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注工具的研制与使用
作者: 夏伍华
摘 要:批注工具的研制与使用遵循丰富性、可塑性、挑战性、针对性、引领性等原则,具有留下思维痕迹、激发深度对话、助力知识梳理、实现共享评论等价值。当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批注工具有实物操作类、任务表单类、图文结合类,需要结合学生发展水平,系统构建小学阶段各学段批注工具研制与使用的策略体系。以集中导学与持续跟进相结合的方式,教学生使用批注工具,促使学生监控与调整自我学习过程,成长为积极而独立的读写者。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策略;批注工具
“批注”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专门编排了批注阅读策略单元——第六单元,旨在让学生真正习得批注阅读的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本单元选编了的三篇课文,《牛和鹅》围绕批注内容提供了批注样例,并建议学生结合课文批注和同学交流批注的角度,《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则分别建议学生在自己不理解和体会深的地方作批注。
对于学生而言,用什么工具批注、如何批注、批注什么,需要在更丰富的阅读实践中操练和巩固。近年来,围绕批注工具的创新研制与合理使用,我们开展了深入探索。
一、主要原则与独特价值
(一)主要原则
批注工具的研制与使用,源于对传统批注方法教学价值的挖掘和对“双重编码”“显性教学”等教学理论的借鉴。我们遵循丰富性、可塑性、挑战性、针对性、引领性这五项原则,力求常态化地将批注融入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课内得法,课外用法”。
一是丰富性,即从批注符号的开发、批注
二是可塑性,即立足探索空间,探索能够被“改造”且持久使用的批注工具。目前我们研制的“批注三色笔”“批注海报”等就是可塑性较强的批注工具。以“批注三色笔”为例,可以贯穿不同学段,根据学情作出调整,供学生灵活使用。在第一学段,红色标注动词,绿色标注名词,蓝色标注形容词;在第二学段,蓝色批注表示自己批注的内容,绿色批注表示同学批注的内容,红色批注表示教师批注的内容;在第三学段,蓝色批注表示课前批注的内容,红色批注表示课中批注的内容,绿色批注表示课后批注的内容。
三是挑战性,即契合班本需要,开发像“批注路标”“批注海报”“批注圈”这样挑战性强的批注工具,发挥批注的“路标”指向功能和策略支架作用,指引学生有方法、有路径地运用批注策略,独立自主地阅读。
四是针对性,即就不同的文体有针对性地使用批注工具。我们针对文言文、诗歌、小说三种文体研发批注工具,分别观照从批注位置、批注符号、批注角度、批注话头、批注评价量表等方面,为学生展示有效的批注工具,并引导他们使用。
五是引领性,主要体现在批注评价表、批注话头设计的针对性引导。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适切的评价表,对学生的批注结果给予评价,是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批注方法的重要手段。批注评价表的设计首先凸显学段特点,不同学段的批注要求不同,评价也体现出不同的层次性;其次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的批注目标,设置不同的评价维度,彰显评价的价值导向。批注话头设计彰显“以评促学”的理念,以终为始,贯穿始终。如针对以事件命题的课题,设计“是谁做……?”“为什么要……?”“……结果……?”等提问批注话头,让阅读表达水平较弱的学生学会从事件的人物、原因、结果等角度思考,连贯地、有条理地、精准地批注思考结果。
(二)独特价值
认知负荷理论告诉我们,为了提升学习效果,我们须先减少学生外部认知负荷,以释放其记忆资源,然后将这些资源分配给内部认知负荷。批注工具的研制,就是尽量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赋能内部认知负荷,提升学习效能。借鉴雷米·卡里尔和安特罗·戈迪娜·加西亚两位教授《批注》一书提出的诸多新观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批注工具的研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一是留下思维痕迹。从批注的位置看,页眉、页脚、页边、页尾、行间、词句上下等处都可以批注;从批注的方式看,可以使用批注工具圈、点、钩、画、注、涂等。可以说,学生使用批注工具,就是即时留下思维痕迹,一次次与文本“生动相遇”。
二是引发深度对话。作为支架的批注工具,能够让学生自主地与文本展开对话,获得属于自己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批注是表示一种话语支撑在另一种话语上的符号,对话可能因为批注而变得更具互动性,教育可能因为批注而显得生机勃勃。
三是助力知识梳理。批注是学习者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学习活动,也是他们相互沟通、积极对话、共同提高的过程。批注有助于学生梳理知识,发现语言的密码。例如,批注三色笔是学生学习时根据“双重编码”原理选择使用的工具支架。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利用鲜明的颜色对比,链接语言信息,为后续的语言表达打下基础。
四是实现共享评论。
批注具有个性化特质,这种个性化为共享评论提供了可能。如学习了《牛和鹅》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梳理关键词、有特殊意义的词等,并制作“词语批注法”海报,在学校大厅展示,供其他学生参与评论。参与评论的学生在便利贴上写下自己的评语,有选择性地贴在相应的海报上,便于海报制作者吸收不同的观点。
二、常见类别和学段侧重
(一)常见类别
常见的批注工具有实物操作类、任务表单类、图文结合类。
实物操作类批注工具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直接动手操作,利用批注不同颜色的变化增进阅读理解的工具,最常用的实物操作类工具有批注三色笔(主要包括红、绿、蓝三色)、各色鲜艳的批注荧光笔和三色便利贴(主要包括红、黄、蓝三色)。不同的词性、不同的描写方法、不同的写作角度等均可使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涂画,多次批注也可用各色便利贴加以区分。直观形象的色彩对比,便于学生加深理解、总结经验、发现规律。
学生阅读文本时,往往会以文字、符号、图示的批注形式,用三色笔、三色便利贴在文本适切的位置作批注,表达阅读感想,彰显思维过程,使其可读、可看、可议、可用。学生可以选择用波浪线画出中心句,用三角形标出关键词,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涂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的描写,用三色笔写下对文本内容、写法等不同角度的发现,用三色便利贴呈现多次批注的异同等。
任务表单类批注工具是以表单形式呈现的、用于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批注工具。此类任务表单主要用于帮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就不同的学习重点作批注,包括批注学习单、批注评价单等。任务表单有多种形式,按学习过程来分,可分为课前预学单、课中导学单、课后拓展单;按学习特点来分,可分为品鉴式、思辨式、练笔式等;按学习方式来分,可分为自主探究型、小组合作型、集体展评型等。无论哪种形式,任务表单都须紧扣目标、巧妙设计,以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其学习能力。
图文结合类批注工具是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梳理、归纳和完善批注的步骤、“X+批注”多阅读策略的路径、不同文体批注的妙招、整本书阅读批注的收获等,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加以呈现,使其清晰可见。最常用的是批注海报、思维导图、不同类型的批注话头,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结构化思维,既能用于总结和分享批注策略,又能架设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桥梁,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段侧重
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单靠一个批注策略单元就能实现的,需要结合学生发展水平,系统构建小学阶段各学段批注工具开发运用的策略体系。我们梳理了小学各学段的批注内容和重点(见表1)以及不同学段批注工具的分布(见表2)。
从表1、表2,我们不难发现如下三点:
一是我们对学习批注阅读策略的起始年级做了前移。这是依据珍妮·查尔教授的阅读发展阶段理论和美国一年级英语课本《奇迹·读写教室》的配套资料《读写伴侣》而做的尝试。
二是我们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按照三个学段由易到难匹配批注内容,螺旋式上升,形成序列,以期让每个学段的学生在接受范围内提升批注能力,向着积极而又独立的读写者目标迈进。
三是批注工具的学习与教材中批注阅读策略单元的内容相匹配。在引导学生使用批注工具的过程中,教师会适时融入批注阅读策略,使批注阅读策略的教学和批注工具的使用有机整合,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集中导学与持续跟进
(一)集中导学
集中导学,就是结合教材的批注阅读策略单元,集中开展认知和使用批注工具的专项学习。集中导学有利于学生系统把握批注工具的概念、种类、功能、价值、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例如,借助教材批注阅读策略单元集中对学生进行批注工具的导学,直接且高效。笔者对该单元课文、交流平台中与批注相关的内容做了梳理(见表3)。
本单元以批注角度的学习为重点,由此匹配了不同角度的批语话头、路标海报、批注圈、思维导图等批注工具。这些批注工具的配套学习与使用,落实并丰富了批注阅读策略。
此外,我们还分别安排了“动作描写批注法”“心理描写批注法”等批注教学内容,并配之以动作描写批语表单、心理描写批语表单等,用于批注单元文本特点和学习的细节。这些批注工具的使用,为学生高效阅读搭设了有力支架,助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监控和调节自身学习过程。
与此同时,我们还开设了拓展课,用于帮助学生巩固使用批注工具。如结合《捅马蜂窝》这篇节选文章,我们引导学生自学,运用批注阅读策略,学会独立使用批注工具。
像这样的批注单元,我们在重构不同学段单元内容的基础上,在小学阶段创设了四个:二年级上册的“批注识字”单元,用于介绍批注空间和批注工具;四年级上册的“批注角度”单元,用于介绍批注角度和批注评价量表;四年级下册的“X+批注”单元,用于介绍批注话头;五年级下册的“读书笔记”单元,用于介绍批注圈的使用。
(二)持续跟进
批注工具的使用既需要集中导学,又需要持续跟进,指引学生在阅读实操中不断练习,不断巩固,不断提高。
一是利用微课学习使用。根据阅读阶段的需要,教师需要指引学生借助批注符号、批注话头、批注空间、批注评价表等微课学习,随时为阅读内容匹配批注工具,让工具助力有品质地阅读。
二是结合文体特点渗透使用。不同文体具有不同的特征,对批注工具的需求也不同。如古诗学习,借助批注三色笔能起到很好的梳理现象、发现规律的效果;现代诗学习,画斜线表停顿,有助于发现现代诗的节奏美和音韵美,效果独特;小古文学习中的旁注作用明显,有助于学生串词成句,理解古文。根据文体特点渗透适切的批注工具,让系统化的教学与随机性的运用相得益彰。
三是聚焦不同学段文本合理使用。第一学段的文本形象、短小,适合使用批注符号、三色笔等工具;第二学段的文本具体、丰富,适合使用批注海报、任务表单;第三学段的文本有一定深度,富有内涵,长文章逐渐增多,适合使用批注话头、便利贴等。
四是指向单元语文要素辅助使用。小学阶段的语文要素一般涉及理解文本、学会观察、概括与复述、体会情感、阅读方法等,适合辅以批注符号、批注学习单、批注便利贴、批注海报等批注工具。如针对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要素“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可以采用便利贴批注工具,再现观察过程;可以使用图文结合类批注工具展示爬山虎脚的变化过程、爬山虎的特点以及行文表达特点。同时,便利贴、批注海报等批注工具也能成为学生观察和撰写观察日记的支架。
五是匹配其他阅读策略组合使用。“X+批注”多策略学习,需要有多种批注工具支持。如“提问+批注”阅读策略学习中,需要运用提问话头、批注空间、批注符号等批注工具;“预测+批注”阅读策略学习中,需要运用批注海报、批注符号、批注话头等批注工具;“联结+批注”阅读策略学习中,需要运用便利贴、学习单、批注符号等批注工具。多阅读策略学习,多批注工具组合使用,能够大大提升阅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