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
作者: 于杰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保障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有些教师不重视课堂导入,导入方式机械化、单一化,甚至有些教师根本不设计课堂导入,直接讲述新知识,使得历史教学陷入僵局。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运用多元化导入策略,丰富历史课堂内涵,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品格和综合能力。笔者在本文对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进行详细阐述,希望为历史教师提供参考。
一、解析标题,探寻历史本质要素
历史教师应该认真对待课堂导入,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导入时,教师可以从标题入手,引导学生解析标题的内涵,逐步探寻历史要素,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进而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标题虽然简短,但是其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能够展示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要通过标题,介绍本节课的知识线索,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避免学生出现盲目学习的现象。通过层层分析,学生既理解了历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能够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效衔接,进而提升联想能力和建构知识的能力。教师还可以根据标题绘制思维导图,将其作为课堂导入的工具,让学生按照思维导图的标注自主学习,把握课堂重点,树立正确的标题意识。
二、加强互动,点燃课堂探索激情
1.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能够调动学生的感官,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体验和交际,使学生建立起学习的自信。教师不要干扰学生的表演,让学生自由选择表演方式,比如小品、喜剧、穿越等。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角色扮演进行评价,不要让角色扮演“走过场”。
2.故事渗透。
学生对于有趣的故事都非常感兴趣。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可以引入故事,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提升历史课堂的代入感。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影视作品,通过视听刺激,使学生静下心来,认真感受影视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然后,教师再结合影视作品,给学生细致地讲述相关历史故事,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和谐的历史课堂,使学生产生共鸣。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站到讲台上讲述历史故事,一方面打造人人参与的课堂,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创设悬念,调动学生多元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的方式进行导入,使学生更加期待新知,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效果。第一,教师可以借助文物图片设置悬念。利用多媒体展示文物图片,并提出相关问题,调动学生“拨开云雾见天日”的兴趣。第二,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内容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质疑,使历史教学高潮不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第三,教师可以借助历史细节设置悬念。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总是走马观花,忽略了很多细节性的知识,为此教师可以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观察、解读、推理,最终解答内心的疑惑。
四、融入生活,增强教学生命活力
1.构建生活情境。
生活化导入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充满动力。例如,在导入时,教师可以介绍我国各地风土人情以及其他国家的风俗习惯,并让学生思考古人的生活习俗、思想文化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增强了课堂活力。教师也可以借助生活实物进行课堂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人使用的物品,再呈现现代人使用的物品,让学生更清晰地体会到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时政新闻进行导入,将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历史的观点去分析。
2.开展社会考察。
社会考察是一项重要的课前导学活动。为了
开阔学生的历史视野,增强历史教学的凝聚力,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考察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博物馆、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等参观学习,感受浓浓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铭记历史,以史为鉴。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农村示范田进行实践活动,亲手体验种植、收割等劳动过程,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五、运用史料,促进历史知识迁移
1.优选合适史料。
有些教师在课堂导入的时候会旁征博引,甚至引入一些缺乏历史依据的内容,容易误导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困扰。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在课前进行有效备课,优选史料,给学生带来心灵的启迪。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拓展相关史料,这样既能够确保学生学到有用的历史知识,也可以弥补课堂导入的不足。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相应的史料,使学生对史料充满兴趣,能够合理运用史料,促进历史知识迁移。教师还可以对一些复杂的史料进行简单处理,在不改变历史真相的前提下,给学生提供观点突出、情节清晰的史料,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教师还可以建设电子史料库,将课堂教学中用到的以及日常积累的史料都纳入电子史料库,并进行分类储存。当下次课堂导入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快速地找出来,提高教学效率。
2.借助乡土资源。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乡土资源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教师要重视乡土资源的开发,将其巧妙地融入历史教学的导入环节,从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运用乡土资源导入新课,能够给学生带来亲切的感觉,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去拜访本地的老红军、老艺术家等,从他们那里获得更多关于本地的历史知识,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
总而言之,课堂导入在历史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科学合理的课堂导入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历史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增加学生喜爱的历史元素,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历史课堂从始至终都充满活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