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多元评价运用策略

作者: 尚平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多元评价运用策略0

[摘 要]为了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众多语文一线教师正在探索多维化、生本化的语文课程教学体系以及评价体系,以期推动初中语文教学全面发展。其中,多元评价具有重要作用,占据关键地位。文章结合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相关资源,从研读《课程标准》、以生为本等多个角度入手,探索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多元评价的有效运用策略,以期彰显教学评价的助学作用,促进整本书阅读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多元评价;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5)06-0007-03

整本书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热点话题,是“三位一体”阅读体系中“课外阅读”的具体表现形式。对初中生而言,整本书阅读具有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发展语文素养等多种功能。那么,如何体现整本书阅读的功能?怎样才能将整本书阅读的价值最大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全文简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这体现了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鼓励教师以评促学、以评助教。教师可以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建议入手,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元评价,以多元化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语言为载体,合理地评价学生的阅读过程、阅读成果,帮助学生找准优势、弥补不足,让其在多元评价的助推下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提升整本书阅读的能力。

一、研读《课程标准》,明确评价要求

(一)研读课程理念

《课程标准》从总体上提出了教学要求,其中的“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这一部分内容,具体地阐释了课程评价的要求。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程理念中的相关要求,梳理阅读评价的要点,为后续的评价工作提供依据。

比如,在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针对《课程标准》中“注重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过程、审美情趣和价值立场”这一评价要求,教师要着重关注学生的情节梳理、语句品读等情况,了解学生是否明确“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价值,以及学生是否能够做到结合社会实况以及老舍先生的生活经历,深层次地分析“祥子”的形象特征。结合上述评价要求,在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时,教师要从语言、思维、审美和价值立场等多个角度入手,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和素养发展情况。

(二)研读评价建议

除了研读《课程标准》,教师还要重点研读评价建议,以此明确评价要求,并找到合适的评价方式。从《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可以看出,语文课程中的教学评价,主要包含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形式。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原则,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

比如,在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一方面,针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阅读态度、运用的阅读方法以及产生的阶段性感悟等,进行全方位的量化和质性考查,了解学生是否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话题辩论等活动,是否产生了个性化的见解,是否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等;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的阅读成果,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撰写读后感、文学评论等,从读后感和文学评论中了解学生的思想态度与阅读水平。

二、以生为本,转变评价理念

素质教育背景下,“以生为本”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指导理念,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一理念进行。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多元评价中,教师应将“以生为本”作为指导思想,转变教学评价理念,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实践和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的重要地位,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实施评价。当教师的评价理念发生转变时,他们的行为也会随之变化,从而有利于实施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以教师点评为主,这种评价模式存在“一言堂”的弊端。为了改变传统教学评价模式,教师可以将学生视为评价主体,鼓励其进行自评、互评、匿名评价等,让其在多元化互动的过程中不断接受可行性的意见或建议。以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中的《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提前展示整本书阅读评价标准(见表1),待学生明确评价标准后,再展示自评表、互评表,让学生参与到整本书阅读的评价过程中,以此彰显其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根据表1,学生可以明确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纪实性作品的基本评价标准和具体量化评价指标。教师可及时展示自评表和互评表,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化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三、聚焦差异,创新评价语言

传统的教学评价语言大多以“这位同学回答得不错”“这位同学学习非常认真”等简单、固化的内容为主,久而久之,学生便产生了审美疲劳,对教师的鼓励、肯定或者批判、指导等都失去了兴趣。这就说明,传统的教学评价语言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因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聚焦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创新教学评价语言,给予学生适当、合理的评价,让他们明确自身的优势,察觉自己的不足,并积极地改正。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学生的阅读水平会表现出一定差异。针对学生存在的差异,教师要创新教学评价语言,运用差异化的评语,给予学生科学、精准的评价,让学生准确地了解自己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一般情况下,按照阅读水平划分,教师可按照由强到弱的顺序,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针对A层次学生,要在肯定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指明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针对B层次学生,要在给予鼓励的基础上,适当地指出他们的不足,并让他们在后续的阅读活动中弥补不足;针对C层次学生,要以鼓励为主,在增强他们信心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探索阅读方法。以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为例,针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运用如下评价语言:针对A层次学生——无论是在形象分析、语言品读还是情节概括上,你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如果想要进一步理解《西游记》的内涵,希望你能继续阅读学术文献,期待你的好消息;针对B层次学生——你明确了孙悟空的形象特点、厘清了主要情节,但是尚未准确地了解《西游记》的语言特色,老师希望你能继续努力,攻克难关;针对C层次学生——你已经能够完整地读完一本书,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如果能够在后续的阅读过程中进一步品析情节、人物和语言,就会更全面地领略《西游记》的魅力。

如上所示,教师要结合整本书的体裁、题材等特征,以及层次划分的结果,采用分层式的评价语言,给予学生适当评价,让学生在有效评价的助推下发现问题、找出不足,继而解决问题、弥补不足。

四、关注过程,丰富评价内容

一直以来,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大多围绕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数量等进行量化诊断。这样的评价内容十分匮乏、失之偏颇,难以彰显教学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新课标背景下,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应全方位地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从学生的阅读态度、语言理解能力、文本品鉴能力、情感共鸣情况等多个方面丰富评价的内容,以此实施多元化的评价,这样才能发挥出教学评价诊断学情、激励学生的功能。

通常情况下,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多元化评价应包含三个阶段,分别为阅读准备阶段、阅读实践阶段和阅读总结阶段。以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中的《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教师需要从三个阶段出发制订评价标准、丰富评价内容,具体见表2。

以表2为例,教师还可以酌情添加评价标准,以此丰富评价的内容,推动整本书阅读的评价标准由“一维化”向“多维化”发展,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优缺点。

五、重视需求,优化评价方式

《课程标准》中提到了“应关注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的阶段性评价,采用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会、读书分享会等方式引导学生高质量完成整本书的阅读”这一评价建议。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读书报告会、读书分享会等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分享阅读经验、交流阅读感悟,让他们在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阅读体验。

以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为了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在评价阶段,教师可以组织读书报告会,按照名著导读板块中的三个专题——“鲁迅的童年”“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对应一个专题。比如,隶属于“鲁迅的童年”这一专题小组的学生,需要重点阅读《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等篇章,按照作品暗含的时间主线,将不同的故事串联起来,相对完整地还原鲁迅先生的童年经历,了解影响其性格形成的童年因素。在此基础上,各小组成员撰写专题报告,结合具体的篇章以及有关鲁迅先生的学术研究文献,更深入地解读《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中有关鲁迅先生童年经历的内容。到了报告阶段,各小组可以派代表,通过讲解PPT、朗读专题报告等方式,分享本组的阅读经验,展示本组的阅读成果,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历经此过程,教师即可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情况,并在后续的阅读指导中制订更科学、更合理的阅读指导计划。

综上,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聚焦差异、关注过程、重视需求四项原则,并围绕四项原则,探索转变评价理念、创新评价语言、丰富评价内容和优化评价方式的具体策略,从而创建出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支架。经过实践可知,多元评价的有效运用,不仅可以促进“教”“学”“评”的统一,还可以显著提高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初中生的整本书阅读水平。

[   参   考   文   献   ]

[1]  李亚莉.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江西教育,2023(38):68-69.

[2]  吴佳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方法和评价策略的探究[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3(10):62-63.

[3]  杨艳飞.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评价策略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3(25):4-6,25.

[4]  李颖.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J].学园,2023(13):35-37.

[5]  谢颖.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指导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新智慧,2023(31):115-117.

(责任编辑    农越华    黄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