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资源库的创建方法探究
作者: 史德新地理学科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教师脱离了生活进行地理教学,就会使学生因为听不懂而丧失学习兴趣,不愿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较低。但是,创建生活化教学资源库,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能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因此,笔者在本文从生活环境、生活实践、民间谚语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资源库的创建方法。
一、通过生活环境获取资源
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地理环境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会给学生带来真实的感受、体验。所以,在创建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资源库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从生活环境中获取一定的资源。
人们都知道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及四季的变化等地理现象,如果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忽视了这些内容,只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那么学生是没有办法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甚至觉得地理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相距太远,进而丧失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入自然现象。因为自然现象是学生所了解的,所以,在看到这些现象的时候,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兴趣,会迅速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认真地听教师讲课。与此同时,因为教学内容变得“接地气”了,所以,学生会觉得地理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难,从而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建立一个生活化的地理资源库,让学生把在生活中看到的地理现象用笔记录下来,存放在资源库中。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获得一定的生活实践,就可以对自己所在社区的地理资源进行搜集整理。由此可见,通过建立资源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二、通过生活实践获取资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让学生参加生活实践,通过实践获取一定的学习资源。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室外观察生活中的地理。比如,教师在教学完影子与太阳高度角的相关内容后,就可以带领学生来到校园中,通过观察旗杆的影子,算出太阳高度角。又如,在教学完有关方向的内容后,教师可以联系当下的季节,让学生猜一猜户外的风向是什么。在完成这样的实践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其用笔记录下来,并且将其存放在学习资源库中。当季节发生改变的时候,教师可以再次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同时,让学生发现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活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而且环境因素与人类的衣食住行有着密切的联系。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注意,生活方式的不同也会对地理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意识到地理与生活的联系,可以获得丰富的地理资源。如果教师将地理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进行分析探讨,就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能力,使其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三、通过民间谚语获取资源
民间谚语都是前人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有一定的价值。所以,在开展地理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民间谚语运用起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知道,民间流传的谚语多与农业相关,所以在选取资源的时候,教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选取的资源要与课堂内容有关,只有这样才能借助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要有目的性。选取资源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实现教学目标。再次,遵循直观性原则。因为学生的能力有限,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更感兴趣一些。
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创建生活化地理资源库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有效地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