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优质影视资源展道法课“三情三美”

作者: 宋西羽

新课改背景下,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大方向。影视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形式,贴近学生生活,容易调动学生兴趣,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资源的不足。巧借优质影视资源,能增强学生发现美、陶冶美、追求美的能力,体现课堂魅力,是一种可操作性的选择。

一、“影”设情境发现美

影视资源源于生活,反映生活,经过艺术加工又高于生活,涉及的题材广泛、形式丰富、内容饱满,符合优质教学资源的基本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的时候,如果能巧妙地将教材内容与影视资源相融合,设置具有梯度的问题作为知识探究的主线,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例如,在讲授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三框“善用法律”时,可以选取电影《少年的你》创设情境,围绕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热点话题,设置探究问题。

片段一:青春岁月里的伤和痛。

思考:主人公陈念遭遇到了什么?面对这种困境,陈念是如何应对的?

片段二:青春岁月里的困和惑。

思考:沉默忍让反而被打的陈念又该怎么办呢?请你给她支个招。

烦恼一:我不太懂法,也没有钱,这该怎么打官司?

烦恼二:打官司有用吗?有没有其他合法途径解决?

烦恼三:该打什么官司?

片段三:“谁能帮我?录我视频的人吗?站着看热闹的人吗?还是那些问‘为什么只有你被挑上,别人就没事的人’?”——陈念

思考:被欺负的陈念好不容易回到学校上课。一天,你发现她又被几个校霸堵在了校门外搜身……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为什么?

以贴近学生生活的社会热点话题作为切入口,借助电影《少年的你》创设教学情境,巧妙科学地设置探究问题,将本节课的知识串联起来。在电影情节的变化中,学生完成了探究任务。学生从中也体会了教学设计的精巧之美,从而引起对美的注意。

二、“影”发情趣陶冶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借助影视作品提供的情境载体,设置具有思辨性、复杂性、综合性的探究问题。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三框“诚实守信”时,引入热播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让学生了解诚信的含义、价值。

片段一:老爷吴蔚文头疼如何降低朝廷军需订单中药膏的成本,因为药膏中有一味很贵的药材——血竭。周莹建议用杜鹃花叶子,也有很好的止血作用,还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这令吴蔚文勃然大怒。

思考:是否可以用杜鹃花叶子代替血竭?请说明理由。

片段二:吴聘要周莹答应从此不再骗人,不料却遭周莹反问。

思考: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是否应该做到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到诚实守信?

影视资源中的两难选择、价值冲突,恰好能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情境中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通过思考研究,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陶冶学生理性处理问题、积极面对人生的美感。

三、“影”生情感追求美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影视素材,实现学生的生命成长和价值提升,并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十课《建设美好祖国》时,引入电影《厉害了,我的国》中的片断,让学生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感受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公民意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让学生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八课第二框“敬畏生命”时,带着学生走进《中国医生》,让学生切实感受武汉疫情形势的复杂严峻,真实体会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的感人故事,充分感悟伟大抗疫精神。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优质的影视资源中蕴含着正确的价值观和丰富的育人价值,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优质影视资源的作用,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育知行合一的合格公民。

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能够帮助教师创设真实情境,达到以真感人、以善养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带有特定文化符号、弘扬主旋律的影视作品,能够培养学生高雅情趣。借助优质的影视资源,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美的情感,以情导行,达到知行合一。教师要善于借优质影视资源的东风,打造“三情三美”课堂,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