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的提高

作者: 陆有福

[摘 要]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是打好物理基础、树立物理学习信心、初步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关键。“双减”背景下,怎样提高物理教学效果是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文章对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阐述,指出应重点关注“教学方法多样化”“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等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效果;提高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36-0036-03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艺术。在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中,课堂教学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还有助于推动学生掌握所需的生活技巧,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双减”背景下,为获得更优秀的课堂教学表现,提高教学效果,初中物理教师需要深入了解“主体”和“主导”的区别,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通过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科学灵活地传授学科知识,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更专注于课堂学习。

一、教学方法多样化

(一)精心设计导入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是高效课堂的开场白,能促使学生对每一节课的知识产生感性认知。一些导入会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欲望。精心设计物理新课导入,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物理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通过情境创设、情感传导,将学生引入无比瑰丽的初中物理世界,为有效传授物理知识营造积极向上的和谐课堂氛围。

例如,在教学“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方法导入新课:先进行嘴吹漏斗口而乒乓球不掉落的实验,再联系刮风时风能吹开窗户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社会在进步,教育也需要进步,传统的教学方法枯燥乏味,需要革新。在“双减”背景下,怎样提高物理教学效果是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仍秉持陈旧的教学理念,侧重于灌输式的讲解,导致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初中物理是一门对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涉及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的学科。如果初中物理教师不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丰富和完善教学方法、手段,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致学生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思考。长此以往,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水平等将难以提高,物理教学也会因效率低下而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积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技术、渗透动手实验操作、开展课堂合作学习等。初中物理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进一步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实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验操作,深化学生对电阻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独立思考,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又例如,“光的折射”这一节课,由于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单纯依靠教师讲解很难让学生真正掌握。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PPT或视频展示光的折射规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并积极主动融入课堂。

因此,教学方法多样化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有效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二)注重演示实验

初中物理注重实验与观察,充分利用物理实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而且能够引发他们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让他们更加热爱物理学习。初中物理教师应准确把握演示实验的基本特点,精心设计各种演示实验,以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物理认知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物理奥秘,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初中物理教师可进行演示实验,并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亲自动手实验,以使学生能够具体、明确地认识物理事实;而这种认识是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

任何实验都离不开观察。实验和观察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以及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观察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力是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和创新必不可少的素质。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有关的物理现象。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物理观察的基本技能,重点加强实验观察方面的培养与训练,激发学生进行物理观察的兴趣。其次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如细微观察法、有意观察法、归纳观察法,并鼓励学生作观察记录,以增强观察的准确性、敏锐性和全面性。

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若教师引导不当,则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利于教师教学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共同协作,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增强,有利于营造“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教学氛围。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是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关键,是师生双方相互作用、共同努力的结果。师生之间良好、和谐的关系,能让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从而乐于学习教师教授的知识。“亲其师”的结果是课堂上求知的目光更多了,大胆回答问题的声音更响亮了,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学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高高在上”的师者姿态不可取,因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很关键。初中物理教师只有提高自身修养,提升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专业能力引导学生、影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认可和信赖,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初中物理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立人格,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初中物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能让学生更投入地学习物理,并使自己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初中物理教师只有对学生投入真诚的爱,用真情感化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而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肯定的鼓励、有针对性的引导和点拨等可增强学生对初中物理教师的认可和信赖,提升初中物理教师的亲和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容易被忽略,从而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在“双减”背景下,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能促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习得知识,掌握探究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进而获得全面发展。为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初中物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由“学会”逐步转变为“会学”。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以点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取代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初中物理教师总是不放心放手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担心学生学不会,担心浪费课堂时间,担心无法控制课堂纪律等。初中物理教师首先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尝试的机会,其次要认识到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因此自身的引导至关重要。初中物理教师需要持之以恒,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从各种视角探究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有益沟通,进而使学生掌握分析、探究及应对问题的技巧,有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讨论能力。

总之,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地融入物理学习中,要更好地运用前沿的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激发学习热情,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自主思考能力,还要为学生营造相对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进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  雷洪.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物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