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弗洛伊德人格思想的高中生偶像崇拜行为分析
作者: 缪钰 施炜[摘 要]偶像崇拜行为在高中生群体中仍然存在。这种行为会对高中生的精神生活和个性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也会带来消极影响。学生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保持崇拜行为与正常生活的平衡。部分成年人认为,高中生的偶像崇拜行为是不成熟的表现,应该禁止。文章认为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情况下,利用偶像的榜样作用可以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弗洛伊德人格思想为分析高中生偶像崇拜行为提供了思路,强调其关于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关系及具体实践价值。
[关键词]弗洛伊德人格思想;高中生;偶像崇拜行为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5)06-0091-03
弗洛伊德在人格思想中描述了一个人格结构模型,这个模型可以清楚地解释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的关系。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模式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相互作用产生的,如果发生不协调的情况,就会导致出现异常情绪、思想及行为。弗洛伊德的观点指出,可从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面出发,对人的行为与心理进行引导。本文以高中生偶像崇拜行为为例,利用弗洛伊德人格思想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策略。
一、弗洛伊德人格思想的概述与意义
(一)弗洛伊德人格思想的组成与高中生偶像崇拜行为分析
本我:在人格中“本我”是最原始和本能的组成部分,所表达的是人的基本需求与欲望。从高中生的角度来说,对偶像的崇拜大多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他们希望从偶像外形、音乐、表演等方面来获得满足感与愉悦感,进而减轻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压力与烦恼。
自我:在个人发展中“自我”可以调节本我与现实世界的关系,让人的欲望和需求保持平衡状态,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在高中生偶像崇拜行为中,“自我”主要表现在对偶像的追随方式与程度,部分高中生会将偶像崇拜行为合理化,不影响正常的生活,部分高中生会花费时间、金钱去参与偶像的社交活动,并平衡偶像崇拜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超我:“超我”所代表的是道德、自我理想等方面的内容,在偶像崇拜行为中,“超我”主要表现在对偶像行为的评价、对偶像行为的投射等方面。例如,部分高中生会将偶像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希望可以成为像偶像一样的人。此外,高中生在偶像崇拜的过程中也会受到父母、教师、他人等的质疑,如质疑他们对偶像的崇拜是否过度等。
(二)弗洛伊德人格思想的应用价值
1.揭示人格结构
上文指出,弗洛伊德的人格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从这三个方面对人的行为、思想等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分析个体的行为与心理。通过分析本我、自我、超我三个方面的关系,揭露行为内部的复杂性。
2.无意识的发现
弗洛伊德人格思想也分析了个体的无意识行为,以及无意识在思维中的作用。他认为个体的很多行为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主要受到动机、欲望的驱动。
3.促进精神动力学发展
精神动力学在弗洛伊德人格思想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冲动、本能、压抑等,此理论可以用于治疗存在潜在情感危机的患者或者精神病患者;在教育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用于调整学生的不良心理情绪。
二、基于弗洛伊德人格思想的高中生偶像崇拜行为引导策略
(一)满足本我需求,替代偶像崇拜兴趣
从弗洛伊德人格思想分析“本我”时不难发现,作为人格最原始的部分,崇拜偶像只是满足人即时的需求与快乐。尤其是对部分处于青少年时期的高中生来说,崇拜偶像似乎是一种本能,“穿着、行为、才艺”等均有可能成为其崇拜的原因,实际上很多“崇拜”的动机是无意义的。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就可以通过替代性满足,引导学生用更积极的方式来满足自身的需求,消除对偶像不健康的迷恋状态。
第一,鼓励学生从学习中找到乐趣,当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后,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或者一项任务。教师可从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帮助学生从学习层面找到满足感。学校可通过举办学术比赛、设立兴趣小组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不断的挑战中找到自我、克服困难,进而获得成就感。
第二,培养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习”不仅仅是学生的主要发展目标,综合发展才可以满足社会需求。基于此,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满足学生的本能需求,如利用绘画、阅读、摄影、手工等方面的兴趣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其通过自我表达来获得满足感。
第三,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挖掘兴趣、潜能,也可以利用体育活动、社交活动来替代学生对偶像的崇拜行为。体育活动可以让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得到锻炼,通过不断挑战身体的极限而获得满足感。参加社交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与人交流的快乐,如志愿者服务、环保活动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能找到满足感与归属感。
为了让替代偶像崇拜行为的方式得到有效实施,家校双方应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可以创设包容、多元化的环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家长可以从资源、情感上给学生更多支持,尊重他们的爱好,并有选择性地引导学生发现更多正向的爱好与兴趣,以健康的心理和情感来平衡偶像崇拜行为。
(二)平衡自我冲突
在高中生健康成长中,平衡自我冲突是非常关键的一种能力。上文提到,弗洛伊德人格思想强调“自我可以调节本我与现实世界关系,让人的欲望与现实需求保持平衡”。青少年的偶像崇拜行为大多受到本我的影响,所产生的强烈情感,会对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造成影响。因此,平衡自我冲突可通过提升管理技能和自律意识来实现,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有效平衡偶像崇拜行为与现实生活的需求。
第一,可从培养时间管理技能入手。高中生处于青春懵懂期,在崇拜偶像时容易投入过多时间,导致疏忽学业以及其他任务,影响身心健康。家校可密切合作,开设“时间管理”培训课程,帮助高中生制订日程表,优先完成本职任务,如制订每日目标、设定明确的截止日期等,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其找到学习、社交、偶像崇拜之间的平衡,保证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崇拜偶像”。
第二,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非常重要。自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当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律意识以后,能更好地抵制诱惑,在诱惑面前进行自我约束,优先考虑自己的长远发展目标。自律意识需要长时间培养,并且需要家长、教师以及社会层面共同努力。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偶像崇拜行为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分析这种行为怎样算是过度,以此逐步形成良好的自律习惯,让偶像崇拜行为成为一种积极的娱乐方式,不对学习与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三)加强超我道德规范
第一,重视自我认同与价值观的教育。教师要从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其建立自我认同与积极的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偶像崇拜行为进行约束。通过一些教育类的项目以及讨论活动,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价值,避免盲目崇拜偶像。学校可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志愿者项目等,如社区敬老活动、城区公益环保项目等,让学生在融入团体活动的过程中,深化对自我的认知,了解自己的能力,清楚自己的内心。
第二,实施道德教育项目。可根据“偶像崇拜的不当行为”实施道德教育项目,通过批评的方式规范学生的道德意识。学校可利用课堂教学、专家讲座、案例分析等方式,为学生展示积极向上的偶像崇拜行为,告诉学生他们眼中完美的偶像也是普通人,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与责任,引导学生理解真正的崇拜是与偶像保持适度距离,有理性的思考,不盲目跟风,成为理性的“粉丝”。
第三,制订偶像崇拜行为准则。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过于强硬的教育手段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还会激起学生的叛逆心理,因此,教师可帮助学生制订相关准则,学科教师、心理学专家、家长等进行合作,共同明确准则的内容,包括尊重偶像的私人空间、不过度崇拜、传承正向的粉丝文化、追求有价值的榜样等。
教师从多角度出发加强高中生的超我道德规范,让学生在偶像崇拜行为中保持清醒,制订属于自己的行为准则,切勿让偶像崇拜行为影响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四)积极引导偶像文化
从弗洛伊德人格思想的角度分析,教师在引导高中生培养正向的偶像崇拜行为时,需要以积极的偶像文化作为基础。从高中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中不难发现,偶像会给高中生带来正向的引导,学生学习偶像的优秀品质能变得更加优秀。但是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偶像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在此过程中,如果有积极的偶像文化作为引导,就可最大化地消除消极影响,让学生在偶像的引导下培养正向行为。
第一,重视偶像的努力与职业精神。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凭空出现的,教师可通过分析高中生的偶像崇拜行为,找准其崇拜点,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偶像背后所付出的努力与他们的职业精神,如夜以继日地学习、不怕吃苦地坚持、热心公益的付出、在团队中的责任感和领导能力等。让学生挖掘并学习偶像的优良品质,在学业上坚持不懈,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正视偶像崇拜行为,不能简单地模仿偶像的外在表现,要深挖偶像的内在,不盲目模仿偶像的穿着、外表、语言等,因为偶像的一些行为只适合特定的场景,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适用。因此,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不能只关注偶像的外表,要重在学习其具备的精神品质。
第三,鼓励学生参与积极的粉丝活动,可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正当的粉丝活动,将偶像崇拜行为转化成为具有建设性的力量,提高学生的素养。在此过程中,学校和家长要给予学生充分支持,尊重学生积极的崇拜行为,效仿偶像参与有益活动回馈社会,在参与文化交流活动时,将属于偶像的文化融入其中,开阔自己的视野,规范自己的行为。总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端正偶像崇拜行为,学会透过表象看内在,这样才能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弗洛伊德人格思想对个体心理、行为的剖析有积极意义。本文从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面分析了高中生的偶像崇拜行为,认为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正向引导,让学生学会认清自己、规范行为、调控心理。尽管弗洛伊德人格思想在学术界仍存在一些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此思想为分析和理解人格结构作出了突出贡献,对了解和分析高中生的行为与心理也有积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探讨弗洛伊德人格思想对高中生心理、行为的影响,致力于让每一个高中生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 参 考 文 献 ]
[1] 卢毅.弗洛伊德式主体的发生、结构与伦理地位[J].伦理学研究,2023(1):102-108.
[2] 赵云泽.科学对待青少年偶像崇拜心理[J].人民论坛,2020(26):112-114.
[3] 邓希泉.当前青年偶像崇拜现象的新特征[J].人民论坛,2022(19):82-85.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