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学生需求的情感型班级建设策略
作者: 郑青玲[摘 要]情感型班级建设是基于学生情感需求的新型教育实践,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从学生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通过创造温情的班级环境、形成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营造活泼的班级氛围、制订合理的班级制度、设定科学的班级目标等策略,探索情感型班级建设方式,深度挖掘学生的人性关怀和社会情感能力。
[关键词]情感型班集体;需求;班级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5)06-0094-0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班级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其情感型建设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至关重要。情感型班级建设不仅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建设,还能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情感型班级建设是基于学生情感需求的新型教育实践。情感型班级以学生情感关怀和发展为核心,旨在创造一种充满关怀、开放和包容的班级环境。在这样的班级中,学生不仅能得到生理上的满足,而且能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初中生也不例外。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学生五个层次需求的情感型班级建设策略,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一、立足学生需求,创造温情的班级环境
首先,优化教室环境。这包括精心布置教室,使其既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又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例如,调整课桌椅的高度,确保学生坐得舒适;控制室内温度,保持通风;保持教室整洁,摆放绿植,净化教室空气,让学生在宜人的环境中学习。
其次,提供生活物资和应急物品,为学生提供便利。在班上设置取水处,为学生准备干净的桶装水,备好一次性纸杯,方便学生取用,保证每天的用水量;设置应急处,为学生提供口罩、体温计、葡萄糖等应急用品,以备不时之需。
最后,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除了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定期组织体检和健康讲座,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同时,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不定期地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正确处理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围绕安全需求,形成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一)以安全需求为基础,创造有序的班级环境
在班级中,教师要强调安全的重要性,让每名学生都认识到安全是学习和生活的基石。通过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白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中,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实现个人成长。同时,教师要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提倡互助互爱,增强班级凝聚力
在班级内提倡互助互爱,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学会合作共赢。教师要以团队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团结协作的力量,进而增强班级凝聚力。班级凝聚力不是开展一个活动便可以培养出来的,而是从各方面综合培养出来的。因此,教师要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中发挥引领作用,与学生共同参与,齐心协力,荣辱与共。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让他们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互相理解,善解人意,为他人着想,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三)关注学生情感需求,营造家的温暖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让他们在班级中感受到家的温暖。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给予学生关爱与支持。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他们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为班级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四)强化班级制度建设,保障安全
班级制度是保障班级安全、和谐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健全班级管理制度,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因此,教师可以在班会中明确班级制度的内容;开展安全注意事项教育;开展日常安全疏导及人身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奖惩机制,鼓励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积极参与校级、班级活动,为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创造有序的班级环境、提倡互助互爱、关注学生情感需求和强化班级制度建设,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形成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三、关注社交需求,营造活泼的班级氛围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总要与他人产生联系,形成各种社交关系。在班级这个微型社会中,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对其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生要学习如何与同伴交往、交流,学会适应或改变相处方式,从而找到自己在班级中的角色定位,学会应对各种同学关系、处理各种问题,轻松找到在集体活动中遇到困难时的解决方法。为了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社交需求,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首先,教师要关注班级内的人际关系,了解学生之间的关系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公正、公平的态度对待每名学生,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同时,鼓励学生开展多元化的交流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其次,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热情。教师可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这些活动包括学术竞赛、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再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沟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在班级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与学生良好沟通,为学生树立榜样。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最后,教师要强化班级的团结协作,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互相帮助和互相支持。班级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和维护,共同为班级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逐渐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班级的凝聚力也将得到提升。
总之,教师关注学生的社交需求,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学生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和生活,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共同成长。
四、重视尊重需求,制订合理的班级制度
首先,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成长规律,关注每名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平等、公正的态度对待每名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力,通过鼓励和肯定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的管理和决策,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其次,加强班级内部的沟通和交流是构建富有同理心的班级制度的关键。教师应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及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通过开展多样化的交流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同理心。同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化解矛盾冲突,营造友好的班级氛围。
再次,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和平台也是制订合理班级制度的重要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订多样化的教学计划和活动方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最后,强化班级文化建设对制订合理的班级制度具有重要意义。班级文化是班级学生的观念的体现和行为的准则,对塑造学生的品格和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注重班级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和仪式,弘扬正能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重视并满足尊重需求是制订合理班级制度的重要前提。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需求,努力创造和谐友好的班级环境。同时,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尊重意识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这些措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与指引。
五、聚焦自我实现需求,设定科学的班级目标
在班级管理中,聚焦自我实现需求意味着关注每名学生个体的发展,帮助他们发掘潜能,实现个人价值。科学班级目标的设定是一种富有情感和温度的教育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他们愿意为共同目标而努力。通过这种方式,班级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团结互助的大家庭。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种方式对学生的自我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聚焦自我实现需求要求教师充分了解每名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帮助。情感教育属于师生交流的核心渠道,在情感教育的引导下,教师不应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综合评价学生的言行举止,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发掘学生的潜能,为他们提供学习资源和机会,鼓励他们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这种全面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多种潜力,进而实现自我成长。
其次,设定长期的班级目标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情感,让学生感受班级的温暖。这意味着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及时给予关怀和支持,同时鼓励学生维护友谊,共同进步。教师首先要把关心学生放在首位,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班级的引领。教师还要营造与学生互相关心、互相理解的班级氛围,经过多次、长期的磨合,学生才能与教师建立高质量的信任关系,高度认可教师的教学行为与专业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再次,使自我需求与班级目标有机结合,教师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情感型班级建设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班级建设中的核心成员,并在此过程中奉献自己的力量,共同构建完整的班级建设体系。这种参与感和归属感有助于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需求,让他们感到自己是班级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从而增强自我价值感。
最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实现自我成长和班级目标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这时教师要给予关爱和鼓励,让他们坚定信心、勇往直前。
总之,聚焦自我实现需求和班级目标的是新时代班级管理的重要理念。通过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激发内在动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关注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带领班级走向充满活力、团结互助的美好未来。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将收获成长、收获幸福。
综上所述,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情感型班级建设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的革新,而且是对人性关怀和情感能力的深度挖掘。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应深入研究和探索情感型班级建设策略,以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教师要以情感为纽带,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和谐共生的班级,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其中找到归属感和幸福感,成长为有情感、有温度、有责任感的人。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2] 蔡静.立情:班集体建设的新思路[J].中小学班主任,2023(23):62-63.
[3] 齐学红.在班集体建设中自主开展情感教育实践[J].江苏教育,2023(25):44-45.
[4] 吴绍跑.一个“有情感”的初中班集体建设[J].人民教育,2022(20):79.
[5] 聂学民.论情感教育在班集体建设中的作用[J].学周刊,2022(15):164-166.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