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习作教学中的动作描写训练

作者: 张元国

例谈习作教学中的动作描写训练0

摘 要:动作描写是指刻画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有不少和“动作描写”有关。动作描写是习作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针对动作描写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动作写准确、写细致、写饱满,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一是注重动词的积累与运用,二是强调挖掘相关要素,三是引导关注周围人、周围物。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指刻画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熟练掌握动作描写有利于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使叙事过程更加引人入胜。[1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有不少和“动作描写”有关,如“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等。动作描写是习作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动作写准确、写细致、写饱满。

一、注重动词的积累与运用,把动作写准确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在阅读时,往往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在了解故事内容上,而忽略对词语的品析和积累。关于动作描写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相关动词,然后准确地运用。

在积累动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圈画批注的方法,即在阅读时圈画出文章中的动词,并挑出一两个自己喜欢的动词作批注,进而感受相关动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对动词进行分类积累,或以活动归类,如描写跳绳、跑步、拔河、做手工等不同活动的动词,或以某个身体部位归类,如描写手部、眼睛、嘴巴等不同部位的动词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走进动词家园”的语文实践活动;等等。由此,丰富学生对动词的认识,帮助学生积累动词。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品读、比较等方式在语言文字中“走个来回”,进而感受相关动词表达的魅力。如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中母亲给钱让我买书的描写:“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我引导学生梳理课文重点语段,从母亲工作忙碌、挣钱不易、乐意给钱等方面感受母亲给钱时动作的迅速、干脆,从而体悟出母爱的深沉和伟大。我们还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从课文或课外读物中选择一些印象深刻的动词进行品析。除此之外,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举行动词品鉴交流会,对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颁发“品鉴大师”的荣誉证书,以资鼓励。

积累是为了运用。提高学生准确运用动词的能力,可以从模仿迁移出发。例如,在四年级上册《麻雀》一课的教学中,我启发学生抓住麻雀的几个动作,对“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这句话进行品析。在品析中,学生从作者对“飞、落、挓挲、尖叫”等动词的精准运用中,真切感受到老麻雀面对猎狗时内心的恐惧、紧张,也体会到老麻雀的勇敢和母爱的伟大。接着,我让学生进行小练笔,从“紧张、伤心、无精打采、兴致勃勃”等词语中选择一个,联系自己的生活尝试运用合适的动词描写一个生活场景。一位学生这样写道:

“哎,猴哥,你等等我。”电视机里传来八戒的声音,刚才还在玩积木的弟弟突然停下手中的“活儿”,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兴致勃勃地向电视机直奔过来。

习作片段中,“停、爬、直奔”等动词的运用,生动再现了弟弟兴致勃勃过来看电视的场景。

动词的积累与运用彼此关联、互相成就。注重动词的积累与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词意识”,为动作描写打好基础。

二、强调挖掘相关要素,把动作写细致

声音的要素包括响度、音调和音色等,动作也有相应的要素,如力量、速度、节奏、过程、方向等。有些词语能够凸显动作的要素,如表示速度的词语——迅速、一骨碌、缓缓、飞快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体会这些凸显动作要素的词语。

例如,三年级下册《燕子》中“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一句,“由……到……”写出了燕子“飞行”的轨迹,和“叽的一声”配合使用,突出了燕子飞行速度之快,写出了燕子轻快、灵活的飞行特点。四年级下册《黄继光》中“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一句,“突然”一词把黄继光站起来时的速度和力量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一个为了国家和人民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傲然屹立在读者眼前。五年级下册《军神》中“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一句,“紧紧”一词体现了动作的力量要素,强调手术时刘伯承“抓”白床单时力气之大,突出他顽强的铁汉形象。

将这些凸显动作要素的词语和相关的动词结合起来进行动作描写,能让动作描写更加细致,获得更好的表达效果。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梳理动作的相关要素,进而丰富动作描写。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要求:“选择一个词语,仿照例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它。”提供的词语有:害怕、生气、自豪、快乐、着急、伤心。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仿照例句“妈妈一走,我就把屋里所有的灯都打开,然后钻进被窝,蒙上头,大气儿都不敢喘”,尝试在动作描写中融入相关的要素把“害怕”写具体。

以下是部分学生的创作:

妈妈一走,我立刻把屋里所有的灯都打开,然后钻进被窝,轻轻地蒙上头,大气儿都不敢喘。

妈妈一走,我迅速把屋里所有的灯都打开,然后像受惊吓的小兔子钻进被窝,蒙上头,大气儿都不敢喘。

妈妈一走,我飞快地打开了灯,吱溜一声钻进被窝最里边,小心翼翼地蒙上头,大气儿都不敢喘。

可见,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厘清动作的相关要素,引导学生理解动作要素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有利于帮助学生把动作写细致。

三、引导关注周围人、周围物,把动作写饱满

人的动作往往是带有某种目的的,做出的动作一般都有相对应的接受“对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动作的“对象”,写出某一个或几个动作对其产生的“结果”。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行为也常常会受到周围人和物的影响。反之,我们做出的动作除了动作的接受者——动作的对象受到影响,周围的人和物同样也受到影响,而产生相对应的“结果”。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进行动作描写时,要求他们抓住周围人或周围物展开描写,把动作写饱满。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关范例,如:“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去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一段中,作者抓住翠鸟捉鱼时的一系列动作展开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翠鸟捉鱼时动作的迅速、敏捷。除此之外,作者还别出心裁地对翠鸟捕鱼时周围的物体——苇秆和水波进行描写,写出翠鸟捕鱼时对其造成的影响,如此,让读者进一步感受到翠鸟捕鱼技艺的高超。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时,有学生写拔河比赛。为了突出比赛的激烈,我引导学生用表格梳理出比赛时的对象,重点关注周围人和周围物(见表1)。

梳理之后,学生进行“动作描写”的练笔,以下是一位学生的创作:

比赛开始,双方拉开架势,我们班同学率先发力,大家身体后仰,双手紧紧地握住绳子,拼命地往后拔。绳子越绷越紧,直直地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来回移动着。对手也不甘示弱,他们或闭着眼睛,或鼓起腮帮子,嘴里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两个班级观赛的同学都安静下来,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绳子的走向。此刻,风也停了,空气似乎凝固了。

从学生的创作可见,在写出动作对象的基础上,具体描摹周围人和周围物,能让动作显得更加饱满,也让读者能更深切地感受到比赛的激烈。

动作描写是描写的一种,要把作文写生动,还要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开视野,学会观察,让描写更灵动,更有画面感。

参考文献:

[1]赵敏.如何进行动作描写[J].好作文,2024(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