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新课标的化学中考三阶五步复习策略
作者: 陆以钢[摘 要]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指出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详细阐述了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基于新课标的化学中考三阶五步复习策略中的“三阶”主要是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三个阶段的复习训练,“五步”主要是指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进行五个步骤的复习指导工作。
[关键词]新课标;化学中考;三阶;五步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15-0040-03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文称“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指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理念主要包含五个方面。一是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反映人类探索物质世界的化学基本观念和规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整体规划素养立意的课程目标,强调化学学科及科学领域的核心素养,反映未来社会公民必备的共通性素养。三是构建大概念统领的化学课程内容体系,注重学科内的融合及学科间的联系,明确学习主题,凝练大概念,反映核心素养在各学习主题下的特质化内容要求。四是重视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开展项目式学习,重视跨学科实践活动。五是倡导实施促进发展的评价,改进终结性评价,加强过程性评价,深化综合评价,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目标要求形成化学观念,解决实际问题;发展科学思维,强化创新意识;经历科学探究与实践,增强实践能力;形成科学态度与责任,具有责任担当。
新课标新增了关于学业质量的内容,着重解析了学业质量内涵,即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学业质量描述从四个情境中来体现,分别是认识物质组成、性质及分析相关实际问题的情境,探索化学变化规律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实验探索情境以及常见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情境。
基于新课标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学业质量描述,笔者提出了化学中考三阶五步复习策略。其中的“三阶”主要是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需要进行三个阶段的复习训练。“五步”主要是指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做好深耕中考、知识重构、培养能力、综合训练、整合梳理这五个步骤的复习指导工作。
三阶五步复习策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系统性,能够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具有控大局、把方向、逐层稳步提升、效果显著等特点。
第一步:深耕中考。
中考备考就像一场战争,只有对敌人有充分了解,才能有的放矢,精准打击。因此,深耕中考,对中考有充分的认知,这是教师进行中考备考的第一步,也是中考备考最重要的一步,它决定了中考备考的整体布局和方向。这一步最好能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团队协作力量,分工合作、深入研讨。那么,深耕中考需要怎么做呢?
1.研究新课标。新课标对化学学科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教师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制订周密的复习计划,包括复习时间、复习内容、复习方式等。教师还要对比新旧课标的异同,注意其变化,对变化的根本原因和关键要求了然于胸,因为这往往是中考的高频考点。
2.研究中考试题。教师需要对中考试题的结构、分值、类型及考查方向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特别是每一年的变化,是为了更好把握即将进行的中考。特别是2023年广西实行全区中考统一命题后,更加需要深入研究试题,精准把握统考试题的整体结构和考查方向。
3.研究知识板块在中考考查中的深度和难度。初中化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这五个板块,每个板块内容都可以进行拓展。为了避免出现过深或过浅等不恰当的复习情况,教师要构建大概念统领下的知识板块,对知识的考查要求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够把握好各个知识板块在中考考查中的深度和难度,进而合理安排时间对知识进行精准复习。
4.研究课时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及要求。中考备考源于课本,最终也要回归课本。对每一节课,教师不仅要明确它在单元教学中的重要性,而且要明确它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和要求。要做到精准备考、精准复习,就要求教师对新课标的要求和中考的知识明细进行深入研究。
5.研究学生的知识储备,关注学生的需要。对学生来说,有一些化学技能需要在课堂上培养,有一些技能需要通过实践才能掌握,所以在复习的时候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认知过程有充分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训练提升,做到循序渐进、有的放矢。
6.研究中考的趋势和热点。教师须关注与化学相关的重要时事,这是化学中考的热点,还有一些几乎每年中考都考的高频考点,需要教师对学生作相应的提示和指导。
第二步(第一阶段):知识重构。
知识重构是指对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学习是要把课本读厚,复习却是要把课本读薄。知识重构就是让学生把课本读厚再读薄的过程。
从教师的角度看,知识重构是中考备考的第二步,在这一步,教师要帮助学生回归课本并构建以单元大概念为统领的知识体系,将知识点连成知识线,形成知识网。教师既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温习课本,又要指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从学生的角度看,知识重构是复习训练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要完成三个基本目标。
1.全面阅读课本,查漏补缺,把整个初中化学课程的内容完全弄懂,为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不管平时对课本多么熟悉,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课本这个环节。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和一定的习题训练之后进行课本的全面阅读,既能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彻底扫除知识理解上的障碍,重新审视以前忽略的环节,解决概念混淆、公式运用不恰当、计算方法和步骤不合理、原理应用不符合题意等常见问题。最重要的是在全面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学生既能把课本读厚又能在脑海中逐渐建立起知识体系。
2. 在全面阅读课本的基础上,以大概念为统领构建知识网络。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梳理,然后一个单元建构一个知识网络,并且注重单元之间知识的联系,以大概念统领的原则完成课本知识网络的构建,注意做到由总到分、由大到小、层层深入。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以大概念统领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厘清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了解它们在中考中的权重。重点知识是知识体系中比较核心的部分,是各种关键能力培养所必需的关键知识,是新课标中要求熟练掌握的内容,是中考考查的重要部分。难点知识简单来讲就是用来筛选学优生的知识,它往往逻辑比较强,概念比较抽象,其相关问题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容易给学生造成较大的障碍。
这一步骤的实施时间最好是3月中旬至4月中旬。在这一步骤,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整理归纳知识,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指导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三步(第二阶段):能力培养。
能力培养是指在掌握核心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分析能力、对比能力、归纳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能力培养须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练习才能得到落实。
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包含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五个板块。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板块试题的训练来实施的,其中要穿插中考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复习及仿真模拟训练。板块试题的训练有三层目标:一是学会寻找考点,了解命题意图;二是懂得探讨解法、思路、技巧、套路;三是学会迁移运用相关知识。
通过板块试题的训练获得能力提升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构建独立的相关题型知识网络,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例1:构建与氧气相关的知识网络,熟练书写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以及能够生成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例2:以二氧化碳为中心构建碳及其化合物相互反应的知识网络。例3:以水、铁、二氧化碳、碳酸钠等常见物质构建三角形转化结构图。
方法二:分层次进行题—网联系。把考题与之前构建的知识体系关联起来,既能加深对知识体系的理解,又能熟悉考点,了解命题意图和对各种能力的具体要求。训练的题型主要包括除杂题、流程题和探究题等。这种方法注重从题干中寻找解题的突破口,这是解题的关键。常见的突破口有实验现象、反应条件、物质色态、溶液颜色、物质类别、物质性质和物质特殊用途等。
方法三:精讲精练。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训练,但不能进行题海训练。教师要以精练为主、精讲为辅,要练有代表性、创新性、应用性的题目;要讲学生的薄弱环节,讲关键的知识点,讲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题海中进行筛选、归纳、总结、变式和拓展,整理出能够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题目进行精讲精练。精讲精练要有计划、有步骤,做到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全面提升。
方法四:对题型和方法进行分类梳理,再通过典型题型的训练实现能力的培养。化学中考重点考查学生能力的题型有流程题、鉴别题、除杂题、探究题、实验题、计算题等。每一种题型都有其基本的解题思路和较为常用的解题方法。通过对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进行讲解,再进行相关题型的训练,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这一步骤的实施时间最好是5月上旬至5月中下旬。
第四步(第三阶段):综合训练。
综合训练是学生全面提升能力的重要阶段。基本的做法是通过综合套题的模拟训练,着重做好各种题型解题思路的点拨、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解题答题规范的说明等,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考试心理素质,教授学生考试方法,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精心挑选学生的训练题目,最好能够自己筛选试题、编制试题、改装试题,并且对学生做过的题目进行选择性讲解。做到以训练为主、纠错为辅,注重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归纳和总结,提高对变式题的解决能力。
在这一阶段,教师还应该注重把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并及时指导学生查漏补缺。
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要注意避免只练而不总结和反思的题海战术的做法,并且要注意在解题中容易出现的思维习惯、思维定式、思维盲区、思维局限等,注重培养科学思维。这一步骤的实施时间最好是5月下旬至6月上旬。
第五步:整合梳理。
至此,中考备考复习已经基本完成,学生的各种能力已经得到了培养和提升,但是要想让学生轻装上阵,以最好的状态赢取中考,教师还要在考前对整个中考备考复习进行全面的整合梳理。其中,知识的梳理就是对课本内容进行科学重建,题型的梳理就是对资料进行高效组合,方法的梳理就是对训练效率进行有效提升。做到以反思和总结为主,努力把厚的课本读薄,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变成一种应用能力,使学生温故而知新。
教无定法,复习得法,只有教师在题海中深研提炼、乘风破浪,才能让学生脱离题海、纵横四海。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陆军.中学化学基本观念体系的重构:中学化学定义的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5(8):55-59.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