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
作者: 朱科田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有些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课堂气氛沉闷,还有些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感受,缺少对教学模式的创新等,导致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下降,不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使用翻转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一、应用翻转课堂,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翻转课堂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翻转课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在应用翻转课堂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应该对课程标准进行深入分析。教师还要基于学生个性特点,以学生自主学习需求为原则制作微课视频,通过微课视频进行良好的课前导入。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时,教师就可以寻找一些相关的纪录片或者影视作品等,运用剪辑软件将其剪辑成三到五分钟的小视频作为课前导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的同时做好课堂笔记,并记录下自己的疑惑。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搭建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机会和空间。教师也可以将自己整理和总结的高中历史知识点等上传到学习平台,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应用翻转课堂,开展高中历史合作探究
翻转课堂的关键在于实现了生生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改变了以往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现象,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合作探究。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小组提问,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中的问题。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开展高中历史教学,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合理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先进行组内互动,然后小组得出结论。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各个小组能够围绕问题开展讨论。在问题探究结束之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展示本小组的最终结论,由其他小组和教师进行点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完成课上讨论学习。
总之,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写板书、念PPT,学生在课桌上奋笔疾书记笔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内化吸收学习到的知识,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历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三、应用翻转课堂,有助于学生复习巩固历史知识
教师应该基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实际学习情况,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帮助学生总结问题汲取经验,提升翻转课堂的应用效果。巩固复习对于高中历史学习来说非常重要,教师需要注重课堂细节的把控,并在问题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完成历史知识的巩固和记忆,提升翻转课堂的应用效果。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时,教师可以将这一单元的重点罗列出来,如: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鸦片战争是怎样结束的;哪些著名人物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做出了努力,做出了何种努力;这段历史给了我们何种启示;等等。教师可以将重难点知识以思维导图等形式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的应用颠覆了传统高中历史教学模式,避免了以往大众化的教育,有效实现了教育的差异化和个性化,进一步提升了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在应用翻转课堂的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大胆质疑,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提升历史教学的针对性和趣味性。教师要积极开展课后复习巩固,深化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