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作业设计要关注“四性”

作者: 刘云霄


摘 要:小学英语作业设计要关注“四性”:关注整体性,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构建对单元主题的认识;关注多样性,使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也能激发学生多样的学习兴趣;关注文化性,为学生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提供空间;关注层次性,让作业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关键词:小学英语;作业设计;核心素养

小学英语作业既要有利于学生巩固语言知识和技能,又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此,教师需摒弃机械重复、盲目随意的作业,在设计时关注整体性、多样性、文化性和层次性,让作业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单元主题的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促进对不同文化的了解,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一、关注整体性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强调要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1]作业作为单元教学的一部分,在设计时也要关注整体性。具体地,教师应以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为统领,整体规划作业设计,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构建对单元主题的认识,获得能力与素养的提升。为此,教师需打破传统的依据课时教学内容,围绕单一知识点进行作业设计的做法,将作业置于单元整体的视角下,基于单元主题及教学内容,综合考虑单元各部分知识点的前后衔接,精准设定作业目标,再合理创设作业内容,以此实现作业的整体性。

以人教版小学英语(PEP)六年级上册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为例。

这一单元围绕“出行方式与交通规则”的主题展开,整体编排了Let’s try、Let’s talk、Let’s learn、Story time等内容。依据单元主题和各板块内容特点,本单元可分为三个子主题,分别为“了解不同地方的不同环境及不同出行方式”“了解交通规则,并自觉遵守,做到安全出行”“尊重不同的出行方式,建立多元文化意识”。由此,单元学习目标可确定为:(1)了解常见的交通工具,运用所学与同伴交流出行方式,倡导绿色出行;(2)认识和梳理交通标志及交通规则,制作交通安全海报,宣传交通规则;(3)感受与体验文化的多样性,归纳整理本单元所学知识,并倡导大家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基于此,本单元的作业目标可确定为:(1)学习、巩固并正确使用核心词汇和句型描述并询问出行方式,并作出得体应答和叙述;(2)加深对交通警示标志与交通规则的理解,运用核心句型谈论交通规则,并给同伴提出安全出行建议;(3)通过查阅中西方交通方式及规则的异同,培养多元文化意识。最后,立足教材,围绕目标,设计各课时作业(详见表1),整体性自然蕴于其中。

二、关注多样性

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求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还要关注多样性,即设计多种类型和多种形式的作业,使其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也能激发学生多样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

教师可以根据作业目标及内容,创造性地选择或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一方面,促进学生听、说、读、看、写等多方面语言技能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及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人教版小学英语(PEP)教材中Let’s try和Let’s talk两个板块的内容都以对话形式展开。对此,教师可以设计Listen and follow,Listen and imitate, Act in roles等听力和口语作业,让学生通过听音跟读,规范单词发音,或在模仿朗读扮演角色中养成良好的听读习惯,达到熟练运用目标语言的目的。针对每个单元的词汇,教师可以设计Make a plan, Make a chant, Observe and write等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完成制订计划、创编小韵文等练习。如此,不仅可以代替机械式的操练,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真实的语用情境中加深对词汇的理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针对教材中的配图短文和配图故事,教师可设计Make a poster, Create and write等作业,引导学生在画一画、做一做、写一写等丰富多样的作业中深化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促进语言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关注文化性

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习和运用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汲取文化精华,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2],且文化意识的培养贯穿各年段的教学[3]。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工具和载体,英语作业不能停留在词汇和句型的简单识记上,而要为学生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提供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英语作业时还要关注文化性。教师可以借助教材提供的显性文化知识,也可以依托其中的隐性文化内容来设计作业。

以人教版小学英语(PEP)三年级下册Unit 1 Welcome back to school!为例。这一单元涉及历史与地理文化,呈现了中国和主要英语国家(加拿大、美国和英国等)的国旗以及标志性建筑等内容。在完成这一单元的教学后,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查阅资料、收看节目、汇报分享三项作业。查阅资料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搜集更多国家的相关资料,包括国旗、国歌、代表性动物、标志性建筑等。收看节目是让学生通过观看《探索·发现》或《国家地理》等纪录片了解我国及其他几个国家的更多信息。最后的汇报分享,需要各小组通过制作PPT、绘画或手写记录等方式将相关信息进行汇总,再自选一个国家完成展示汇报,分享各自所得。

对于文化性的关注,可以使学生在作业中获取更多的文化信息,这对于学生理解单元内容、发展文化意识都有极大的帮助。

四、关注层次性

“个体差异性是学生在认知能力、情感差别、意志动向等方面存在的不同,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特有心理或生理上的特征。”[4]个体差异性的存在,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层次性,即改变“一刀切”的做法,综合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和能力层次,在基础类作业的基础上,设计巩固类作业和拓展实践类作业,让作业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基础类作业是面向水平一般的学生的作业,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获得基本能力,在减轻课业负担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语言的信心,增强学习语言的兴趣。巩固类作业是对基础类作业的提升和拓展,既强调掌握语言知识的重要性,又降低作业的重复性和机械性,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的作业,能促进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拓展实践类作业主要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学生通过具体实践进一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对于拓展思维、开阔视野等具有一定作用。

例如,人教版小学英语(PEP)六年级上册 Unit 5 What does he do?第三课时中,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了不同职业的词汇。为了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更好地掌握,教师设计的基础类作业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抄写有关职业的词汇,掌握它们的中文意思和拼写”;设计的巩固类作业为填词游戏,要求根据描述完成填空(具体如图1所示);设计的拓展实践类作业是“询问身边不同人的职业,做好记录,并尝试用英语描述他们的职业,形式不限,可以是表格、图画、卡片等”。

这三项作业的难度不同,依次提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掌握程度自主选择,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得到保护、能力得到展示、个性得到张扬。

作业改革不是片面地减少作业时间和作业量,也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取得好成绩,而是凸显作业的育人功能。关注整体性、多样性、文化性和层次性的作业,对于学生的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7,1,8.

[4] 肖正德.“减负”背景下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探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