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Checkout time板块教学探索
作者: 张鹏摘 要: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在每个单元的最后设置了Checkout time板块。Checkout time板块承载着整合、融合、延伸教学内容的使命。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Checkout time板块教学,是围绕单元主题意义拓展传统文化知识,并将单元教学重难点融入文化教学的过程,能够促使学生灵活运用单元核心语言知识,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文化意识。具体可以从三方面出发:活动探究,丰富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问题引领,延展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讨论;资料引入,深化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英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Checkout time板块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培育时代新人背景下小学课堂变革的集体叙事研究”(编号:D/2020/02/7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在每个单元的最后设置了Checkout time板块。该板块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考查学生对本单元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听、说、读、写能力。Checkout time板块不同于Story time、Grammar time等板块,其承载着整合、融合、延伸教学内容的使命。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Checkout time板块教学,是围绕单元主题意义拓展传统文化知识,并将单元教学重难点融入文化教学的过程,能够促使学生灵活运用单元核心语言知识,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文化意识。
一、活动探究,丰富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有助于学生文化自信与文化素养的提升。在Checkout time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活动探究,丰富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
例如,五年级下册Unit 7 Chinese festivals的Story time板块呈现了4个中国传统节日:Spring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和Double Ninth Festival。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中,学生充分感知了这4个节日,讨论了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异同(尤其侧重春节、圣诞节)。课堂讨论时,学生提及的中国传统节日,还有清明节、七夕节、元宵节等。于是,在Checkout time板块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活动,引导学生在探究中丰富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活动一,要求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结合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从when、what to do、what to eat三方面继续输出,通过小组合作,丰富Stories about the festival的细节。教师鼓励学生从更多的维度归纳总结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结合节日的特色活动,挖掘节日的内涵,引导学生用英语输出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活动二,回归学生的校园生活,把握澳大利亚考菲尔德学校的师生来我校交流访问的契机,设计“争当传统节日推广志愿者”的活动。教师以“来自澳大利亚的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很感兴趣,现招募传统节日推广志愿者”的情境,组织学生交流,完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元素的输出。学生可以任选自己感兴趣的节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课前寻访、搜集、整理的资料,结合Think and write板块中提供的句型,谈论“My favourite festival”。
二、问题引领,延展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讨论
在英语教学中,一味追求传统文化的输入形式,秉持“拿来主义”的理念,对于传统文化不加甄选、直接灌输给学生,是不妥当的。在Checkout time板块的教学中,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教学内容,进行设问、追问,有助于学生延展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讨论。
例如,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的Story time板块呈现了4首关于季节的小诗,主要描述了各个季节的活动、天气。其实,各个季节的活动,除了文本中列出来的,还有很多。比如,春天的活动除了文中的fly kites,go boating等,还有have a picnic,ride a bike in the park……此外,学生还说出了climb the Niushou Mountain(爬牛首山)这样的活动。南京有“春牛首、秋栖霞”的说法,为什么不把每个季节的活动与南京的特色景点和特色活动结合起来呢?于是,在Checkout time板块的教学中,在复习了Story time板块的活动和气候信息后,我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What other things do people in Nanjing do?”学生得出了吃荠菜、搓青团等一系列富有南京特色的季节性活动。谈论夏天时,学生会说出吃麻辣小龙虾、凉皮、凉面等活动;谈论秋天时,学生会说出穿秋裤、爬栖霞山、赏枫叶这类答案。把金陵美景、传统文化和网红小吃等呈现出来,使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教师对学生的表达也感到非常惊喜。在总结阶段,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四季的由来,并指出:“In China,we not only have four seasons,the ancient Chinese even divided a year into 24 equal segments according to the farming activities.”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二十四节气及其背后的文化,使得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气文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资料引入,深化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把绘本、电影、歌曲等资料引入教学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在Checkout time板块的教学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资料时,教师要考虑学生实际,进行相关文化的拓展,呈现经过甄选、接地气且适宜学生年龄特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能够学有所得,深化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例如,六年级上册Unit 4 Then and now的Story time板块通过对Mike及其家人6年前、20年前、30年前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带来发展”的结论。教师在Checkout time板块的教学中,引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相关资料,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引导学生完成以“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 of China”为主题的复习图谱。然后,教师结合图片、视频,引导学生探讨日常生活中的新产品、新文化。接着,教师播放近些年我国运动员在世界赛事上夺冠的英语播报片段。学生立刻激情满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画面再切换到中国各地改革开放的成果,学生被这些内容深深吸引。随后,视频中又出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及老一辈手艺人和新一辈传承人的画面,学生直观感受到中国老一辈艺术家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所做的贡献。短短几分钟的视频,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下文化的融合,给学生带来视觉、思维等方面的巨大冲击力。最后,教师提出“Who changed our world?”这一开放性问题,并出示钟南山、袁隆平、屠呦呦、钱学森等医疗专家或一线科研人员的照片,引导学生得出:正是前辈的不懈钻研和奋斗,才有了新时代的变化。如此,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发,引入相关资料,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真正做到了立足文化而拓展文化,更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深化了其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助力文化自信的养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不断发展的基础。在Checkout time板块的教学中,借助课本中已有的文化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进小学英语课堂,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