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语绘本融入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尝试
作者: 龙霄摘 要:英语绘本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因其图片鲜活、语料丰富、文化多元、内涵深刻而成为Story time板块强有力的补充。英语绘本融入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需要从六要素着眼,找准“融合点”;以主题情境助力,调整“匹配度”;以人物线串起任务,捕捉“突破点”。
关键词:小学英语;Story time板块;绘本;语篇教学
Story time板块一般会呈现具有不同主题和语言知识结构的规范文本,它是一个单元
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在开发素材性英语课程资源时,要注意选用具有正确育人导向的,真实、完整、多样的英语材料,如与教材单元主题情境相匹配的英语绘本、短剧、时文等学习材料。[1]绘本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因其图片鲜活、语料丰富、文化多元、内涵深刻而成为Story time板块强有力的补充。英语绘本融入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展开教学,讲求知识技能的传递、方法策略的迁移运用等,促成深度学习。
一、从六要素着眼,找准“融合点”
课标指出,英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要素构成[2],这为绘本融入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提供了依据。找准绘本与Story time板块的融合点,教师需要研读Story time板块的内容,从六要素出发,尽可能从多个维度为后续选取绘本做好铺垫。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7 Chinese festivals中的Story time板块为例,从六要素着眼分析,单元主题是Chinese festivals,属于“人与社会”的主题范畴。语篇涉及对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四个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语篇类型属于简短的说明文。语篇以叙述的形式展现了中国四个传统节日,从日期、活动和食物三个方面描述了节日的基本信息,以一般现在时贯穿全文。据此梳理出单元主题意义:传统节日的表层信息背后蕴含着深厚的
文化底蕴,要怀有强烈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此基础上提炼出绘本与Story time板块的融合点:在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特点的基础上,
挖掘其深层内涵。
此外,立足绘本与Story time板块的融合点,教师需要依据学情,选择与Story time板块内容相匹配的绘本。为了实现最大程度的匹配,有时教师需要在保持绘本原文韵味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合理、有效的创编和优化,使绘本内容既指向Story time板块语言的学习,又指向主题意义。
在Unit 7 Chinese festivals的Story time板块教学中,教师从众多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绘本中,选择了英语绘本A New Years Reunion。该绘本是第一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获奖作品,于2011年被翻译成英语走向世界,并于当年年底被《纽约时报》评为
“2011年度十大最佳儿童绘本”。该绘本讲述了春节期间一家三口短暂团圆之后又不得不分离的故事:
爸爸在外地盖房子,妈妈和“我”留守家乡。爸爸每年只有春节时才能回家。今年春节,爸爸带“我”看舞龙、舞狮,带“我”贴春联、包汤圆……跟爸爸在一起很愉快,但时间也过得飞快。几天后,爸爸要走了。爸爸说给“我”买个布娃娃,“我”没要,而是把在汤圆里吃到的代表好运的硬币放在爸爸手心里,希望明年春节还能和爸爸一起把它包在汤圆里。
这个绘本故事真挚感人,语言生动,图画内容令人回忆满满,洋溢着
浓浓的年味以及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
二、以主题情境助力,调整“匹配度”
这里的“匹配度”是指将英语绘本的内容、语言等进行巧妙转换,达成与Story time板块内容细节和语言细节的最佳匹配,获得“1+1>2”的效果。“匹配度”的达成,可以依托主题情境,勾连Story time板块和绘本的内容细节及语言细节。
首先,调整内容细节的匹配度。相对于Unit 7 Chinese festivals中Story time板块对四个节日的介绍,英语绘本A New Years Reunion内容较长,语言偏难。Story time板块主要介绍了四个传统节日,英语绘本A New Years Reunion则只讲述了一家三口过春节的故事。为了达成英语绘本与Story time板块的最佳匹配度,同时降低学习难度,强化故事的真实性,教师创设如下主题语境:
我们学校将转入一个名叫杨绿梅的学生。绿梅和妈妈住在河北老家,爸爸在我们无锡这边从事盖房子的工作。去年爸爸离家时说今年要带给绿梅和妈妈一个大大的惊喜。现在,绿梅和妈妈每到一个节日就会兴奋地讨论爸爸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这个主题语境贯穿课堂始终,适用于英语绘本和Story time板块。主题语境让杨绿梅和妈妈住在河北老家,将英语绘本中“爸爸在远方盖房子”改为“爸爸在无锡盖房子”,增进了“爸爸”与学生的亲近感;将英语绘本中爸爸说要给“我”买布娃娃换成了要给杨绿梅一个惊喜,在激发学生阅读欲望的同时,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和探究主题意义的良好空间。从杨绿梅等待惊喜的过程着眼,教师将“Getting together and leaving——讲述春节”“Waiting for the surprise at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讲述端午节”“Waiting for the surprise at the Mid-Autumn Festival——讲述中秋节”“Waiting for the surprise at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讲述重阳节”“A big surprise——讲述故事结尾(爸爸从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买了一套
,把妈妈和杨绿梅都接到无锡生活,以后他们再也不分开了)”等学习任务置于此主题情境中,并以杨绿梅这一主线人物的活动任务串联所有的内容细节,
保证了教学的自然真实。基于主题情境展现的故事内容不仅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让他们很有代入感,而且蕴含情感和温度,凸显了人文情怀。
其次,调整语言细节的匹配度。
Story time板块中的语篇是用一般现在时的句式,
规整地介绍四个节日;英语绘本语言丰富鲜活但存在大量生词和
环境描写。教师立足主题情境,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对绘本语言做了如下转换:
Im an eleven-year-old girl. I live with Mommy in a small village in Hebei. Daddy builds houses in Wuxi, a beautiful but faraway city. He comes home only once each year at Chinese New Year.
转换后的语言用第一人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有助于学生较为顺畅地实现语言由单一向多样的转变。
此外,Story time板块对春节习俗的描述较少,仅涉及团聚和吃饺子。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教师将绘本中提及的大扫除、贴春联、舞龙舞狮、放鞭炮等相关表述
进行巧妙转换后纳入教学。简易的文字配上视觉感强的图画,使得学生对春节习俗的理解更加深刻
。对于其他三个节日,教师匠心独运,利用绘本中的经典插图,配上自己改编的文字,有效续补了绘本内容。如关于端午节,教师将本章主题换成Waiting for the surprise at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配了端午节吃粽子和插茱萸的图文:It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We hang wormwood and calamus on the door. We eat rice dumplings. And waiting for the surprise ...立足Story time板块的内容架构创编绘本,让Story time板块的语料更为丰富。
三、以人物线串起任务,捕捉“突破点”
绘本与Story time板块的情境和内容往往不尽相同。要实现从绘本到教材或是从教材到绘本的无痕过渡,通常是以教材或绘本中的人物为主线串起多个学习任务,
捕捉解决问题的“突破点”。
通过分析教材和主题,教师以学生熟悉的人物Mike介绍中国佳节和绘本主人公杨绿梅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中等待爸爸的惊喜,串起多个
学习任务。
任务1:观看视频,引出关键问题。
教学伊始,教师重新剪辑各年级光盘里有关Mike的场景
,并为其配音,做成了主题为“Mikes happy life in China”的新视频供学生观看,之后让学生思考:“Mike在中国有那么多美好的瞬间,但今天他会向我们介绍他自己最感兴趣的节日,这该是哪个节日?为何这个节日如此受Mike青睐呢?”这个问题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顺势引出本课主题“Chinese festivals”后开启教学。此任务用学生熟悉的人物导入,让学生倍感亲切,很容易进入Story time板块新授课的主题情境。
任务2:共读绘本,捕捉文本细节。
学完了Story time板块介绍的春节,教师创设如下情境:
春节这一天,Mike收到了中国好友杨绿梅送出的新年礼物。他欣喜地打开,原来是一本杨绿梅根据自己一家三口在不同节日离别又团圆的真实场景创作的绘本A New Years Reunion。
绘本第一章是关于春节的,与Story time板块第一段介绍春节的内容一致,主要聚焦Mike这条人物线展开。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共读绘本,走进杨绿梅这条人物主线,拓展春节之外的其他节日,捕捉相关细节。在这之前,为了检测学生对于春节的了解情况,教师设计了有关春节的习题,在输入和输出中帮助学生完成了一次由书本到绘本的融合。对于其他三个节日的介绍,教师提示学生可以追随绘本主人公杨绿梅寻找每个节日的惊喜:在与杨绿梅等待端午节的惊喜中,学生由了解端午节插茱萸、挂艾草、划龙舟、吃粽子等习俗
,自然过渡到介绍Story time板块中端午节的片段;在与杨绿梅共同等待中秋节惊喜的过程中,学生由吃月饼、赏月等习俗直接切入Story time板块
介绍中秋节的内容;在与杨绿梅等待重阳节的惊喜时,学生由插茱萸、赏菊等习俗顺利过渡到Story time板块介绍重阳节的内容。每一次由绘本向Story time板块的切换,都有效促成了二者的融合,增进了学生对绘本和Story time板块内容的理解。
任务3:绘制导图,形成表述支架。
学生与英语绘本、Story time板块中的人物“共思”“同行”,不能仅限于对人物行为的了解,还要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关键词汇、句型的迁移运用。例如,对于春节的学习,教师要求学生阅读Story time板块和绘本的相关介绍,为“When is Spring Festival?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What do people usually eat?”三个问题画出答句。之后,根据学生回答生成的month、activities、food三个关键词,教师组织学生绘制了思维导图,清晰梳理出了文本脉络。
在此基础上,教师建议学生归纳不同节日的特点,为后面介绍节日搭建表达支架。如学生听完中秋节的音频后,归纳总结,绘制了与中秋节相关的
思维导图。借此支架,学生将相关文字组合成小习作后脱稿介绍,形成了输入与输出的良性循环。
任务4:提炼关键词,升华主题意义。
绘本融入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指向以深度融合助力学生理解,使他们从多维角度
深化对同一主题或概念的认识。两者之间蕴含的与主题意义紧密相关的丰富情感和价值观,需要教师指引学生总结提炼,加深学生对文本主题意义的理解。
学完关于四个节日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其共同点。学生说出了“团圆”“爱”“美好愿景”等关联主题意义的关键词。教师顺势带领学生去“见证”杨绿梅等到的大惊喜:爸爸在无锡买房,她和妈妈都搬到无锡生活,从此一家三口相亲相爱不分离。此处既揭晓了故事结局,又升华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当然,此时教学并未结束。教师又以Mike被杨绿梅的故事感动,想写一首关于佳节的诗送给杨绿梅为契机,请学生给予Mike帮助。大家纷纷开动脑筋,合作共创,写下了如下小诗:
Year after year, festival after festival,
Festival picks up your love for life.
Love lights up your way home,
Home warms you and me.
对于这首小诗,学生给出的中文解释是:“岁岁年年节相似,每逢佳节寄嘉愿。一年灯火盼人归,家人闲坐共团圆。”可以看出,两个主人公串起的系列学习任务,
帮助学生找到了问题解决的“突破点”,促成了绘本与Story time板块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73.
[2] 杭燕楠.小学英语绘本与主教材融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