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孩子问题现象背后的真相

作者: 王秋柱

一个生命降生到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天使来到人间,他们是爱的化身,从出生到长大会不断出现各种问题,父母大多是出现问题千方百计解决问题,殊不知,问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为什么会出问题呢?问题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呢?下面的笔者通过亲身经验对此进行简单阐述。

笔者所在学校有一名学生让笔者印象深刻,10岁的女生周某某,是一名四年级学生。她身高1.55米左右,身材瘦削,身着整洁的校服,面容苍白,眼神迷离。她的父母四年前离婚,现随母亲一起生活。一年前,因为抚养费问题,由母亲作为监护人代周某某向其亲生父亲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调解结案,基本与亲生父亲断绝来往。亲生父亲现已经再婚,并生育一男孩。

周某某自幼聪明、活泼、可爱,小学一、二年级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自三年级下半年成绩开始下滑,性格变得内向、孤僻,沉默寡言,晚上有时从睡梦中惊醒,情绪也变得易激惹、焦躁不安,情绪起伏异常。有时出现歇斯底里症状,恐惧情绪加剧。2023年3月7号、3月14号、3月21号分别找心理咨询师咨询过三次,效果并不明显。其母亲于同年4月15日陪同她一起到学校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通过三次咨询,周某某的以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通过与周某某及其母亲刘某某的交谈,结合周某某的自述、咨询师的观察,初步认为周某某的“神”是散的、模糊的;“气”是贫乏、失衡的;内心的心理能量是衰减的,与身体急剧发育是严重失衡的;社会支持缺乏力量等问题。上述周某某出现的各种症状,仅是表象,并非是问题的实质。原因可能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与亲生父亲关系的破裂,断绝了父女关系能量的注入及健康性格的铸造。其次,自身能量严重不足且性格偏执的母亲不能给予周某某足够的成长力量,无法给予周某某足够的爱与心理支持。再次,周某某因为年龄幼小,缺乏社会阅历,对人、对事的看法不够全面,难免偏执,在母亲不断诉说父亲诸多缺点与不足时,加深了其对父亲的这种仇视,然后又将仇视投射到其他的人际关系中,导致自身心理能量严重不足。

对此,学校相关心理辅导教师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思路与方法。建立关系,融洽感情。由于辅导教师就是周某某的心理健康课老师,平常师生关系相当融洽,笔者介绍了自己的名字及谁给笔者起的名字和对笔者的希望,她也讲述了她的名字,当讲到父亲给她起的名字,说出她名字的内涵与父亲对自己的期望时,她表现出很喜欢自己的名字的状态。很快周某某紧张、拘束的情绪便有所缓解。看得出,在周某某的内心与潜意识里还是接纳父亲的。

绘画探索,情节显露。咨询师拿出一盒彩笔和一张纸,让周某某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十分钟后,经过多次修改,她完成了一幅与母亲放风筝的图画。通过周某某对图画的解读,咨询师了解到周某某十分留恋幼年时的生活,对母亲过度关注与关心,时刻诚惶诚恐,对父亲恨之入骨,谈到亲生父亲情绪有点激动,语速加快,呼吸急促。

咨询师稳定了周某某的情绪后,引导她并与其共同完善了她的画,父亲的加入,让周某某从开始的拒绝到后来的接纳,从初始她父亲的面目狰狞到后来的和蔼可亲,从初始的孱弱瘦小到最后的斯文圆润,她的情绪明显好了起来,说话也越来越响亮、有底气,从心底溢出的愉悦洋溢在脸上,与刚进咨询室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变。

共同探讨,寻找焦点,角色互换,正向引领。咨询师让母亲谈一下对父亲的看法,在她母亲悲愤地控诉“罪状”时,咨询师适时打断了控诉,说了一句“你当时很勇敢,嫁给了这样的一个人”,她母亲立刻停止了对周某某父亲的指责,慢慢地低声说出“她爸爸当初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咨询师顺势引导周某某母亲回忆与周某某父亲在大学恋爱、结婚时的浪漫时光,孩子出生时夫妻二人的喜悦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此时,周某某母亲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周某某此刻的表情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此环节,让周某某母亲明白孩子父亲并非一无是处的人,并非一开始就是这样,促使她开始反思自己,也让周某某明白父亲曾经也很爱她,并非一个十恶不赦的恶人。

放大焦点,行动验证。结合前面环节的铺垫,咨询师开始让周某某自己寻找父亲的优点,并不断放大,像“滚雪球”一样放大其父亲的优点。在周某某对父亲仇视情绪缓解的基础上,尝试采取相应的行动加以验证,告诉周某某能否主动在适当的时候给其父亲打个电话,问候、祝福一下父亲,询问一下父亲的近况。

最后,经过了近一个月的心理辅导,周某某的身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她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开朗,情绪的表达、控制也越来越好,人际关系也越来越融洽,恐惧情绪明显减缓,在班上也结交了许多新朋友。

通过笔者的经验总结发现,孩子是家庭最好的镜子,在家庭中,没有人是孤岛,孩子就是家长最好的映照,问题孩子的思维、情绪、行为背后,映射出家庭关系序位的错乱、家庭关系的纠结以及家庭重要人物被家庭系统所忽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不要将问题集中在孩子身上,希冀孩子做出改变,而应该反观自己及自己的家庭系统,就会发现问题的端倪,如此,家长才能知道如何调整自己,如何支持孩子。

(作者单位:滨州市滨城区凤凰城小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