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作者: 穆连兵时代的进步推动着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素质教学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基于此理念,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了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
一、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能力不足。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史料涉及的内容纷乱繁杂,加之教师对史料教学的意识不够强,经验不足,导致史料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另外,还有一些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产生学习兴趣,进而难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教师未能因材施教。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材施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不够,未能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理解水平,于是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学生觉得晦涩难懂的知识。如果学生难以理解所学内容,运用起来就会难上加难。所以,如果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出现很多困难,教学效率就得不到有效提升。
二、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有效策略
1.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高中历史教师是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学习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直接责任人,其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对学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扩大自身的阅读面,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其次,教师还应当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其他学科来进行综合性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进而构建核心素养知识体系。
2.加强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意识。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意识的培养,以进一步提升其核心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实现最优化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避免传统式的枯燥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进行趣味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趣味教学中,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变得更加容易,对知识的吸收和运用事半功倍,理解能力和历史素养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3.培养家国情怀。
很多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对学生的人格也有一定的完善作用,而且在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传承中华文化方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史料,为学生详细讲解历史知识,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分析,探究其伟大的精神品质,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深化课堂总结。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过程而忽视课堂总结是很多教师的通病。在课堂结尾时,教师要将这一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把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及时回顾课堂知识,能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同时,教师还应当对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升华和总结,通过讲解自身的体会和感悟,引导学生对这一节课进行反思,有效提升其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了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重点。然而,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依旧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并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从多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