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膳食:孩子成长的健康密码
作者: 宋佳霖研究表明,幼儿时期的营养摄入与大脑发育密切相关,良好的营养摄入可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促进神经元的生成和连接,从而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体格,提高智力水平,增强孩子的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吃饭无“小”事,让孩子吃得健康、吃得营养是家长最关心的头等“大”事。本文将从科学的角度,揭示孩子健康成长的营养密码,传递营养知识,推广均衡膳食,帮助大家为孩子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形成良好饮食习惯,让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一、科学搭配——保障儿童营养均衡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所需的三大营养素,对幼儿的身体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体特点和营养需求,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的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的标准及幼儿生长发育需求,在这些营养素的摄入中,平均每天不重复的食物种类数达到12种以上,每周达到25种以上。如谷类、薯类、杂豆类平均每天3种,蔬菜水果类平均每天4种,禽、畜、鱼、蛋类平均每天3种,奶、大豆、坚果类平均每天4种,才能确保幼儿摄入足够的营养。
蛋白质可以促进肌肉生长和修复、支持骨骼发育、帮助维持血糖平衡等等。幼儿每日蛋白质需求量约为每公斤体重1.2~1.5克。如一名体重15公斤的幼儿,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在18~22.5克之间。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选择,包括肉类、鱼类、坚果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同时,也要注意控制孩子的饮食量和质量,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脂肪可以提供能量、促进骨骼发育、支持神经系统发育、增强免疫力。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脂肪对幼儿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但是过量的脂肪摄入也会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因素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确保孩子获得适量的脂肪和其他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可以为身体提供能量、促进脑部发育、增强免疫力、促进肠道健康。应选择优质的碳水化合物来源,如全谷类食品、水果、蔬菜等,避免过多食用高糖分、高脂肪的加工食品。
通过多样化的蔬菜和水果摄入,可以确保幼儿获得充足的维生素C、维生素A、钙、铁等关键营养素。每日蔬菜和水果摄入量要分别达到150~200克和100~150克,且应尽量选择不同颜色和种类的食物,以获取更全面的营养素。
二、注重营养——构建儿童健康防线
充足的营养摄入能够为机体构筑起坚实的天然屏障,抵御病毒侵袭。营养不良会对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免疫力下降,不利于孩子的早期综合发展和疾病防治。
维生素A和维生素D是提高儿童免疫力的关键营养素。维生素A参与了人体免疫系统成熟的全过程,能够改善细胞膜的稳定性,维持黏膜屏障的完整性,是免疫力第一道防线的守护神。
维生素D则起到调节免疫应答的作用,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的效能。然而,我国6个月至14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与不足比例高达47.98%,以边缘型缺乏为主。这一数据提醒我们,加强儿童维生素A和D的补充刻不容缓。在食物选择上,动物肝脏和深黄绿色蔬菜、水果中维生素A或维生素A原(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但由于动物肝脏的味道不易被孩子接受,因此深色蔬果成为更合适的选择。尽管这些蔬果中的类胡萝卜素需要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才能发挥作用,转化率不足8%,但通过多样化的食物搭配,仍可满足孩子的日常需求。
除了维生素A和D之外,蛋白质、铁、锌、维生素C等其他营养素也对孩子的免疫力有重要影响。蛋白质是构成免疫细胞的基础物质,而铁和锌则参与免疫细胞的生成和功能发挥。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保护免疫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害。因此,家长应确保孩子饮食均衡,在实际饮食安排中,多让孩子食用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同时,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也应占据餐桌的重要位置。此外,全麦面包、燕麦、糙米等高纤维素食物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有助于肠道健康,进而促进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
三、主动进餐——培养儿童对食物的尊重与感恩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食物,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对食物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对食物的敬畏之心。引导孩子参与食物的准备过程,亲身体验食物的来源和制作过程;讲述食物的故事,让孩子了解食物的来历;通过语言和图片介绍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让孩子了解食物对身体的重要性等等。
科学膳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更是为了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营养观念。同时,科学膳食还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提高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重视科学膳食的重要性,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均衡的饮食环境,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茁壮成长,迎接未来的挑战。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营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