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实施路径探索
作者: 胡晓云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建构式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设置教学内容,使其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思考,有效解决学习问题。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项目式学习法的运用,能够在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在本文,笔者从做好项目课前准备、组织项目课堂探究、落实项目课后实践三方面入手,阐述道德与法治课程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路径。
一、做好项目课前准备
有效的课前准备是保证项目式学习质量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对项目内容做好课前准备。从教师的角度讲,做好课前准备,可以做到对课堂教学流程的充分把控,及时应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从学生的角度讲,提前预习新知识,可以对新内容心中有数,并在预习中丰富自己对项目内容的认知。
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六课《“我”和“我们”》的教学为例。在学习“集体生活邀请我”时,教师与学生都需要对新内容进行预习,为有效教学做好充足准备。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需要厘清知识点的呈现顺序,如先讲解关于集体的知识,再讲解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个人力量与集体力量的关系,最后引入集体力量的作用。在清晰设计教学流程后,教师需要思考教学中是否运用信息技术呈现知识、怎样呈现知识更易于学生接受、在哪个切入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等。从学生的角度讲,预习新知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具体而言,在教学中,学生需要思考集体的含义,并思考成为集体应满足哪些条件。在准备关于个体与集体关系的内容时,学生需要阅读教材中对应段落的文字,提炼出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并列举一定的事例作为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预习关于个人力量与集体力量的关系时,学生需要思考集体力量的来源是什么、是否与个人力量相关。最后,学生可以由个人力量与集体力量的关系,进一步思考集体力量的作用。
至此,在上述项目的课前准备工作中,教师与学生都做到了对项目知识内容的充分准备,能够在后续开展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积极互动、有效互动,共同完成项目式学习。
二、组织项目课堂探究
课堂探究是项目式学习的关键阶段,关乎学生能否深入理解并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在课堂探究环节,教师会采用多样化的探究方式,带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及时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项目的效用、突显项目的价值,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在教学“集体生活邀请我”时,首先,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一些不同场景下的群体,如家庭、学校、班级、少先队、足球队、书法班、军队、国家等,学生需要判断其是否为集体。在学生给出答案后,教师不应急于对学生的答案做出判断,而是让学生在完成对集体概念的认知后,自己再次进行判断。接着,在带领学生理解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在探究中,教师分别给出三个对应“安全感和归属感”“传递关爱和温暖”“集体荣誉感”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对应的知识点。而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对应的内容进行理解,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再次,教师为学生展示两个关于个人力量与集体力量的短视频内容。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揣摩视频蕴含的深刻意义,认识到个人力量的分散性与集体力量的聚合性、认识到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的异同、认识到个人力量的有限性。最后,在学习关于集体力量的知识时,教师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情境内容的理解,说明集体力量的作用。在项目准备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探究最后一个问题,即集体力量都是正面的吗?对于这个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辩证看待,既要看到其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一面,也要看到其攀比成风的一面,以此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辩证观。
所以,在进行项目教学时,教师需要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并组织学生认真思考知识点,学会从案例、情境中分析问题、提炼知识,从而做到对项目知识的扎实掌握。
三、落实项目课后实践
在完成课程知识讲解后,课后实践是考查学生项目学习情况的重要一环。在此环节,教师会为学生布置多样的思考内容,同时会根据情况为学生适当布置课内作业或者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巩固性学习,并实现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集体生活邀请我”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集体性质的实践活动,并让学生记录下自己参与集体活动的感受。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且这类题目需要学生认真思考才能回答。在进行该活动时,教师将学生分组。活动中,小组成员可以抢到回答机会,但是由集体商议后给出确定的答案,以此使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再比如,学生可以将自己参与团体比赛的过程整理成文本,清晰记录如何组队、如何磨合队员关系、如何共同面对强大的对手、如何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等。对学生而言,回忆与整理这一过程,不仅可以认识到个人是如何在集体中发挥作用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意识到集体力量的强大,能够运用集体力量克服困难。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关的电影,并撰写观后感,这也可以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形成辩证认识。
总之,项目课后实践是不可或缺的一步,教师需要重视课后实践内容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刻记忆。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意识,这对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也有着重要意义。
四、结语
综上,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项目化学习手段的引入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模式,让教师能够以新的教学方法开展授课活动,这对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重要促进作用。同时,对学生而言,项目化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对项目内容的分析与解决中,从而做到对项目知识的扎实掌握,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