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思政课”建设实践研究
作者: 吉振宏 李君为深入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我校积极利用各种资源,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构建我校“大思政课”工作格局,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加强工作组织领导
将“大思政课”建设作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和关键抓手强力推进,学校党组织书记为学校“大思政课”建设主要责任人,分管德育副校长为直接责任人,在开学、毕业典礼、评优奖先大会等重要场合讲授思政课,将思政教育与学校党的建设有机结合并贯穿全过程。
二、构建工作格局
构建学校教务、教研、政教、共青团、少先队、思政名师工作室等多部门分工合作、一体推进的工作机制,形成教务处管课程建设、教学评价,教科室负责思政课教学研究、思政教师培训,政教处管学生德育活动、思政实践研学,校团委、少先队开展团队活动的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形成利用国旗下讲话、周六值周总结会、班会、周末文艺汇演、“历史上的今天”、经典诵读、形势与政策教育、观看新闻联播等多途径、全方位共建的工作格局。
三、各学科协同育人
充分挖掘各学科德育和思政育人元素,形成各学科共同育人协同效应,全面推动所有课程都要担负起育人责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教师要在教学组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将思政课上成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兴趣课。
五、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要利用好州内“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和学校思政体验室,组织带领学生走进甘南教育实践馆、腊子口战役纪念馆、杨土司革命纪念馆、临潭苏维埃政府旧址等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开展实践研学、现场专题教学,进行沉浸式、体验式思政教育。
六、挖掘本地红色教育资源
要充分挖掘甘南本地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要依托甘南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挖掘红色人物、红色故事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和时代价值,凝聚红色力量,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传承革命传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七、持续推进“四史”教育活动
要持续推进“四史”教育活动,让同学们了解中国共产党为全体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弄清当今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自己所要承担的历史责任,增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行动,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八、营造“大思政课”建设环境氛围
优美的校园文化建设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最能给学生感染和启迪。学校要在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走廊文化建设等醒目位置张贴悬挂“党的教育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等宣传标语,突出思政建设元素,营造“大思政课”建设的良好环境氛围。
九、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培训和研讨活动,不断提升教书育人能力;要努力成为一名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教师;思政教师要增强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守育人初心;思政教师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做到德育和智育相统一;思政教师要善于运用本土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发挥优秀资源育人功能;思政教师要弘扬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十、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使用
教材是落实思政教育的主要载体,是思政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化对教材的研究,通过撰写研究论文、教学反思、教学后记等,准确把握教材育人方向、育人精髓。
十一、全面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认真贯彻落实甘南州教育局等十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施方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类教育活动及内容充分融入我校思政课堂和学校整体思政建设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