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如何在高中历史试题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作者: 庄黎丽在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高中历史试题命制从知识命题、能力命题逐步转向核心素养命题,旨在发展学生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本着优化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落实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目的,基于新课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对高中历史试题命制思路、方向进行了探究分析。
一、高中历史试题命制基本思路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以及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意味着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也发生变化,继而试题命制需要相应作出调整。目前,对于学生核心素养考查进入全新阶段,在进行高中历史试题命制过程中需要围绕以下几点。
1.试题命制要立足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试题命制的根本依据。在进行试题命制时,首先要明确考查的核心素养,如新课标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的教学要求是: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制度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主要是发展学生时空观念、史料证实及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此部分内容主要考点集中在了对中央集权制度、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理解,以及对不同历史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变化特点的掌握。
2.搜集相关史料,将相关素材与试题考核相结合。
命题示例: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想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①分析材料,解释“安宁之术”属于哪一制度。②结合所学分析推行“安宁之术”的制度原因。
3.审查史料和试题题型。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试题命制难度明显提升。所以,教师要认真对史料进行审查,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做好问题设计,确保学生能独立完成,以及通过水平测试使其获得历史学科素养提升。
二、高中试题命制主要方向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是教育改革主要目的。新旧高考交替关键时期,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原则,改革试题命制形式,均衡试题难度,设计多样且具有针对性试题。对此,高中试题命制可向情境式、开放式、学术型命题方向倾斜。
1.情境式命题法。
情境式命题简单来说就是材料分析题。在设计情境试题的过程中,要以真实史料为背景,围绕学生学习水平科学设计问题难度,切实起到考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2.开放式命题。
设计开放式试题是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措施。开放式试题命制要遵循针对、开放、综合、创新原则。针对当前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结合实际学习内容,围绕生活实际,将历史知识融入生活实际中,让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释问题、阐述观点、提出建议。如关于丝绸之路的问题设计。综合多个材料设计丝绸之路特点、创建原因以及对未来经济发展影响等问题,考查学生史料分析、时空观念以及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3.学术型命题。
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学术型命题是未来试题命制主要方向。学术型试题命制的主要原则是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围绕社会未来发展设计问题。如让学生从历史角度阐述世界各国责任、合作发展方向等,发展学生学科素养。
三、结束语
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主要任务,以小调整、大培养为原则加强高中历史试题命制研究,从而完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