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
作者: 刘延坦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变化需求,创新成为时代的主题。初中是学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初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巧用信息技术
新课改指出,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情景中开展教学活动。初中物理课程是带领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课程,很多教学内容都与自然界的客观事物或者客观规律有关,但并不是所有的客观事物都是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的。教师要学会创设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已成为现实,并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该巧妙利用信息技术,将初中物理实验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证明大气压强存在实验”之前,教师可以事先将本节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引导学生利用微课预习要学习的实验。通过学习微课视频,学生知道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有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了解两种气压计的优势和劣势,知道在何种情况使用何种气压计。通过学习微课视频,学生了解了托里拆利实验所需要的实验仪器,明白了此实验的操作步骤,对本节实验有了整体上的把握,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为后续的实验教学提供了基础。学生利用微课视频进行课程预习,对物理实验有了整体的掌握,有利于后期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合作学习
21世纪是合作共赢的时代,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要从学生时代培养。在新课改下,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学创新,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教师可以先将本班的学生进行分组,四名学生分成一个学习小组,第一名学生准备酒精灯、温度计等实验器材,第二名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第三名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第四名学生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组织讨论,得出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进行汇报。通过合作学习,改变了从前一个人做实验的局面,让学生体会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创新方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还能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三、情景导入
初中时期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对物理实验中很多知识的认识较模糊。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导入教学情景,促进学生理解物理实验知识。
例如,在教学“溶解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制作糖水的情景,并提问:“同学们,我们在制作糖水的时候,怎样才能让白糖快速‘化’到水里呢?”有的学生说用热水,有的学生说加水。通过教学情景导入,学生更能够理解所学的实验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四、自主设计实验
物理实验对初中生认识自然、认识世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验步骤都是教师定的,比较单一,这就使得学生一味地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现象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非常普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物质密度的测量实验,想一下我们可以选择哪些物质作为实验对象呢?在进行这个实验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到哪些实验器材呢?为了能够准确地测量物质的密度,我们需要进行怎样的实验步骤呢?”教师的问题由浅到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最终确定实验对象、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这个实验;学生在思考的同时也可以融入自己的想法,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删减或者增加实验步骤,从而可以更好地完成实验,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步骤,既加深了学生对实验课程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改是我国教育体系发展的必经之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教师应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合理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巧用信息技术、合作学习、情景导入、自主设计实验等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
(作者单位:济宁市实验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