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减”让教育“返璞”,让学生“归真”
作者: 李想平邑县白彦镇中心校把成长教育作为办学总体目标,本着“减量、提质、增效”的原则,以学生素质为中心,以课堂为阵地,以作业为抓手,以课后服务为依托,以提高质量为教学管理的核心目标,遵循规律,敬畏课堂,减负增效,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品牌化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
一、建设高质量课程体系
严格落实新课标,开足开齐各类课程,优化任课教师配备。在保障语文、数学、体育等学科专任教师数量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教师,设置道德与法治、劳动、信息科技等学科专任教师,强化科学课程管理,组建科学研究团队,夯实科学教育质量。
实现校本课程与课后服务课程的关联共生。围绕成长教育构建课程体系,五育融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是形成可循环、开放、以学生为本的多元化德育课程体系。二是拓展学科课程、丰富课后服务,形成多样态校本课程群。三是擦亮科技品牌,构建小院士科创课程体系。在科学、信息科技基础课程上,充分利用课后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实验校建设等途径,建构拓展课程、特色课程,培育具有科学家潜质的科技达人。
二、高水准的课堂教学与评价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教育质量体现,课堂学习质量是学生学习水平的体现。
(一)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打造生本课堂
学校致力于生本课堂改革,落实自学、助学、成学、延学“四学”模式。通过“优师工程 聚力成长”青年教师生本课堂大比武,规范课堂学习模式。用心要求注重细节,“五课亮相”检验生本课堂实效(“五课”指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
加强推门听课,诊断把脉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学管理干部在教学中的治理、研究、指导作用,掌握教情和学情,从而有效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全面工作,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改进教研活动,提升研究实效。各学科教研服务于课堂,建立集体备课、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听课、评课、说课、反思、二次备课、个人研修主题分享的教研模式,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同时,每月开展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参与课堂听课、全方位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建言献策。
(二)分层作业精准设计,提升作业质量
一是学政策明政策。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领悟“双减”政策、“五项管理”政策,学校逐级落实、逐层管理。二是分层布置作业。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学业水平和学习能力分层布置作业。突出学校作业设计的新思考,形成基础+易学、综合+成学、反思+延学的作业模式。三是每日作业公示。班主任调控总量进行公示,确保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其他年级一小时内完成。四是优化作业反馈。每天根据学生的书写效果,通过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每月开展教案、作业检查,了解各班作业设计、批改、反馈的情况,并纳入对教师的考核评价。
同时,学校还应探索学科素养评价,开展多学科融合评价及主题项目式学习,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平邑县白彦镇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