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作者: 张文珺

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不断发展,即让每一朵花都开放,让每一只鸟都歌唱,教师必须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每一位学生。“赏识”是一种神奇而又普通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新鲜而又古老的教育方法。

然而,即便在教育观念不断改革的今天,赏识教育也始终得不到广泛应用。究其原因,师道尊严是罪魁祸首。沿袭几千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三纲五常”“严师出高徒”“严是爱,松是害”的思想使得学生唯唯喏喏于教师的权威,而教师必须不苟言笑以维护“权威”,唯恐在学生面前出错而贻笑大方。其实,教师更应该牢记“三人行,必有我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学生更喜欢微笑着走下讲台的教师,更喜欢得到赏识,创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

一、赏识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一)赏识是改正学生缺点的最佳手段

莎士比亚曾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真心赏识学生,就如一剂甜甜良药激励学生。它能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树立信心。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笔者班内有一位学生经常迟到,追问原因他也不肯说,只是低着头。多方了解,才得知学生有睡懒觉的习惯。为此,笔者给他定了一个目标:这个星期允许他迟到三次,下个星期允许他迟到两次。每当他有进步,哪怕少迟到一次,笔者也会及时地对他加以肯定、鼓励,让他相信自己有改变睡懒觉习惯的能力,学生肯定能很快地改变他自身的坏习惯,然后逐渐提高目标,循序渐进,最终改掉睡懒觉的坏习惯,同时也带动了其他方面的进步。

(二)赏识是学生不断奋进的动力

对待优秀的学生,教师的赏识不但可以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且还可以引领他们从成功走向成功。对待学习不费力的学生,笔者经常对他们说:“你能把语文、数学书读得很好,其他的书肯定也能不费力地读好。”学生得到肯定与鼓励,就会更喜欢学习了。学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找书读,笔者也会协助他们,从图书馆借书给他们读,使他们的知识面不断丰富,带动了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赏识是人不断奋进的动力。多一些赏识,你的学生就多一个机会成为牛顿,成为爱因斯坦。赏识就如一缕阳光,照亮了学生的心田,学生因它而灿烂。希望每位教师都能让平凡的教室里撒满赏识的阳光,让学生在赞许的雨露中绽放笑脸。

(三)赏识让学生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人的一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样也充满了荆棘。学生有时难以凭借自身的力量摆脱困境,那就需要教师的帮助。这时,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困难和错误是无法回避的,必须勇敢面对和改正。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解决不了困难的方法有所肯定,不能全盘否定。

二、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赏识教育

(一)表扬不可过频

赏识不是一味表扬,避免助长骄傲心理,使自尊心变得脆弱,不堪一击。教师希望学生的行为已经成为稳固习惯时,表扬的力度就应该减弱。否则,就会使学生对教师的表扬失去兴趣,甚至厌烦。

(二)表扬不可一味夸张

表扬的语言要多样化,针对具体事情确定表扬的语言,不能千篇一律“真棒”“真好”。教师要根据行为的期望值大小决定表扬的力度,要让表扬有一定的梯度。同时,不能一味地夸张“你太了不起了”“你太厉害了”,否则会使学生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不用再进一步努力了。

(三)表扬一定要真诚

学生虽小,但也能听出表扬的真实与否,那些为了赏识而给的赏识,并不能取得积极效果,还可能适得其反,使学生误认为取笑。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自内心地去赏识学生,关心他们的点滴进步,从心底里为他们的进步而欣慰,给予及时、恰当的肯定和激励,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学生更上一层楼。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予以纠正和引导是必要的,只要方法恰当,态度真诚,学生完全可以接受。一味批评或赏识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要善于发现并赏识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恰当的肯定和激励,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师不仅仅是课堂的导演和主持,还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正确、深入的点拨和指导,有义务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而决不仅仅是学生意见的简单欣赏者、总结者。学生需要教师的赏识,更需要有针对性的教育。

以上是关于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几点认识。赏识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极好武器,运用好赏识的武器,以成功带动成功,以优点克服缺点,必将有力促进学生的成长,使学生由自信走向自强!

(作者单位:日照市东港区第五小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