂的拓展学习部分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写作能力。

写作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对学生语文知识、文学底蕴、道德意识等方面的综合性考查,因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成为语文课堂的必要环节。然而,在实际的写作当中,部分学生最常用的写作方式是生搬硬套,他们虽然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但写出来的文章既缺乏真情实感又缺少生活气息,究其原因就在于常见的命题或半命题作文无法让他们走进真实的情境,难以唤起他们的真情实感。针对这种问题,教师不妨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用好教材插图,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和插图,开展个性化扩写活动。以八年级上册散文《回忆我的母亲》为例,作者通过记叙母亲生前事迹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已然耳熟能详,并且“以小见大”的刻画人物的手法也能够基本掌握。基于此,教师在讲解完这篇课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插图的内容合理展开想象,写一篇符合插图中的情景的小短文。这篇课文选取的两幅插图分别展示了朱德的出生地和朱德给母亲买眼镜的场景,而这些内容在文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两幅插图为媒介,深入文本。情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不再机械地运用语言,而是深入地理解情境中的情感,拓展情感体验的广度和深度,并将情感融入写作中,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和感情色彩。

除写作之外,由于教材插图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学生在借助插图理解文章的过程中也会得到艺术审美的熏陶。另外,现当代散文淡而有味的语言以及深切绵长的情感,搭配极具感染力的图画,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本内容形成多层次、整体性的感知与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认知与鉴赏能力。

综上,插图的有效运用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设计能力。教师需要巧妙地利用插图资源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以调动学生的感性经验,使学生形成正确而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因此,插图作为可视化的语言材料,要发挥其培养学生语言技能、活化学生思维、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仍需教师积极投入和不断创新。

[   参   考   文   献   ]

[1]  陈倩龄.“期待视野”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发[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98-100.

[2]  谢唯.初中鲁迅作品助读系统特点及教学策略[J].文学教育(下),2023(6):153-155.

[3]  王诗男.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以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为例[J].语文建设,2023(7):76-77.

[4]  张泰珂.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4):52-54.

[5]  陶琼.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初中语文课堂建构策略:以《壶口瀑布》教学为例[J].语文天地,2023(2):71-73.

[6]  李艺.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插图使用策略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1.

[7]  谢畅.语文教材插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况调查研究[D].长春:吉林外国语大学,2023.

[8]  李连娣.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插图教学运用研究[D].黄冈:黄冈师范学院,2023.

[9]  牛丽娜.部编本初中语文现当代散文阅读教学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责任编辑    农越华    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