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学课堂”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探微

作者: 陈尔雅

“会学课堂”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探微0

摘 要:大数据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表现。“会学课堂”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基于“四会”评价大数据,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评价、反馈,并为其提供深入阅读和思考的支架:数据统整,诊断导读——指向“我会听”;数据积分,梯度思辨——指向“我会想”;数据分享,云上阅读——指向“我会说”;数据记录,阅读创评——指向“我会做”。

关键词:小学语文;“会学课堂”;阅读教学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导航成长:大数据支持下‘会学’课堂评价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编号:B/2021/02/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大数据具有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的特点,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表现。图1就直观地呈现出大数据与“会学课堂”之间的关系。

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从数据驱动视角,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评价、反馈,并为其提供深入阅读和思考、分析的支架。具体操作路径如图2。

一、数据统整,诊断导读——指向“我会听”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和阅读能力,可以学生阅读课堂听的数据统计为依据,基于学情诊断,提供导读支架。

比如,《陶罐和铁罐》一课,重在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感受陶罐美好的个人品质,通过“四会”评价系统,就学生对“故事讲述”的听、“人物性格”的听、“故事细节”的听、“同伴观点”的听等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不难发现,多数学生的听都集中在“故事讲述”上,对“人物性格”“故事细节”和“同伴观点”的听普遍较弱。

据此,教师可以从“听”入手,设计导读活动,详见表1。

这个导读活动,首先引导学生在具身对话中,听清楚他人对故事的讲述,根据他人的语气、神态、语调,判断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征。然后,依据故事发展,分析人物结局走向的原因。最后,借用论辩活动,鼓励学生交流、表达。

二、数据积分,梯度思辨——指向“我会想”

大数据既可以帮助学生诊断自己,促进教师导教,也可以引导学生多视角地“想”,提升阅读思辨能力。

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结合当时的社会去思考现实问题,正确解读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文本中有非常多的思辨点,教师可以在“四会”评价系统中设计有量化的思辨阅读提示的积分项目(如下页图4),引领学生有方向、有依据地联想和思考。

以阅读提示为依据,可以设计如下阅读闯关活动:(1)梳理文本中的对比点,如大年夜的团圆幸福与小女孩的孤苦凄凉,然后根据文本中的对比点,思考作者要表达的核心是什么。(2)聚集文本细节展开讨论,说一说小女孩为什么要点燃火柴,为什么不敢回家。这两个阅读活动,要求学生关联自身生活,更深入地去思辨。

根据学生完成闯关阅读活动的积分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提供思考的支架和方向,帮助学生巩固内化阅读所学。

三、数据分享,云上阅读——指向“我会说”

语文阅读课堂的“我会说”,要求学生能够清晰、真实地表达阅读想法;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文本片段,并阐述理由。为此,可以借助大数据分享的方法,开展云上阅读活动。

比如,小学三年级有非常多关于故事类文本的阅读范文,可以开设《安徒生童话》整本书阅读学习活动,借用“四会”评价系统,由学生按照图5所示的流程及时记录、分享、打分并上传自己的阅读情况。

然后,教师结合学生上传的阅读情况进行整理,详见表2。

根据表2,可以发现学生的疑问集中在内容和表达上。据此,可以从“说”入手,开展如下云上阅读活动:(1)“故事语录我来猜”。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故事,在不公布故事主人公的基础上,其他小伙伴根据该同学的表达和描述,猜测、分析是整本书中哪一个故事,讲解的是什么。(2)“精彩旅程我来说”。学生采用个性化阅读表达的方式,如扮演故事中的人物,用故事中人物角色的口吻为故事配音等,分享阅读整本书的学习历程。

四、数据记录,阅读创评——指向“我会做”

语文阅读“会学课堂”,基于一次次数据的记录和反馈,促进学生能够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足,并积极地参与阅读评价和交流,在“我会做”中逐步形成主动阅读的习惯。

比如,《荷花》一文,重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积极情感,学习作者写作荷花植物的表现手法,培养写作情感和表达能力。教学时,可以从阅读文本、荷花古诗搜集、荷花作品创作、荷花文化解说、梅花(或其他植物)创写等方面记录学生的自主阅读情况,详见图6。

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多数学生的阅读集中在阅读文本、搜集有关荷花古诗或者荷花绘画上,在荷花文化解说、植物的创写方面比较薄弱。据此,教师组织了一场“荷和文化”的沙龙,要求学生围绕有意蕴内涵的中国植物展开探索,先了解古今中外关于荷花文化的解读,借助互联网手段形成荷花搜集小报,然后选取自己喜欢的植物,从植物的内涵意蕴、生长特点、趣味故事等方面,仿照文本内容进行创写,并鼓励学生图文并茂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教师对比出示两次的数据,让学生进行点评,有针对性和方向性地提升自我。

四、结语

基于大数据,“会学课堂”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更加重视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向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发展;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学习态度、问题解决情况等;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强调课堂的多元互动,有效地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谢翠娥.数字化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意识的研究[J].教师博览,2024(9):4143.

[2] 罗谢安.大数据时代的小学教育语文教学创新思路探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2):103105.

[3] 邱丽华.大数据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实践[J].亚太教育,2024(2):14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