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路径探究

作者: 孙娟

道德与法治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课程。项目式学习是新时代背景下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将项目式学习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结合起来则有利于从新的教育模式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明确项目式学习

1.何为项目式学习。

我们可以根据项目式学习表现出来的特点将它概括为内容、活动、情境与结果几个方面。它是以一个单元或一节课中教师提出的某一个具体问题为切入点,在特定的条件下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考量而展开的由学生担任活动主体、教师在其中起辅助引导作用继而得出具体结果,并对结果和过程进行合理评价的活动。

2.将项目式学习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教育模式,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有利于促使教师逐步转变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项目式学习开展路径分析

1.教师转变观念,给予学生自由度。

将项目式学习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以往固有的观念,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作用,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度,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和感受。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幸福和睦的家庭》时,就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先将课本中关于家的定义,即“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的基本概念告诉学生。然后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人数均等的小组,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进行自由的讨论和分享,说说他们的眼中或者心中“家”的意义。

2.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提高参与度。

将项目式学习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合适的特殊的情境。在这个特殊的情境中开展项目式学习,能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

例如,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八课《生命可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的基础上,让他们针对生命这个词发表看法。

3.坚持从实际出发,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将项目式学习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将课本上的内容由冷冰冰的文字变成鲜活的表达。

例如,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出课堂,去看看人们是怎样遵守秩序的。比如,在路口,可以让学生观察哪些人遵守了交通规则,而哪些人没有,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所看到的实际情况加深对知识的认知,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三、结束语

将项目式学习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站在新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逐步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推动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践行以学生、活动和经验为中心的新理论,借项目式学习的力量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