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宁市初中生亲子沟通现状分析与建议
作者: 陈思柳[摘 要]文章通过对南宁市6所初中学校的173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分析了南宁市初中生亲子沟通现状及其成因。研究结果显示,初中生亲子沟通现状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父母受教育程度差异以及父母婚姻状况差异。文章详细分析了差异,并针对改善初中生亲子沟通现状提出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亲子沟通;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5)06-0088-03
亲子沟通是父母与子女交流的过程。家庭中的亲子沟通是指家庭中父母、子女之间交换资料、信息、观点、意见、情感和态度,以达到了解、信任与互相合作的过程[1]。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的核心环节,对初中生的人格发展、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学业成就以及问题行为等方面都有较大影响。现有研究表明,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自尊、学业成绩以及问题行为等方面均存在正相关关系。良好的亲子沟通能够促进青少年提升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水平,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相反,亲子沟通不畅则可能导致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学业成绩下降和心理健康受损,甚至出现犯罪等行为问题[2]。因此,研究初中生亲子沟通的现状,并就此提出相应建议,对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南宁市1733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对初中生亲子沟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抽样法,抽取南宁市6所初中学校初一至初三共17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733份,有效率为97.36%。其中男生892人,女生841人,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分别为593人、457人、683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张峰编制的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量表(PACT)[3]。该量表由37个题目组成,分别涉及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情况,每个题目都需要孩子根据与父母的沟通情况分别作答。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设置“非常不符合”“比较符合”“不确定”“比较不符合”“非常符合”五个选项,分别赋分1、2、3、4、5分,得分越高,表明初中生认为自己与父母的沟通状况越好。该量表考量了两个维度:动力维度和能力维度。其中动力维度包括参与倾向性、情感需要、支配需要、轻松感四个因素,能力维度包括积极倾听、沟通灵活性、理解、开放的表达四个因素。在以往的研究中,该量表显示出良好的信效度,是一种可靠的工具,可用于评估青少年与父母的沟通状况。
(三)统计处理
本研究使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由于调查研究仅针对南宁市部分初中生展开,研究结果中所提到的初中生仅指南宁市部分初中生。
(一)初中生与父亲的沟通现状
1.影响初中生与父亲沟通现状的性别差异分析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总分上,初中生与父亲的沟通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P<0.001,t=4.37),具体表现为在参与倾向性、情感需要、支配需要的动力维度上,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01)。
2.影响初中生与父亲沟通现状的年级差异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初中生在与父亲的沟通中,只有在开放表达因素上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P=0.027,t=3.618)。检验发现,初一年级学生的开放的表达得分显著高于初三年级学生,整体呈现初一>初二>初三的趋势。
3.影响初中生与父亲沟通现状的父亲受教育程度差异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参与倾向性、情感需要和积极倾听三个因素与两个维度在父亲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P<0.001,P=0.042,P<0.001),在其他因素和总分上未表现出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在参与倾向性、情感需要的动力维度上,父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得分越高;而在积极倾听的能力维度上,父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则得分越低。
4.影响初中生与父亲沟通现状的父母婚姻状况差异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总分上,初中生与父亲的沟通受父母婚姻状况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P<0.001),具体表现在参与倾向性、情感需要、理解、支配需要和沟通灵活性五个因素及两个维度上,完整婚姻的得分显著高于父母离婚和父母再婚(P<0.001,P<0.001,P<0.001,P=0.029,P=0.002,P<0.001,P=0.002)。
(二)初中生与母亲的沟通现状
1.影响初中生与母亲沟通现状的性别差异分析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支配需要和沟通灵活性两个因素及两个维度在性别上存在明显差异(P=0.002,P=0.036),具体表现为在支配需要因素方面,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而在沟通灵活性因素方面,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2.影响初中生与母亲沟通现状的年级差异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初中生与母亲的沟通状况未表现出明显的年级差异。
3.影响初中生与母亲沟通现状的父亲受教育程度差异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参与倾向性、情感需要、轻松感和积极倾听四个因素与两个维度在母亲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P<0.001,P=0.002,P<0.001,P=0.007,P=0.009,P=0.033),在其他因素和总分上未表现出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在参与倾向性、情感需要的动力维度上,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得分越高;而在轻松感、积极倾听上,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得分越低。
4.初中生与母亲沟通现状的父母婚姻差异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只有理解因素在父母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P=0.012,F=4.44),检验发现,表现为完整婚姻与父母离婚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父母再婚,而完整婚姻与父母再婚之间的得分差异则不明显。
(三)初中生与父亲、母亲沟通现状的比较
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除了在开放的表达因素上不存在明显差异,在其他因素、维度及总分上均存在明显差异。整体上,初中生与母亲的沟通得分显著高于与父亲的沟通得分(P<0.001,t=-15.16)。具体表现为,关于轻松感和积极倾听两个方面,初中生与父亲的沟通得分显著高于与母亲的沟通得分;而在参与倾向性、情感需要、理解、支配需要和沟通灵活性五个因素与两个维度上,初中生与母亲的沟通得分显著高于与父亲的沟通得分。
三、研究结论与讨论
由于调查研究仅针对南宁市部分初中生展开,以下提到的初中生、男生、女生仅指南宁市部分初中生。
(一)性别差异对初中生亲子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在与父亲的沟通中,初中男生在参与倾向性、情感需要、支配需要三个因素的动力维度方面的得分及总分显著高于女生,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4]。这一结果证明男生更倾向于与父亲沟通,有更强烈的情感需要和支配需要。大家通常鼓励男性表现出更多参与和支配的行为,这可能导致男生在与父亲的互动中表现出更高的参与倾向性和支配需要。男生在与父亲的沟通中表现出更强烈的情感需要,这可能与传统的性别角色有关,即男性被鼓励在同性家庭成员之间寻求情感支持[5]。
在与母亲的沟通中,男生在支配需要因素的动力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在沟通灵活性因素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表明,虽然男生在与母亲的沟通中可能更主动、有更多情感投入,但女生在沟通方式上表现出更高的灵活性。这可能是心理发展的差异导致的,女生在青春期的发育速度通常比男生快,这可能使她们在语言和沟通能力方面发展得更早、更快。
(二)年级差异对初中生亲子沟通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在与父亲的沟通中,只有开放的表达因素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表现为初一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二学生和初三学生。这可能是因为初一学生年龄较小,还没有形成初二学生和初三学生的社交自我意识,因此在与父亲沟通时更加坦率和自然。在与母亲的沟通中,未发现明显的年级差异,这可能是因为母子之间的沟通方式相对稳定,未受年级变化的明显影响。
(三)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初中生亲子沟通现状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父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初中生与父亲的沟通在参与倾向性、情感需要两个因素的动力维度上的得分越高,但在积极倾听的能力维度上的得分越低。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初中生与母亲的沟通在参与倾向性、情感需要两个因素的动力维度上的得分越高,但在轻松感、积极倾听两个因素上的得分越低。这些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研究存在相似之处[6]。这表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更愿意与孩子沟通,更能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并且在沟通中展现出更强的动力。这可能是因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更了解沟通的重要性,更有意识地参与家庭互动,并且更能有效表达情感并建立联系。然而,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在积极倾听的能力维度上的得分越低。这表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在沟通中处于主导地位,不够重视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感受。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过于强调沟通的逻辑和效率,而忽视了沟通的互动性和情感性。
(四)父母婚姻状况对初中生子沟通现状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在完整婚姻的家庭中,初中生与父亲的沟通在多个因素和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父母离婚或再婚的家庭;而在与母亲的沟通中,只有理解因素在父母婚姻状况上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完整婚姻和父母离婚的得分显著高于父母再婚。有研究发现,家庭结构会影响父亲与孩子的沟通,而较少影响母亲与孩子的沟通[7],这与本研究的结果有一致之处。究其原因可能是完整婚姻的家庭中往往能创造更稳定、更和谐家庭环境,为亲子有效沟通提供有利条件。
(五)初中生与父亲、母亲沟通状况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与母亲的沟通状况在整体上、多个因素和维度上显著好于与父亲的沟通状况,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因为初中生在与母亲沟通时感受到更多的支持、理解和情感连接,母亲可能更倾向于表达情感、提供支持,并且在沟通中更加开放和包容。而在轻松感和积极倾听两个因素上,初中生与父亲的沟通状况要好于与母亲的沟通状况。这表明初中生与父亲沟通时感到更加轻松,可能因为父亲更倾向于采用轻松、幽默的沟通方式,或者在沟通时较少涉及敏感和压力较大的话题。
四、增强初中生亲子沟通有效性的建议
(一)提升参与性
父母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学校活动和兴趣爱好,这不仅能表现出对孩子的支持,还能增加共同话题、促进沟通。此外,家庭可以通过确定固定的共享时间,如共进晚餐或开展周末活动,以增进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和沟通。这样的固定时间可以帮助家庭成员养成稳定的沟通习惯,让孩子感受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二)满足情感需要
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情感上的支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并给予理解和安慰。父母可以通过拥抱、倾听和鼓励等方式,加强与孩子的情感联系,这种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能够让孩子在遇到问题时更愿意向父母寻求帮助,从而加深亲子之间的信任。
(三)学会积极倾听
父母应该学会积极倾听的技巧,如全神贯注地倾听、避免打断和提供反馈,以表明对孩子意见和感受的重视。父母还可以定期与孩子进行一对一交谈,以促进开放和诚实的沟通。这种一对一的交谈可以让孩子感到被父母尊重和重视,从而更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四)增强灵活性
父母应该灵活调整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以适应孩子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偏好。父母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如发送文字消息、利用社交媒体交谈,以找到最适合的方式。这种灵活的沟通方式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与孩子建立联系,尤其是在孩子逐渐长大、独立性更强的情况下。
[ 参 考 文 献 ]
[1] 雷雳,王争艳,李宏利.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J].教育研究,2001(6):49-53.
[2] 房超,方晓义.父母-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1):65-72.
[3] 张峰.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
[4] 安伯欣.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4.
[5] Qu W,Li K,Wang Y.Early adolescents'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and friendship quality:A cross-lagged analysis[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21.
[6] 谢璧洁.父母受教育程度、教养方式与子女人际交往能力[D].湘潭:湘潭大学,2019.
[7] 雷雳,王争艳,刘红云,等.初中生的亲子沟通及其与家庭环境系统和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2(1):14-20.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