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三新”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的有效管理

作者: 张忠安

[摘 要]“三新”改革是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方式。通过对“三新”改革的落实,可更新普通高中学校的管理方式和体制,推动学生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升,达到发展素质教育、实现“素养导向”育人的目的。普通高中学校的育人体制、管理体制、教学理念、教育方式等需要进行有效的调整,以契合“三新”改革的具体要求,推动学校育人措施的实施,更好地解决学校的管理问题和教学问题,发挥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文章对“三新”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管理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展开讨论。

[关键词]“三新”改革背景;普通高中学校;有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21-0085-0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在普通高中教育中要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发展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实施“三新”改革、优化普通高中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普通高中学校要以“三新”改革为基础,更新学校的管理方式和体制,推动学生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升,进而达到发展素质教育、实现“素养导向”育人的目的。

一、“三新”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管理中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理念落后

教学管理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形式有直接影响。教学管理理念落后导致一些教师一味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技术和教学设备的灵活应用。教学管理的开展与科技发展的步伐不一致,将导致课堂管理模式和教学方式不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限制学生思考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一味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将导致学校管理难以推陈出新,最终影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行政管理缺乏科学性

普通高中学校的行政管理与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及育人效果紧密关联,因此,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对学校的发展和育人效果有深刻影响[1]。部分普通高中学校的行政管理缺乏科学性,导致行政人员与教师的工作分配及评优出现问题,影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一般来说,普通高中学校的行政人员的职位、待遇与教师不同,他们负责的工作任务也与教师不同。部分行政人员的工作任务有时会因各种原因转移到教师身上,加重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负担。部分教师的工作量因种种原因呈现不确定性,其所得到的待遇并没有与工作量相匹配,且编制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导致他们的工作重心由教书育人转移到职业升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普通高中学校育人能力的提高和教师教育能力的创新性提升以及教学方式的优化,最终影响普通高中学校的育人效果。

(三)教学管理体制固化

普通高中学校的教学管理体制相对固定。通常,普通高中学校在教育政策和教学大纲的指引下开展管理,若教育政策和教学大纲未产生变动,教学管理体制也不会有重大调整。这样容易导致管理实际与社会形势、学生思想及学习需求变化不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能力提高。同时,教学管理体制的固定性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约束、阻碍。另外,教学管理体制的固化不利于信息技术和教学设备的更新使用,进而影响教学管理的效果和质量,限制普通高中学校的发展。

二、“三新”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的管理措施

(一)更新育人理念

普通高中学校的职责是对学生开展教育引导,促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形成道德情操,提升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推动学生素养和能力的同步提升[2]。对此,普通高中学校要基于“三新”改革更新育人理念,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为基础开展教育活动,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和学习环节。同时,要强化教师发展学生学科思维的意识,促使学生能够借助学科知识主动研究、思考并解决问题,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转化。

普通高中学校要针对教师开展有关育人理念的培训,转变教师的应试思想;通过线上优秀教师的素质教育理念讲解和经验传授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同时,开展课堂实践考察,对教师的育人行为进行监督和引导,促使育人理念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落地生根。更新教师的育人理念,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思维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有利于提高普通高中学校的育人效果。在“三新”改革的推动下,普通高中学校将育人职责落实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彰显自身的育人职能,加快高中教育改革的进程。

(二)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三新”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学校育人质量和效果为出发点,依据新高考、新教材、新课标进行,以推动学校育人作用的充分发挥[3]。

1.重新规划行政管理职能

“三新”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的行政管理需要以学生教育的发展为核心开展日常工作,因此相应的职能规划要进行重新调整[4]。普通高中学校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可划分为学科教育管理、日常行为管理、学籍管理和职业发展规划等。由此可分别设置不同部门对学生的学籍管理、文化知识学习、日常行为规范及生活作息、职业规划等进行干预,将行政工作与学生教育管理相融合,将行政工作与教育工作相结合,进而解决行政工作与教育工作割裂的问题。将“三新”改革的内容进行具体规划和落实,有利于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

2.课程教育教学管理开发

“三新”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的课程教育教学管理要立足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进度。普通高中学校应基于“三新”改革开展课程的深度研究和教学质量提升的讨论,将课程与教学、学习与高考、教学与新课标进行充分融合,发挥“三新”的教育指导作用[5]。普通高中学校要基于“三新”改革内容调整课程安排和优化教学管理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指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与“三新”改革相背离的部分,重点解决学生学习效率低的问题。普通高中学校要对教师的课程教育教学进行监督,可分别设置各年级的教学管理小组,并推选相应学科教师和教研专家组成监督小组,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解读课程的程度、教师运用教学策略的灵活程度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等进行监督和评价,找到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同时,还要接受教师提出的合理的课程优化建议,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为目的,以教育教学改革为方式,落实创新性的课程教育教学管理。

3.教师职业发展与教研深度融合

“三新”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教师的职业发展需要得到重视。普通高中学校应强调教师的职业发展与教研深度融合,重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以及职业发展规划与教研的专业化发展[6]。将教师的贡献与教育教学及职业规划相联系的做法,能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的创新性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普通高中学校可基于“三新”改革内容按学科组建教研工作小组,成员主要有学科教师和教研人员。教研工作小组围绕学科教育教学、教师职业发展等展开讨论与研究,让教师的职业发展有希望、有目标,让教师的教研工作开展有具体实践的依据,让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有渠道。这样能增强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性,提升教育教学管理的效率,而且对教师的教学和职业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重视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可实现教师个人和学校的双赢。

(三)创新教学管理体制

“三新”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要求指明,学校和教师应以生为本,依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开展专业化提升和系统化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7]。对此,普通高中学校要以“三新”改革内容为基础对学校的教学管理体制进行创新。普通高中学校要以“三新”改革内容为基础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并通过知识拓展和深度研究以及教学方式的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同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进行教学步骤和进度的科学调整,要求教学管理小组随机进行教师课堂教学抽查,并针对教学的环节设置、内容安排、方式选择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另外,还应立足科技发展现状和本校实际条件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指导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构建科技化课堂。教师若能灵活运用教学设备,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并构建高效课堂。在“三新”改革背景下进行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不仅有利于普通高中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实力的提升以及育人效果的提高,还有利于普通高中学校的育人水平与国家的教育要求保持一致。

(四)开展联动管理

普通高中学校的管理并不是单独某一个人或部门的职责,而是全体教职工以及学生的职责。因此,在“三新”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需要调动所有教职工和学生的管理积极性,以发挥学校管理的最大作用[8]。这样能建立涵盖学生学习、饮食、休息、活动、心理教育等的管理模式,调动学科教师、心理教师、宿管教师、餐饮工作人员等的管理积极性。普通高中学校要设置相应的工作要求,将不同职能部门的人员的管理积极性调动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管理能力。

对学科教师而言,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活动安排等方面的管理,并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思维模式构建和道德思想培育等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具备较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对心理教师而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纾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帮助学生克服对学习的畏怯心理,使学生具有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与克服困难的勇气,习得与人友好相处的技能,保持乐观向上的学习与生活态度。这样做能为学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情绪基础和健康的心理基础,有利于学生配合教师完成学习和管理工作,助推普通高中学校形成和谐、文明、学习氛围浓厚的校园风气。

对宿管教师而言,要与学生共同构建良好的休息环境,让学生能够在休息时间放松身心,得到充足的睡眠。这样能保证学生学习时有精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宿管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规避不良习惯导致的作息规律异常,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对餐饮工作人员而言,要保证学生的饮食健康卫生、饮食环境干净整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这种综合学校多种人员和部门的联动管理,能提高全校教职工和学生的责任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健康心理的构建、科学饮食和作息方式的形成,还有利于基于正确育人理念的学校联动管理模式的形成[9]。

(五)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普通高中学校的管理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师的教育能力,并及时对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及教学质量做出评价。这有利于教师育人问题的及时发现与解决,以及科学育人模式的构建。基于“三新”改革,普通高中学校要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使教学管理呈现学校领导约束教师、学生课堂反馈推动教学发展、教师能力展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学生相互评价助推共同进步的态势。对此,要集结学科教研小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体系,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管理模式。

学科教研小组要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监督及评价,通过学校的监控系统了解教师的上课过程,在不打扰教师上课的前提下评价教师的授课质量,并提出建议。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指导学生改善不良学习习惯和方式,推动学生克服短板、提升能力。

学生同样要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学校应制定统一的教师课堂评价标准。学生可基于这一标准,对教师授课的细致性、互动性、思考性以及针对性等进行评价。这有利于教师教学模式的更新。

学生还要积极进行互评。生生互评是最直接且最有效的评价方式。学生基于自我立场评价其他同学的学习过程和课堂表现时,相对真实、客观。这时学生所做的评价最接近被评价学生的情况。这有利于学校和教师及时进行问题解决和思想引导。全面且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让学校管理环节简约且针对性强,有利于增强学校管理的细致性、加快教学质量的提升速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0]。

(六)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普通高中学校管理中的校园文化环境构建不可或缺。普通高中学校要依据“三新”改革内容,针对新高考需要学生具备的学习能力等构建校园文化环境。如增添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实验室,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以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研究思维和学习能力。又如开展学习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思想交流,通过学生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推动校园文化呈现互动、研究、思考、实践的态势。

“三新”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要想优化管理,就需要对“三新”内容进行科学研究,对教职工等进行科学管理与引导。普通高中学校管理的优化,能为学生的学习研究提供良好支持,如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及后勤保障,还能发挥学校的育人职能及教职工的管理价值,提升学校的育人质量,推动学校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迈上新台阶。

[   参   考   文   献   ]

[1]  程玉新.新高考背景下县域普通高中学校的管理转型[J].人民教育,2023(合刊3):107-108.

[2]  王珍.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班级自主管理策略研究:赣州市南康区S中学教育实验[D].赣州:赣南师范大学,2023.

[3]  王海.普通高中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改革的探索: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的实践[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23(3):35-40.

[4]  何金芳.学校内部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以普通高中学校为例[J].纳税,2021(33):191-192.

[5]  彭安生.新时代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实施共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13):119-120.

[6]  郑宾如.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S市三所高中为例[D].广州:广州大学,2021.

[7]  曾春光.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教育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21.

[8]  朱益明.新时代普通高中学校发展定位与导向[J].人民教育,2020(23):13-16.

[9]  崔自勤.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1.

[10]  彭温豪博.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走班教学管理研究:以上海市K中学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0.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