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真正的世界

作者: 段猛猛

题记:这篇文章源于我在生活中见到的两件说小又不小的事情,有和我相关的,也有和我无关的。

一件发生在学生的身上,他因每天玩手机游戏到深夜,渐渐对学校里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这是与我相关。

另一件是在饭馆见到的。那些正在吃饭的、等着吃饭的孩子,或是看视频,或是打游戏,或是聊游戏。嘴里说的也净是成年人不能说,也不想听的话,但却从孩子嘴里吐出的话。——这算是与我无关的。

和我有关的,我不能不理睬;和我无关的,不见得今后也和我无关。于是,我便萌生了写这篇小文的想法。

救救孩子!1918年,鲁迅先生在他的作品《狂人日记》中发出了这声嘶力竭的呐喊,以痛斥那吃人的社会。一百多年过去了,可那吃人的东西却从未走远。

我的世界和我眼中的世界并不是同一个世界。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将世界装在了一个小小的匣子里。匣子里的世界成了我们的世界,我们的世界也被关在了这小小的匣子里。

吃饭时,我们抱着这个匣子。睡觉时,我们要搂着这个匣子。我们在这个匣子里交友,在这个匣子里游戏。我们看着这个匣子笑,也看着这个匣子哭。没有了这个匣子,我们便如同失去了魂魄,握着这个匣子,我们的心神才能安定。

这匣子既然是大人的乐园,自然也能成为孩子的乐园。孩子不吃饭时,打开匣子便爱吃饭了;孩子乱跑、乱叫时,打开匣子便不跑、不叫了;大人玩匣子时,也给孩子一个匣子,便不吵不闹了。

看来,匣子能够解决一切烦恼,让一切困难迎刃而解。于是,匣子成了大人看孩子时必不可少的法宝,孩子的眼里便也离不开了匣子。吃饭不能没有匣子,睡觉不能没有匣子;走路时想着匣子,上学时念着匣子。眼里只有匣子,心里装的也只有匣子。匣子是一切,匣子里的一切成了世界的一切。

有人说,这匣子带来的不全是坏处。这话不错。的确,通过这小小的匣子,我们看到了不少稀罕东西,用“开了眼界”评价它也是不为过的。不过,让我们开眼界的有好的东西,也有坏的东西。但好的东西往往平凡而朴素,不懂得如何吸引人的眼球;坏的东西却深谙此道,打扮得“花枝招展”,让人看了又想看。人们呢,又喜欢一些光鲜的、奇怪的,不管是好、是坏的东西。坏的东西知道自己被喜欢,便设法让自己变得更坏。于是乎,匣子里坏的东西便越来越多,我们眼中的世界坏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多。眼里的世界终于成了脑里的世界,脑里的世界最终又变成了世界。大人见过真的世界,尚可辨别,孩子从未真正认识世界,便无法辨别。于是,孩子的世界便成了搔首弄姿的世界,成了秽语满天的世界,成了张牙舞爪的世界,成了“家人们”“亲人们”“老铁们”的世界……孩子的世界有很多,但唯独没有了阳光照耀的世界。

孩子的世界成了这样的世界,那么我们的世界、未来的世界将会成为怎样的世界?抱着匣子看世界的诸君,请你放下匣子里的世界,用几秒的时间看看我们的世界,想想我们的世界,也给孩子一个真的世界。

(作者单位:邹城市中心店街道付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