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特色体育活动打造活力课间
作者: 徐志强摘 要:为切实让学生在课间“动起来”,学校构建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体育活动,打造活力课间。在10分钟小课间,创设多样活动任学生选择;在30分钟大课间,创设四季特色运动;在课后服务社团,让学生运动与玩乐共举。这有助于激发学生活力,增强学生体质,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关键词:体育活动;课间活动;校园文化
让学生健康成长,留下美好快乐的童年印记,是每一所学校的首要任务。为切实让学生在课间“动起来”,学校基于“小场地,大体育”的理念,在10分钟小课间、30分钟大课间和课后服务社团时间,构建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体育活动,打造活力课间。
一、从“10分钟小课间”延伸至“课后服务社团时间”
(一)10分钟小课间:多样活动任选
学校将校内场域分为“室”“角”“廊”“园”“场”等,根据各场域的特点做活动划分,依据学生的兴趣,设计了丰富多样的特色课间活动。10分钟小课间的活动,主要集中于“室”和“角”。
“室”指室内,可开展传统游戏和益智类游戏。传统游戏包括“石头剪刀布”、跳皮筋、翻花绳、挑小棒、“抓子儿”等,益智类游戏包括五子棋、数棋、象棋、算24点、比大小等。传统游戏和益智类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感、成就感,在下雨、大风等不适合开展户外活动的天气里,适合学生在室内共玩。为了打造趣味化的课间氛围,学校在每间教室里都准备了棋类、24点牌等益智类游戏学具。此外,学校每年的科技节都会举办一次年级棋类比赛和算24点大赛。在这样的活动氛围下,学校象棋社团几年蝉联常州市新北区小学生象棋团体赛冠军。
“角”指距离教室仅有一分钟路程的课间活动角落。在此,学生可以参与“护眼我能行”“非遗我学习”“美术我欣赏”“科创我制作”等“短平快”的小活动,在保障课间休息的同时,还能有选择地尽兴玩耍,接受熏陶或提升才艺。
(二)30分钟大课间:四季特色运动
体育运动是最好的解压方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分为武术类运动项目(如长拳、太极拳等)和其他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如舞龙、舞狮、跳竹竿等)。学校将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的开发与课间活动进行统整和规划,积极探索学玩相融的“律动”“悦赏”“乐蹦”“欢跃”“欣逐”的课间新样态,因地制宜,创设独具学校特色的体育活动。
1.春季:“武动”特色
春季,大课间活动前10分钟,学生集体做学校创编的特色武术健身操;后20分钟,各年级学生开展不同的传统体育类项目。各年级分散到指定场地,在全校统一的背景音乐声中,一年级学生练习武术基本功,二年级学生做武术手型操,三年级学生练习武术韵律操,四年级学生做武术搏击操,五年级学生练习少儿初级剑术,六年级学生打太极拳。临近结束,全体师生会在音乐声中集体做整合了八段锦动作的放松操。这样的安排,既让学生在大课间练习了不同的体育运动技能,同时也完成了体能锻炼的目标。
2.夏季:体能训练
每年夏季是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季。因此,学生的大课间活动以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为主。这些项目以往的锻炼形式比较枯燥,不受学生欢迎。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学校对活动形式进行了改进,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游戏竞赛项目。例如“吕小跳跳球”“奋进的小武娃”就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和合作能力而创设的课间集体游戏。除这些游戏外,还有一些接力型课间游戏,如跳格子、袋鼠跳等,争取让每个学生跑一跑、跳一跳、笑一笑。将体质健康测试内容融入游戏或竞赛中,寓练于乐,让学生既锻炼身体,又愉悦心情。
3.秋季:以劳健体
秋季是丰收季。体育与劳动有着天然的联系,作为常州市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和常州市体育特色学校,我校积极寻求两者的互通之处,找准有效的切入点,将劳育与体育融通。学校根据时令特点,组织开展劳动特色大课间活动,活动场地从操场跑道延伸到学校农趣园的田间地头。我们给每个年级都设置了多个不同的运动项目,既有体力要求,又有技巧要求,融动手、动脚、动脑于一体,使活动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我们组织学生开展收油菜、拣豆子、运萝卜、搬南瓜、割水稻、剥花生、挑粮食、赶“小猪”等农家劳动,还有庆丰收时的舞龙灯、舞狮子、拔河等民间艺体活动。富含劳动色彩的体育活动,促进了学生劳育和体育协调发展,使他们发展成为“运动达人”“劳动模范”。以劳健体,赋予学生成长更多新的能量。
4.冬季:跑操项目
寒冷的冬季最适宜开展轰轰烈烈的集体长跑活动。学校精心设计了跑操项目,选择节奏感强的背景音乐,加入师生铿锵有力的口令,录制合成了具有鲜明学校风格的跑操音乐。我们还立足于学校的200米周长的小跑道,精心规划设计学生的跑步路线,变换不同的队伍造型,精准“掐时间”“掐地点”“掐人员”“掐动作”,组织全校学生在操场上玩起真人版的“贪吃蛇”游戏。跑操队伍时长时短,时分时合,变换纷呈。相比平时单一的绕圈跑步,学生的兴趣明显浓厚了许多,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运动量,而且明显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
(三)课后服务社团时间:运动与玩乐共举
学校以“人人进社团,个个有特长”为目标,创新课后服务的社团课程,开设篮球、羽毛球、武术、摔跤、街舞等体育类社团,为学生提供了放松大脑、放飞心情的空间,也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施展才华、展示特长的舞台,让学生在玩乐中放松身心,在运动中增强体质。
在大场域进行集体活动,安全保障是必要条件。学校提前制订了详细的安全预案,对活动场地进行安全评估,规范应急处理流程,明确安全管理人员的分工和职责,为学生安全活动护航。
二、成果与展望
(一)激发学生活力,打造活力课间
随着学校课间体育活动的不断推进,校园更具生机和活力。课间、大课间、课后服务时,走廊上、转角处、操场上,处处欢声笑语;课间活动呈现出更有劲、更有趣、更安全的新样态。在常州市新北区中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评比中,我校的“武动大课间”获得一等奖;2023年,学校武术社团被评为常州市中小学生精品社团。
(二)增强学生体质,助力减负提质
校园体育活动的探索创新,使得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参与内容越来越丰富,参与积极性越来越高。学生身体得到锻炼,心情获得放松,精神面貌和身体素质显著提升。学校每年都有数十名学生在省、市、区级各类体育比赛中获奖,多名学生被评为市、区级“体育之星”。学生整体的体质健康测试水平也有较大进步。
(三)传承体育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学校传承体育文化,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以“小场地,大体育”理念为引领,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得到了当地社会的广泛认可,区域影响力不断增强。“学习强国”平台、江苏教育电视台、常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对我校的特色课间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
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创设更多样、更具特色的体育活动,为培养体质健康、积极运动的学生作出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