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初中篮球教学路径探究

作者: 方义

课程思政融入初中篮球教学路径探究0

[摘 要]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并非思政课程专属,充分挖掘和发挥所有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初中篮球课程由于篮球运动的趣味性深受师生喜爱,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初中篮球教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以本杰明·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采用访谈法和归纳法研究初中篮球教学在不同领域包含的思政元素及存在问题,并依据研究结果从教师层面、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究课程思政融入初中篮球教学的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初中篮球教学;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36-0055-04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应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校教育的方向和根本任务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意义,并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并非学校思政课程的专属任务,应充分挖掘各科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发挥不同类型课程的育人优势,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互补互促,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篮球教学是初中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覆盖范围广、学生兴趣浓、开展方式活以及参与门槛低等优势。笔者以篮球教学为平台,充分挖掘初中篮球教学的育人功能,探寻正确的初中篮球教学育人路径,努力把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体育课程育人实践。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意义

“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最早出现于《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其论著中也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的内涵意义在于目的在于整合学校中不同学科的课程资源,在融入思政教育的同时,构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互补、传授知识与价值引领同步、技能训练与人格养成并进的育人模式,有效拓展育人途径,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

二、初中篮球教学的思政元素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取访谈法和归纳法,从以下三个环节进行。一是拟定访谈提纲。布鲁姆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访谈提纲的内容主要由这三个领域构成,即篮球认知类课程思政融入、情感类课程思政融入及动作技能类课程思政融入,此外还融入了任课教师自身的课程思政理念和素养。二是选取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N市四所初级中学里的20名体育教师,其中男性17人,女性3人,年龄为29~46岁,学历为本科18人,硕士2人。他们均担任初中篮球教师,符合开展访谈研究的基本条件。三是对访谈资料进行核查、编码和分类,根据访谈资料的不同分类结果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得出研究结论。

(二)研究过程与内容

根据研究设计,研究人员按计划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访谈,每人访谈时间为38~52分钟,通过录音和笔记整理形成14.7万字符的有效研究资料。随后对该研究资料进行了编码和归纳,将研究对象的编码分为T1~T20,编码分别对应研究内容的首字母,如理念(Concept)—C、知识(Knowledge)—K、情感(Emotion)—E、技能(Skill)—S。经过反复比对、梳理和归纳,最终形成60余条有效编码研究资料。表1显示了研究资料内容及编码示例。

(三)研究结论

第一,认知领域。认知领域主要是关于文字及语言类知识的传授,即对篮球理论及相关知识的讲授与讨论。通过研究可知,认知领域的思政元素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中国篮球发展史及光辉史、集体主义文化等内容。T4、T10、T17等教师认为对篮球教学中思政知识的讲解需要系统性和持续性,而不是昙花一现;T2、T13、T14等教师认为即使不是思政课教师,也要认真备课,保证课程思政的效果;T9、T15等教师认为应尝试在篮球考试评价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

第二,情感领域。通过研究可知,情感领域的思政元素主要包括人生态度、心理素质、情绪调控及拼搏精神,如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球场上临危不乱的稳定心理,调控紧张、兴奋和焦虑等情绪的能力以及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精神。T1、T8、T19等教师认为应创新教学方式,适当“以赛代练”,让学生在真实的比赛场景中得到身心锻炼与成长发展;T3、T6、T16等教师认为篮球课上要关注特殊学生和捕捉学生的微表情,适时给予他们暗示、鼓励和引导,促进他们人格与身心全面发展。

第三,动作技能领域。通过研究可知,动作技能领域的思政元素包括生命观、健康教育、挫折教育、规则和礼仪等,如生命在于运动的健康观念,在篮球学习的困难和挫折中实现蜕变与成长,尊重对手、遵守篮球规则等方面的内容。T2、T7、T8、T14等教师认为篮球课不仅是教篮球动作技术,还应有意识地加大学生的体能训练,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力;T10、T18等教师认为要专门开展篮球规则理论课教学,这既能减少学生受伤概率,又能培养学生的行为规则意识;T6、T12、T13等教师认为教学中应多设计学生自行对练环节,这既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又有利于形成相互尊重、公平竞争的课堂氛围。

第四,初中体育教师自身的课程思政理念和素养方面。虽然教师的理念和素养并非初中篮球教学的具体思政元素,但是其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的实施与成效,可以说教师自身的课程思政理念和素养发挥着纲举目张的作用。只有教师具备正确的理念,课程思政融入篮球教学才有可能变成现实。理念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初中教师参加的专业培训不够,在日常篮球教学过程中难以科学、系统地实现课程思政融入(来自T5、T7、T11、T15四位教师的观点);部分教师缺乏实施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为完成本职工作即可,思政教育并非“必答题”(来自T2、T7、T12三位教师的观点)。

三、课程思政融入初中篮球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抓好顶层设计,转变初中篮球教师的课程思政理念

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占总课时的10%~11%,在各科目安排及九年总课时占比中位列第四。这凸显了国家对校园体育课程的重视和体育课程的重要意义。教师在初中篮球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认真贯彻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发挥初中体育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从学校层面而言,需要在宣传引导、经费投入及校本政策三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宣传引导方面在于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国家及上级教育部门下发的相关文件和资料,充分利用校园线上线下宣传平台传达课程思政最新理念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研活动等;经费投入方面则需要学校设立课程思政建设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教师组织和参与专项培训、教学及科研活动等,提升教师课程思政专业素养;校本政策方面则需要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关于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制度以及与教师评优评先和职称评定等方面相关联的激励政策机制。

从教师自身层面分析,相关教师需要具备实施课程思政的自我意识并努力提升综合素养。初中篮球教师要跳出只教“专业”的思想禁锢,把立德树人这根主线贯穿教学始终。

从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理念角度看,专业能力培养应关注价值观念树立,因为每一类专业都包含其自身的专业思想和价值观念。以专业课程为载体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比思政课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进而有效促进专业知识技能教育与价值观引导。初中篮球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既学习专业知识又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树立对课程思政的价值认同且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二)优化教学内容,巧妙将思政元素融入篮球教学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提供充分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实践解决问题,培养阅读兴趣就应该提供广泛多样的阅读书籍。因此,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需要有意识地在课程教学中建构育人内容,发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在认知领域,通过给学生讲授篮球的基本知识、发展史、奋斗史和辉煌史,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在情感领域,通过篮球课体能训练,鼓励学生勇敢面对挫折,树立乐观、积极、迎难而上的人生态度;通过篮球训练和比赛,引导学生主动磨炼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在动作技能领域,通过教学篮球技术动作,深入讲授不同技术动作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和影响,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并激发生命潜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健康观。通过组织学生相互学习与模仿、纠正与指导篮球技术动作,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规则意识和集体观念。

(三)改进教学策略,增强初中篮球教学趣味性与潜隐性

初中体育教师应把思想政治教育悄无声息地融入初中篮球教学中,使之富有趣味性,并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根据研究结论思考案例教学、体验教学的改进策略。案例教学主要通过对典型人物和事件的学习、观摩与讲授实现教育目的。例如,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纪录片与姚明成长纪录片,讲授中国篮球发展的关键事件,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民族精神等。体验教学主要通过组织学生身体力行地参与活动实现教育目的。初中篮球教师在树立课程思政理念的同时,还需根据场地器材、学生水平及气候环境等因素精心设计教学,在初中篮球教学中润物无声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四)创新教学评价,形成专业发展与思政素养多维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具有目标导向作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够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当前对初中篮球教学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篮球基础知识及基本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难以全面反映其隐性教育功能。教师应改变这样的评价方式,尝试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不是在初中篮球教学结束后统一测评,而应贯穿篮球教学始终,使教学评价变得完整、系统且全面;表现性评价可以详细记录学生在初中篮球课中的表现和细节,尤其关注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方面的表现,并将其纳入最终的教学评价;发展性评价则聚焦每一名学生在篮球教学开始至结束所获得的成长与发展,既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又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及思想品质的全面发展,通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发展变化对比获得学生的学业评价。

四、结语

自国家提出和实施课程思政以来,各级各类学校都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尝试挖掘及整合不同学科和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颇具成效。初中体育教师在认真开展篮球教学的同时,既要善于捕捉和释放篮球教学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又要将这些思政元素融入初中篮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中,使思政元素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自主学习、反思、积累和蜕变。

[   参   考   文   献   ]

[1]  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人民教育,2018(18):6-9.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8.

[3]  陈旭远.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