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术高考色彩分层教学的探索研究
作者: 陈梅香[摘 要]文章针对美术高考色彩传统教学存在的大班授课、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等问题,在阐述实施色彩学科分层教学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隐性分层和动态分层相结合,设定标准和体现差异相结合,夯实基础和激发潜能相结合,关注心理和多维评价相结合的分层教学策略。
[关键词]分层教学;色彩;美术高考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21-0019-03
一、美术高考色彩传统教学的弊端
随着我国美术教育的不断发展,普通高中学习美术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些学生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对美术知识掌握的程度也不尽相同。传统色彩教学采取集体授课制,普遍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存在厌学情绪。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示范教学难以实现全面覆盖。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过多,只有部分学生能够现场观摩教师的教学示范,其他学生则只能通过屏幕投影进行观摩,而屏幕投影往往会产生一定的色差,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不佳,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是因为集体授课时教师难以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色彩的感知存在一定的差异,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学生对其理解的程度也不尽相同。长此以往,学生的绘画水平两极分化只会越来越严重。面对这种情况,美术教师应及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适合当下美术高考色彩学习的分层教学模式,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真正热爱美术学习,进而提高班级的整体绘画水平。
二、美术高考色彩分层教学的优势
美术高考色彩分层教学,主要针对班内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做到构图合理、色调和谐、黑白灰关系明确,且具备一定的塑造能力。与传统教学相比,美术高考色彩分层教学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
(一)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
美术高考色彩分层教学的立足点是面向班级全体学生,教学要求适应每一个层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更容易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与自信。
(二)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由于对美术教育的接触程度不同,学生在学习色彩之前具备的素描静物功底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导致他们在学习色彩过程中这种个体差异越来越明显。分层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的特点正好能够弥补个体差异对教学质量产生的影响。
(三)更加符合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分层教学强调的是教师要满足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大限度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尽最大努力缩小学生接受能力之间的差距,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特别是在进行色彩教学示范时,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示范,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有效解决“一刀切”“一锅煮”的问题。
三、美术高考色彩分层教学的策略
(一)既要隐性分层又要动态分层,让教学更有温度
1.合理分析学情,确保隐性分层
为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避免进行集体知识灌输,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教师需要通过谈心谈话、技能测试和平时的训练来了解学生的色彩认知水平、绘画功底和学习接受能力,并根据学生现有的色彩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针对性地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内容,力求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优发展。为了避免“标签效应”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教师应采用隐性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进度,将优等生、临界生、后进生对应分成A、B、C三组,对学生只公布A、B、C三组具体人员,至于哪一组是优等生、临界生和后进生,学生并不知情。同时,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应当强调分组的目的和意义,淡化等级观念,表明分组只是为了方便示范讲解,后期会随着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
2.及时进行调整,做到动态分层
在人员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学生。随着知识点的更新和学生的努力,学生的知识水平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针对低层次的分组教学内容已难以满足该组进步较快的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时,教师应当适当地对分组情况进行调整,让进步较快的学生递进到更高层次的分组中。反之,对那些跟不上学习进度的学生,为了避免其自尊心受到打击,对学习失去信心而产生厌学心理,教师应当将他们调整至更低层次的小组中。教师要善于观察每个层次学生的知识重建动态和发展变化,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色彩的潜能,根据学生在色彩课堂中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提升情况,及时对整个学生群体进行相对应的动态分层调整,能改变学生对分层教学的偏见,让他们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中去。
(二)既要设定标准又要体现差异,让教学更有精度
1.按照三类标准实现教学目标分层
在色彩学习中,部分造型基础好且好学的学生在教师教学示范前会主动靠前就座,他们善于观察教师的用色、模仿教师的笔触,在模仿练习有八分像时,他们会对往后的色彩学习更加充满信心。部分基础一般的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他们需要跟着教师的步骤画,必要时还需要教师及时纠正。部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他们对整体观察的概念还比较模糊。为此,可将教学目标按照三类标准化进行分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全体学生在学习中都能有所收获。以色调学习阶段教学目标为例,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教学目标可侧重于让他们独立完成静物照片色调写生,因为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快速概括整张静物色彩的构图、色调,并感受静物写生带来的乐趣。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来说,教学目标可侧重于让他们理解画面色调的作用、掌握调色方法。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教学目标可侧重于让他们了解静物画的构图和作画步骤,通过教师分步带画,让他们作画思路更加清晰,进而提高他们学习色彩的自信心。
2.根据需求差异实现教学方法分层
课堂教学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加快学生学习的进度,让教学效率事半功倍。在美术高考色彩教学实践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需要解决的问题,可采取集体讲课的方式进行教学,主要讲授色彩理论知识,探讨如何解决练习时色彩画面中存在的问题。面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教学需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基础采取少讲多练、多看后练、边看边练等方法进行分层教学。少讲多练,即针对基础扎实的学生,可根据他们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和造型能力强的特点,前期先讲授一定的理论知识,进行适当的示范,学生模仿教师的笔触;待用色达到一定的熟练度且能够独立完成一幅色彩静物作品以后,便可减少观摩示范的次数,增加学生独立作画的机会,教师则侧重于针对学生色彩画面的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改画。这种方法不仅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增强学生独立作画的自信心,还能让他们提前适应写生的灵活变通。多看后练,即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按照色调、完整画面的顺序进行分步示范,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加快教学进度,确保每一节课都能解决一定的知识点,课后再针对色彩画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边看边练,即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可注重基础教学,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对每幅画都要分步带画,按照构图、大框架、物体三块面、完整画面的步骤先示范再让学生练习,目的在于将知识进行分解,方便学生理解,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作画习惯。
(三)既要夯实基础又要激发潜能,让教学更有深度
1.落实内容分层,夯实学习基础
在色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绘画水平的差异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删减就是在保证该画色彩静物完整、画面效果不被破坏的情况下,适当减少深入塑造环节。要想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最优发展,就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一课题下的教学内容应体现层次性。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色彩构图合理、造型准确、用色大胆,能够独立完成一幅完整的色彩静物作品,因此,教学内容应以难度较高的写生训练为主,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经过适当的改画就能够解决。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一幅色彩作品,这样的教学难度系数中等。在设计针对这部分学生的教学内容时,应注重基础巩固、临摹静物优秀作品、教师带画和照片写生相结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根据教师的示范讲解理解所学内容,并能够在教师的分步带画下完成一幅色彩作品,这样的教学难度系数较小。因此,在设计针对这部分学生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应以分步带画为主,搭配少量的写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作画步骤,以解决画面造型不准确、构图不合理、色调不和谐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塑造能力以及对物体转化成几何形体的理解能力。教学内容的分层能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作品。
2.教学管理分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科学的教学管理方法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美术高考色彩教学主要以技能为主,强调学生训练和教师引导相结合。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美术高考色彩是相对容易上手的,之所以会有一部分学生进步较慢,是因为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还不够端正。对于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教师更要注重观察他们的行为习惯养成,这不仅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考验教师的管理能力。加强纪律、学风、行为管理,教师要做好带头作用。在专业上,教师应尽可能多展示自己的基本功,让学生从心底上认可教师、佩服教师。在学习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画、多思考,多让他们欣赏优秀的色彩作品,让他们爱上色彩,激发他们对色彩的学习动力。对于临界生而言,他们最大的问题是心态不够稳定,学习成绩时好时坏,容易在高考中发挥失常。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应多鼓励、多引导,让他们学会调整心态,敢于突破自我,加强训练,确保稳中求胜,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于优等生而言,为防止他们骄傲自满,教师可适当加强训练难度,要求他们练习时其色彩形式、风格可以更加偏向美院风,画面色彩可以更加丰富。
(四)既要关注心理又要多维评价,让教学更有梯度
1.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心理,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美术高中备考中,分层教学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提升学生的色彩成绩,但也面临着学生心理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进入基础扎实分组的学生有的会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努力地想要表现自己,也有的学生会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从而故步自封、不思进取。对于后者,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让他们画一些比较难的物体,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还需下功夫去加强练习。对于基础扎实和基础较好分组中学习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他们往往担心自己会被“降级”,想好好努力留在原来的组内,从而感到学习压力增大。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该多给予肯定,让他们知道只要自己学习态度端正就不会被“降级”。对于进入基础薄弱分组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加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的心理,从而严重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关心、关爱他们,使他们坚信自己也可以像其他学生一样优秀,并且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只要端正学习态度、肯下功夫,是可以学好色彩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认真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研究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对策,加强他们的学习体验,保证分层教学顺利实施。
2.完善不同层次的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教学就会有评价,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评价,尽量消除统一衡量标准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对于基础扎实和基础较好的学生,在练习中应及时表扬,充分肯定他们的造型能力和色彩感知能力,以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多鼓励,引导他们循序渐进,利用好胜心引导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不论是哪一层次的学生,课后都可让他们把作品粘贴在展板上,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对好的作品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同时指出作品好在哪、怎么做才能达到这种效果,方便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对作品存在的问题,教师应指出其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做到举一反三,让其他学生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
四、结论与展望
针对目前美术高考色彩教学短时间内速成的要求,实施分层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已成为色彩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虽然目前美术高考色彩分层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但只要结合学生差异性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相信一定能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