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性习作单的设计原则和基本类型

作者: 许敏玉

摘 要:在习作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需要提供适宜的语言环境,创建言语实践的平台,为学生搭建课前与课中学习的桥梁。前置性习作单是专为习作教学设计的课前自主学习工具,基于具体的习作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习作水平,通过阅读任务、词汇积累、片段练笔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提高习作兴趣、积累习作素材、铺垫习作方法。教师设计前置性习作单需要遵循目标性、兴趣性、有效性和分层性原则。前置性习作单的基本类型主要有语言积累型、生活链接型、方法迁移型、思辨表达型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前置性习作单

在习作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需要深入细致地研读教材,精准把握习作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充分了解学生的“起点”,着眼于学生的“生长点”,从积累、观察、思考、表达、取材、构思等方面综合考虑,创设合理的学习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为此,教师需要提供适宜的语言环境,创建言语实践的平台,为学生搭建课前与课中学习的桥梁。前置性习作单是专为习作教学设计的课前自主学习工具,基于具体的习作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习作水平,通过阅读任务、词汇积累、片段练笔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提高习作兴趣、积累习作素材、铺垫习作方法。下面结合实践,谈谈前置性习作单的设计原则和基本类型。

一、前置性习作单的设计原则

前置性习作单的设计要贯彻“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设计前置性习作单要讲求四个原则,以帮助学生突破语言表达的难题,为习作夯基,引导学生在实践与探究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

(一)目标性原则:不能面面俱到,要有的放矢

前置性习作单的设计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聚焦学生的学习成果,确保他们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应立足习作主题,构建叠加式推进体系,统筹规划前置性习作单的内容与结构。教师可以通过主题式习作任务的叠加,构建层层递进的知识台阶,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进而实现能力的螺旋式上升。因此,教师应深入钻研主题习作例文,抓住重点与难点,精准把握不同学段的训练点,在此基础上制定简约而适切的学习目标,确保这些目标与学生的习作能力相匹配。

例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与“动物主题”有关的习作虽然相对独立,但又紧密相连。由于不同学段的要求和学情不同,因此前置性习作单的内容和难度也会相应有所区别。在第一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

在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写话《我想养的小动物》的前置性习作单中,教师可以先设计阅读绘本《我要大蜥蜴》的任务,请学生初步感知阿力养小动物的理由;再设计一个养动物的任务,让他们亲身体验生活,激发写话的兴趣。两个任务完成后,再让学生写一写《我想养的小动物》,同时提醒学生需要写出多条理由来支持自己的选择。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侧重于积累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我的动物朋友》,其要求是“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教师在前置性习作单中可以设计相关任务,帮助学生了解如何捕捉特点,进而通过捕捉动物的特点来描述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并表达出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动物名片”的任务,请学生积累本单元课文《猫》《母鸡》《白鹅》中充满新鲜感的描写动物的语言,并通过思维导图明晰本单元动物的特点,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为单元习作做准备。

(二)兴趣性原则:融入趣味元素

前置性习作单在激发学生习作动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促使学生从被动地表达转化为主动地探索学习语言表达,推动他们热切且自主地投身到学习活动中。

前置性习作单的设计内容和形式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学生表达的愿望与质量。因此,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习作单时,应注重兴趣性原则,巧妙地融入趣味元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觉得完成前置性习作单是一件愉快的事,一件值得期待的事,从而更加乐于表达、善于表达。

仍以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的动物朋友》的前置性习作单的设计为例。教师可以设计“谜语大厅”的任务,先让学生根据谜面猜一猜相关的动物朋友,再自己搜集谜语记一记。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猜谜语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介绍动物要抓住特点这一写作技巧。

又如,在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的前置性习作单中,教师可以设计“动手做一做”的任务,具体如下:

1.准备材料:一个透明杯子、一个鸡蛋、一袋盐、一只筷子。

2.实验步骤:先在透明杯子里放水,再把鸡蛋放入杯子,然后放少量盐并观察,接着加大量盐并观察,从中发现了什么?

3.上网探究:请你上网查一查原因。

学生喜欢做一做、看一看,上网查一查、想一想这样的任务,因此,这样的前置性习作单,无疑是学生感兴趣的,增强了学生的体验,也为习作提供了素材。

(三)有效性原则:注重导向和启发

前置性习作单的设计要立足整体,基于单元习作目标,以单元习作的最终呈现为导向,促习作目标落地。前置性习作单的有效性原则体现在每个板块的设计要便于学生操作,不是简单的重复,而要体现螺旋上升的设计理念,必须对学生有导向性和启发性,彰显思维的深度与广度。通过一系列的预热,学生学会积极地搜集信息,积累丰富的材料,提炼习作的框架,为顺利地表达真情实感服务。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游》的前置性习作单中,教师可以设置相关任务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习得谋篇布局、素材选择、细节描摹等方法,为习作夯实基础。内容如下:

任务1:默读课文《海上日出》,想想作者在写日出时还抓住了哪些方面的变化?学会观察某一景物的特点及变化。

任务2:默读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完成下列路线图。

路上→()→()→()→()→出洞

针对你选择的某一处景物,记录游览时的路线图。

任务3:选择你所写的某一处景物,理清思路,把印象深刻的景物特点写下来。

任务4:结合所游览的景点的特点,想一想你会做哪些文字准备?对于本次游览,你会拍摄哪些方面的照片?你会用什么方式呈现学习成果?

(四)分层性原则:考虑个体差异

前置性习作单的设计还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合理设计内容。

设计前置性习作单时需要统筹考虑,内容要丰富多元,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力求难易适度,呈现由易到难的趋势,且同一练习中要有不同的星级标准。概括来说,分层性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前置性习作单;二是在相同的前置性习作单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动力,促使他们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与探究。

仍以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的前置性习作单的设计为例。教师请学生边动手实验边观察鸡蛋、加盐、搅拌的情境,发挥想象,用上比喻句、拟人句等完成记录,具体如下:

1.鸡蛋入水

2.加入少量盐

鸡蛋

搅拌

3.加入大量盐

鸡蛋

搅拌

其中,基本层级为完成“1”,并完成“2”“3”中各一处记录;提升层级为完成“1”,并完成“2”“3”中各两处

记录;最高层级为完成全部记录。

二、前置性习作单的基本类型

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习作单时,可以先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构思一个富有启发性的导语,引导学生渐入佳境,点燃他们的习作热情;再围绕习作教学重点,从语言积累、生活链接、方法迁移、思辨表达等类型入手,设计前置性习作单的内容,力求灵活多样,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为他们

后续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语言积累型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教师可以设计语言积累型的前置性习作单,让学生通过背诵记忆、搭配运用、美文摘录等形式,丰富语言素材,增强语感。教师也可以在前置性习作单中安排词句积累的板块,如词海拾贝、记忆大比拼等。要注意的是,教师设计此类前置性习作单要随着学生学习的进程,引导学生选择适宜的资料进行积累,让每一次习作成为其语言修养提升的过程。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的动物朋友》的前置性习作单中,教师进行了如下设计:

欢迎大家来到词海拾贝,请跟我一起来“嗨皮嗨皮”。

1.记忆大比拼

活泼机灵 忠诚可爱 调皮聪明

威风凛凛 小巧玲珑 尾巴翘翘

欢蹦乱跳 贪吃好睡 四蹄生风

2.请你选择恰当的四字词语填入括号内

( )的小兔( )的老牛

( )的狗 ( )的猫

( )的鱼儿( )的骏马

3.请你写两种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名字,用上四字词语来描述

( )的() ( )的()

(二)生活链接型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前置性习作单的设计,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有效勾连生活,引导学生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记忆库,回忆关键情节,选取相契合的典型事例进行练笔。

在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我的动物朋友》的前置性习作单中,教师还设计了如下的小练笔:

同学们,请你开启记忆之门,说说你和你最喜欢的小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吧!

例:小狗可贪吃了。(摇头摆尾、一纵身、瞪大眼睛、汪汪汪……)

小猫爬树可有趣了。(身手敏捷、抓住树干、后腿一蹬……)

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开展精彩的活动,让学生亲历体验,积累素材。例如,在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的前置性习作单中,教师布置学生回家按要求做一个“鸡蛋浮起来”的实验。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在脑海中形成丰富鲜活的形象。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我的植物朋友》的前置性习作单中,

教师请学生

仔细

观察教室后面的白玉兰、月季等,发现它们不同时间段的不同姿态,并完成观察记录。

(三)方法迁移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前置性习作单的设计中,

应顺应学生的心理,尊重语言学习的规律,

有针对性地传授习作的方法,从而降低习作的难度。

如此,课堂习作更为高效,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法迁移型的前置性习作单引导学生通过同化、内化语言的方式,在大量的言语实践中掌握表达方式,培养准确的语感,建立语言模式。

仍然是在《我的动物朋友》的前置性习作单中,教师设计了

相关任务,为学生之后的习作奠基。

内容如下:

1.句子大变身(主要让学生学写比喻句,

使描写生动形象、突出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例1:小猫“咪咪”的那一双大耳朵,一天到晚都直竖着,哪个地方有声音,马上往那边转,活像一台有特殊性能的雷达。

例2:小猫有一对透亮灵活的大眼睛,黑黑的瞳仁还会变:早晨,像枣核;中午,就成了细线;夜里,却变成两只绿灯泡,圆溜溜的,闪闪发光。

变身前:兔子有两只红红的眼睛。

变身后: 。

变身前:小狗披着 。

变身后: 。

2.巧用语气词(主要让学生通过语气词感受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及温情,学会

用自然亲切、生活化的语言表达情感)

例: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3.超级模仿秀(主要让学生抓住 “说……吧,的确……可是……”的句式感受这种亲切语气中透出的喜爱之情,学会运用这样的转折表达,说说熟悉的小动物)

例: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四)思辨表达型

思辨表达型的前置性习作单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思考,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分析、推理、评价和创造,从而提升

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教师在前置性习作单的设计中要引导学生真实地表达观点,理性地说理论证,严密地行文架构,提升他们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和深刻性。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主动思考、探究、讨论并解决问题。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习作《故事新编》的前置性习作单中,教师设计了如下内容:

学校“六一”儿童节文艺会演节目开始征选。教材提供了《龟兔赛跑》的4种故事结局:(1)乌龟和兔子都赢了;(2)乌龟和兔子都没能赢;(3)兔子赢了;(4)乌龟又赢了。请选择一种结局反推设计故事情节,从不同角度设置乌龟和兔子比赛中的冲突。我们将评选出故事情节曲折丰富且有新奇感的最佳作品,改编成故事剧在文艺会演上演出。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于学生前置性习作单的完成必须严格对待,不可忽略检查与评价。否则,学生会出现敷衍的情况,从而使前置性习作单失去价值。我们坚持“以学生学为中心”的原则,精心设计科学合理有效的前置性习作单,让习作教学基于学生“先学”的基础进行。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我们不断进行创新与优化,延伸教学的内容,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前置性习作单为学生的高质量语言表达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