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校本实践

作者: 王丽澄 徐萍

摘 要: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是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学校以“提高班主任专业化水平,促进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为方向,积极营造有利于班主任发展和进步的良好氛围,从办好“班主任节”、建好“班主任工作坊”两个方面,为班主任队伍建设赋能。

关键词:教师发展;班主任;工作坊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是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江苏省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以“提高班主任专业化水平,促进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为方向,积极营造有利于班主任成长的良好氛围,探索促进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设立“班主任节”:特别的日子,献上特别的关爱

为增进班主任对自身工作的价值认同,增强他们的职业幸福感,搭建师生情感沟通的平台,学校将每年的12月10日设立为“班主任节”。1210,谐音“要爱要灵”。“要爱”不仅是要求班主任爱学生,也是从学校层面明确了关爱班主任的工作重点。“要灵”则是指,身为班主任,“要灵”敏捕捉关键信息,“要灵”巧协调各方关系,“要灵”活处理班级事务。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学校会为每位班主任送上特别的关爱。

(一)“私人定制”的走心礼物

为了给班主任过一个有纪念意义的节日,我们精心设计了“班主任节”Logo。这个Logo将“班主任”三个字进行了重组和美化,融进了蜡烛和钢笔的意象;整体选用马卡龙配色,彰显班主任秀外慧中的气质,展现班主任多姿多彩的教育生活;外围的橙色象征着班主任就像一道温和的阳光,刻满星星的双手给予学生温暖和希望。

蜡烛,代表着教师的红烛精神:燃烧自己,照亮他人。钢笔,代表着班主任的修养能力: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钢笔写春秋。一双手,代表着班主任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托起班集体建设的事业和希望。星星,代表班主任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也代表着一群群灿若星辰的学生。“班主任节”Logo的设计彰显着对班主任这一职业角色的尊重,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班主任文化标识。

每年的“班主任节”,我们会为班主任定制专属奖杯,把班主任的名字刻在奖杯上,把班主任节的Logo印制在荣誉奖杯上、个人秀展板上,表达学校对班主任的认可与期待。

班主任用爱浇灌学生的成长,学生则用绘画的方式传递自己对班主任的喜爱。每年“班主任节”,学校还要求各班级亲笔描绘自己心中的班主任的形象,做成班主任的专属名片。简单而稚嫩的线条,鲜明准确的人物特点,加上精致的“私人订制”,是送给班主任最暖心的礼物。

精美的Logo、专属的奖杯、走心的漫画以及各种花式表白,不仅让班主任在忙碌的工作中感受到关怀和温暖,也激励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二)面对面的“名师问诊”

学校发展,教师为重,班主任则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面对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缺少引领的问题,每年的“班主任节”,我们都会组织“名师问诊”活动,邀请区域内的名师面对面解答班主任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疑问。班内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班主任无从下手——江阴市第一中学专职心理教师夏晓鸥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讲述了与学生沟通的有效方法,分享了诸多有实操性的小妙招。相关班主任将这些妙招用在育人过程中,成功解决了学生的心理问题。青年班主任自身发展遇到瓶颈,主题班会不会设计新颖的活动——无锡市德育工作带头人徐静校长依托幽默风趣的案例,分享了富有成效的方法,为班主任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有教师积极投身阅读与实践,获得了无锡市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名师问诊”活动为班主任的成长指点迷津,引导全体班主任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钻研班级管理专业知识,全身心地投入班级管理工作中。

(三)实打实的“案例解剖”

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有很多是共性的。为切实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学校德育处每年会重点收集相关案例,将其进行分类整理后,从中遴选出典型,在“班主任节”期间进行实打实的“解剖”,指导班主任分析原因,找寻对策。例如,面对大部分班主任提出的家校沟通效果一般这一问题,作为江阴市德育学科带头人,校德育名师工作室的王丽澄老师直击其中的难点与痛点,通过生动真实的案例呈现出“沟而不通”“情绪激化矛盾”等家校沟通中的问题,引发全体班主任的共鸣和深思。结合典型案例,王老师提出换位思考的“三部曲”,即“稳定情绪,不陷入各执己见的怪圈;冷静思考,澄清诉求背后的情感需求;寻找合理点,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共情”。有效的换位思考,能够最大限度赢得家长的信任、理解和尊重。班主任们有所领悟:提高沟通的有效性,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家校共育才会更有效率,更有价值,更有生机。

“班主任节”,为班主任们献上特别的关爱,让班主任感受到专业成长的迫切。班主任们以此为契机,把育人工作做得更有温度、力度和深度。

二、组建“班主任工作坊”:主题式、系列化交流,引领走上快车道

为了进一步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和治理水平,我们组建“班主任工作坊”,通过主题式、系列化的交流,引领班主任走上专业化成长快车道。

(一)主题论坛:我秀我的带班方略

工作坊每月都会召开主题论坛,邀请部分班主任分享自己的带班方略。他们梳理并阐述带班过程中的育人理念和具体做法,从班情分析、班级发展目标、实践做法和成效等方面,进行成体系、有特色、讲实效的“现场秀”。

做了十几年高年级班主任的贾老师总结出了带班育人的12字方略:遇见星,追逐光;成为星,散发光。提到班集体建设的经验,陈老师觉得班主任要像水一样,不断给予学生营养,滋养学生心灵,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基于此,她将带班育人方略确定为以“水”化人,助幼木参天。方老师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心理特点,制定了“葵花班”的专属带班方略:借葵花文化,创温馨班级;融葵花精神,创特色管理;用仁爱之心,润“葵花”心灵;用多元课程,助“葵花”成长……

一个个鲜活的带班方略,给班主任们带来诸多启发。他们纷纷将自己的育人智慧与方法提炼成独特的带班方略,形成自己的育人经验。

(二)故事分享:我写我的育人故事

班主任对亲身经历的印象深刻的教育事件以故事的形式进行叙述,从而揭示班主任工作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这就是“育人故事”。写好育人故事,是班主任自我成长的沉淀过程,也是学习提升的过程。

工作坊要求班主任将平时教育工作中的点滴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梳理自己平时工作中的教育故事。在一次班主任育人故事分享会上,苏老师分享了她的德育小故事。学校的“后花园”出现了“拈花惹草”的现象,她对学生多次口头教育,效果却不明显。苏老师买来盲盒花籽,当作奖品分发给学生,并且自己带头播种、浇水、施肥。学生看在眼里,纷纷参与。在见证了自己播下的种子发芽、长大后,他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这些花朵和枝叶,再也没有出现不文明的现象。苏老师用巧妙的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会劳动、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育人故事,彰显了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体现了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情怀,也促使班主任学会反思,进一步学习。在写育人故事的过程中,班主任成长了自己,影响了他人,成就了教育。

(三)专业阅读:我学我的管理妙招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班主任工作坊”以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为切入点,定期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共同学习管理经验,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比如,读完《班主任专业成长》,大家都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刘老师在阅读中意识到自己在班级管理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要更加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努力成为他们值得信赖的朋友和引路人。韩老师深刻领悟到班级管理的精髓:班级里所有的大小事都要有人去分管落实,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为班级贡献力量,要真正做到“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

工作坊中的阅读分享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激发了班主任实践工作最优化的激情。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班主任工作坊”成为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多维平台。多位班主任获评江阴市德育能手、德育新秀,并在无锡市、江阴市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