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教学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作者: 韦丹梅

[摘 要]文章在分析数字化教学融入中学音乐课堂教学逻辑的基础上,提出将数字化教学模式融入中学民族音乐教学的策略:借助数字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民族音乐的积极性;借助数字化教学,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借助数字化教学,优化音乐教育模式。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中学音乐课堂;民族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21-0016-03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少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数字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初中音乐教学开始采用数字化教学模式,教师利用数字教学资源设计新的教学模式。其初衷是依靠这样的教学模式构建音乐情境,增强学生的音乐体验,提升音乐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学科核心素养。可见,在新形势下对数字化教学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进行总结很有必要。

一、数字化教学融入中学民族音乐课堂教学的逻辑初衷

2022年印发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课程理念主要包括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三个方面。中学民族音乐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体系中的特殊板块,此板块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帮助学生把握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希望学生在中国民族音乐这片浩如烟海的艺术天地里,领略和感受民族音乐独特的韵味和魅力,继而正确认识、理解中国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作品通常需要在特定的音乐情境中去感知,有的还牵涉具体的音乐故事背景或者创作背景,这些细节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可能会影响学生对音乐主题的理解。

数字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融合了乐理、视唱、音乐欣赏等内容,让学生能够从“听、唱、写、练、展”方面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

比如,在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孟姜女哭长城”的音乐作品欣赏中,数字教学资源“八桂教学通”平台配套有数字教材和音频资料,如果教师仅仅依靠播放相对应的作品来进行讲述,未必能激发学生对音乐主题的感知欲望。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有效使用数字化教学方式,如运用“希沃白板”制作课件,通过“剪辑师”软件剪辑整理视频资源,引入《孟姜女哭长城》动漫小故事作为课前导入来有效营造教学环境,将对应故事以影视作品的方式来呈现,让学生可以从故事人物的角度去思考,进入对应的情境中去,这样自然可以更好地欣赏传统音乐作品的魅力。这样的数字化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实现音乐情境的架构,激发学生探究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的积极性,继而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数字化教学融入中学民族音乐教学的策略

(一)借助数字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民族音乐的积极性

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大多以教材为主导,部分教师可能会将理论知识作为学习的重点,从而忽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传统民族音乐课堂上的交互比较少,学生很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无法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在中学民族音乐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数字化教学,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保持对传统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的《春节序曲》欣赏课的时候,笔者一改以往用课件出示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齐读的方式,而是运用录音软件录音配上动态图,制作虚拟助手“小尼”来解读教学目标,这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很快就明白了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和任务。虽然学生在春节晚会上听到过《春节序曲》,但对《春节序曲》的音乐主题并不完全了解。在进行头脑风暴的时候,可能仅知道歌曲的前奏部分,对于其他乐段的创作背景、创作主题都不大了解。为了让学生在欣赏中能够辨识各段主题,教师可以围绕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进行介绍,再通过“八桂教学通”平台上的电子课本,播放《春节序曲》的MP3主题音乐。《春节序曲》是作曲家李焕之采用秧歌以及陕北民歌为素材进行创作的。为了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音乐的主题思想,笔者以视频或者图片的方式展现当年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载歌载舞、热烈欢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动人场景,在此基础上确保学生对对应歌曲的类别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接着,笔者引导学生跟着钢琴演唱主题音乐,加深学生对音乐及音乐表现手法的了解。最后,再通过观看管弦乐合奏的视频,引导学生分段聆听音乐主题,从而感知音乐作品,达到能够在听赏过程中辨识各段主题的目的。

在中学民族音乐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寻找与其对应的影视场景,然后鼓励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受这种音乐作品的魅力[1]。通过数字化资源的辅助教学,学生对上述音乐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并且对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春节”中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热闹欢腾的愉悦情绪以及热爱生活、辛勤劳动的民族性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将上述数字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学生能保持高度的专注力,课堂交互达到预期,音乐教学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

(二)借助数字化教学,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

在初中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一味强调理论教学,照本宣科,导致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民族音乐知识有限,学生音乐视野不够开阔。初中音乐教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以确保学生传统民族音乐知识体系得以构建。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歌舞青春”时,需要让学生了解“鱼咬尾”这一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形式。为此,笔者用Flash制作了动态小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动态小视频自主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很快掌握了相关的音乐知识,并能在《青春舞曲》旋律中找出“鱼咬尾”部分。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又让课堂更生动、灵活。

在教学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的《黄河船夫曲》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其运用“旋律重复”手法,笔者通过制作课件,引导学生跟琴唱,然后播放将“声”“图”融合的简谱视唱视频让学生听赏分辨,再以图表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声觉、视觉上认识“旋律重复”手法,最后以图表形式让学生进行归纳,这样学生就能很轻松地理解这种音乐手法。

在讲授传统民族乐器琵琶的时候,教师可以改变以往单纯以语言进行讲授的方式,合理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比如,先播放方锦龙老师在“国乐大典”节目中的一段视频,视频中方锦龙使用琵琶演奏出了十几种音色,并对琵琶这种传统乐器的独特优势进行了介绍。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琵琶已经有所了解。接着,教师播放周杰伦《烟花易冷》的琵琶版。《烟花易冷》这是很多初中生都比较熟悉的歌曲,以琵琶来进行演奏可以加深学生对琵琶的感知。然后,选择《十面埋伏》《功夫》中一文一武的两首琵琶曲,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尝试结合自己对琵琶的认知,对两者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意境,加深学生对琵琶这种乐器的理解。当然,在这样的课堂上,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让学生都接触一下相关的乐器。这样的近距离接触,再融入上述数字化资源情境[2],可以使得学生渐渐爱上我国的传统乐器,这对于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至关重要。在传统民族音乐学习板块,教师要高度重视相关音乐素材的嵌入,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民族音乐的理解,让学生构建传统民族音乐知识体系。

(三)借助数字化教学,优化音乐教育模式

数字化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的渗透,可以促使初中音乐教育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初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化教学形成自己的风格,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

在利用数字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式。第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黄河船夫曲》时,通过播放陕北民歌歌王王向荣介绍陕北民歌的短视频,让学生认识到黄河船夫粗犷的形象;接着运用电子课本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目标要求和学练提示等内容,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模仿学唱方言版的《黄河船夫曲》。虽然这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但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不仅兴趣浓厚,而且在观看过程中能较好地模仿其咬字和声调,歌唱时的情绪也过渡得自由、舒展。

第二,引导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比如,在教学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的《管弦和鸣》时,可利用“希沃白板”中的“课堂活动”进行设置,以分类归纳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洋管弦乐队及各个乐器组的乐器,分辨主要乐器的外形、音色特点。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归纳的能力。

在教学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段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利用微课来设定预习任务,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了解什么是旦角?除了旦角,京剧中还有哪些角色?这些角色各有什么特点?《穆桂英挂帅》讲述的是什么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你能获得什么?接着,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明确各小组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进行交流探讨。这样学生在看完微课之后,就可以带着问题去思考,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构建相对应的知识体系,加深对京剧的理解。在课程开展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微课进行了预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堂氛围调至理想状态,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积极性。

第三,采取师生交互的方式。例如,在传统音乐鉴赏课程中,教师可以将与此相关的知识要点、辅助资料整合上传到钉钉学习平台,学生课前自主观看,了解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在线请教教师,教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这个过程也是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构建的过程,学生可以在没有时空限制的条件下不断学习音乐知识,提升音乐技能、音乐素养,这样初中音乐教育的质量才会不断提高[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数字化教学作为初中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实现路径之一,需要发挥在创设音乐情境、优化教育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中的效能,从而不断提高初中音乐教育的质量。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初中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

[   参   考   文   献   ]

[1]  王莎媚.初中音乐教学中传统民族音乐传承的价值及路径[J].亚太教育,2022(7):151-153.

[2]  刘涛.初中音乐教学中有关传统音乐鉴赏与传承的案例研究[J].艺术大观,2022(9):114-116.

[3]  冯雅.让优秀传统文化之花在初中音乐课堂绽放[J].新智慧,2021(32):39-41.

(责任编辑    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