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间体育活动量化管理实践研究

作者: 朱洪军

大课间体育活动量化管理实践研究 0

[摘 要]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既是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主要活动,又是师生互动的正确方式,还是充分体现学校文化、让学生展示自我,从而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活动。目前,南宁市直属学校都开展了大课间体育活动,但各校因场地、学生情况、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等因素不同,活动效果有所不同。为了提升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量化管理评价方案去解决问题,从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四个层面科学有效地进行评价,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管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完善学生人格品质、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课间体育活动;量化管理;学生体质健康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21-0059-06

一、选题依据

学校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体育教学水平,推动学生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主要活动,充分体现学校文化,让学生展示自我,从而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大课间体育活动效果直接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质量,让学生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跳起来、跑起来、动起来就是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关键,如何形成良好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是各校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量化管理模式利用数据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管理,从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四个层面出发,科学有效地进行评价,规范管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其好处是可以充分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数据对比分析,找出不足,完善细节,提升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因此,研究本选题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有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本文系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体育教研员黄兰清老师的区级课题“基于‘三精准’路径的中小学校学生体质健康行动研究——以南宁市直属学校为例”的子课题研究成果。研究大课间体育活动量化管理的目的是规范大课间体育活动,分析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大课间体育活动量化管理的方案,使大课间体育各项大课间体育活动有序进行、有章可循,从而提高活动的质量,通过量化管理的形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体育锻炼意识,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二)研究意义

研究大课间体育活动量化管理的意义是利用数字对活动中的各项内容评分细化,通过数据对比反映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量化管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实施德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利用具体化的各项活动时长和标准,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

目前,国家教育部门正在规范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各校都在想办法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关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理论研究纷纷涌现,对学生的心理、体能、运动观等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提升的相关管理办法和措施的研究比较欠缺。

(二)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学校的教学模式与国内不同,学生主要在体育课上和课外开展体育活动,因此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制度的研究在国外没有可参考的文献。

四、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大课间体育活动量化管理为视角,对南宁市直属2所示范性高中(南宁市邕宁高级中学和南宁市第十中学)、2所普通高中(南宁市第九中学和南宁市第十九中学)、2所初中(南宁市第二中学初中部和南宁市第八中学初中部)、2所小学(南宁市五象新区第一实验小学和南宁市五象新区第四实验小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 2022 年体质达标测试成绩进行统计与分析,探讨大课间体育活动量化管理评价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从而提升南宁市直属学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通过中国知网查阅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相关的书籍、文献、最新动态和政策规定,获取相关数据与信息,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观察法

对8所实验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过程进行拍照和视频录制,从而获取第一手的资料。

3.访谈法

对8所实验学校的校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和学生进行抽样访谈,对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量化管理办法、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教师管理时产生的困惑和学生的体验等进行反馈并收集意见。

4.问卷调查法

对8所实验学校的校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和问卷的回收率,采用问卷星在线填报方式收集相关信息。发放校领导问卷60份、体育教师问卷107份、班主任问卷38份、学生问卷1907份,问卷回收率100%。

5.数理统计法

对8所实验学校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运用Excel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对学生体质达标成绩进行统计,对大课间体育活动量化管理班级考评成绩进行统计,对班级、学生获奖情况进行统计等。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南宁市直属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

1.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模式

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主要活动,既起到以体育为载体全面育人的作用,又可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要求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运动科学。根据以上要求,南宁市直属学校积极改革大课间体育活动,打破了传统的形式,在内容设置上安排了国操、自编操、体能练习、放松练习等,采用学生乐于参与的多种活动形式。

2.学校现阶段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效果

各实验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长都已增加至30分钟,各项目能够有序进行,但各校管理要求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效果出现一定差距。对各校而言,大课间体育活动没有规范的评分标准,不利于长期高质量地开展,达不到理想效果。

(二)通过量化管理评价方案促进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

1.量化管理评价方案在实验学校的实施情况

(1)实验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量化管理评价方案

各实验学校为了丰富校园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设计了科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将各个环节进行量化管理,从而有效地提升活动质量,增进学生体质健康。

(2)实验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量化管理评价方案实施办法

①学校领导层面:学校领导要重视大课间体育活动,在管理上以第一责任人的态度开展工作,采用科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量化管理模式,通过量化管理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评分,督促班主任加强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工作。

②体育教师层面: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指导工作,指导学生规范技术动作,同时,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评分。

③班主任层面: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责任人,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的提升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从学生集合开始班主任就要跟班,带领学生到达场地,组织学生排队和喊口号,监督学生做操和完成各项身体素质练习,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④学生层面:学生作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管理者,通过自管可以突出自身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管理能力,调动参与积极性,从而提高活动质量。

2.通过直观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学校管理层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以大课间体育活动量化管理调查问卷(学校领导层版)为分析对象,从8所实验学校收集到有效问卷60份,其中,校级领导11份,中层正职领导12份,中层副职领导37份。归类整理并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分析对象中,有93.34%的学校领导重视或很重视大课间体育活动,如图1。说明大课间体育活动量化管理属于组合式管理,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副校长主要负责落实和监督工作,政教处负责管理班主任,教务处负责管理体育教师。只有从上到下都重视这项工作,层层落实到位,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量化管理,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2)体育教师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以大课间体育活动量化管理调查问卷(体育教师版)为分析对象,从8所实验学校收集到有效问卷107份,归类整理并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体育教师需根据各学校实际情况调整大课间体育活动量化管理评价标准,并且不断修改完善,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需协调组织学生有序参与各项活动,开展评分工作并及时向学校反馈。分析对象中,89.72%的体育教师很重视或一般重视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工作,如图2。

(3)班主任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以大课间体育活动量化管理调查问卷(班主任版)为分析对象,从8所实验学校收集到有效问卷38份,归类整理并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大课间体育活动也是学校常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常规化是必不可少的。量化管理评价的目的是让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得更加有序。调查结果统计显示,73.68%的班主任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难度较大,会增加工作负担。万事开头难,实施管理的初始阶段会存在一些困难,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管理,把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后,班主任的工作则是对班级的监管,并不需要浪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反观一些常出现问题的班级,也能反映出班主任日常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不足之处,从而起到检查和整改的作用。

从数据可以看出,92.1%的班主任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量化管理模式有助于对班级进行管理,能有效地提升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对改善学生身体素质和学习状态有促进作用,如图3、图4。

大课间体育活动量化管理评价是班主任对学生体育品德评价的重要指标。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引路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是班主任对学生体育品德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班主任参与到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量化管理中,是得到了一次直接进行学生品德教育的机会,虽然增加了一定的工作任务,但有助于班主任了解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让班主任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学生,让不擅长体育的学生能够展现出不到终点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增强自信,增进师生感情。

(4)学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以大课间体育活动量化管理调查问卷(学生版)为分析对象,从8所实验学校收集到有效问卷1907份,其中,男生1051份,女生856份,归类整理并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给予更多包容,对人际关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且能够充分激发其潜能,提升其创造能力。大课间体育活动能促进学生血液循环,让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有助于促进学生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分泌,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和身体感受。81.54%的学生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对紧张的学习生活起到调剂作用,对自身的身心素质和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积极的作用,如图5。

调查结果统计显示,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量化管理评价之后,从学生完成活动的态度来看,他们都能够认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而且参与的态度决定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的完成质量。在活动环节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听从指挥,快速变化队形,而且能够根据班级特色响亮地喊出班级口号,在跑操过程中能够做到精神饱满;在“四操”(跑操、武术操、活力操、放松操)中动作准确、到位、有力度。大课间体育活动量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体育课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从某种程度上对学生运动习惯的形成也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自管班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对提升活动的效果有着明显的帮助。自管班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管理能促进活动质量的提升,还能使自管班学生体验到作为管理者如何参与管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如图6、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