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策略分析
作者: 杨春青小学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学科,它在提高人文素养和学生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育应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其教学效果。笔者根据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意义,并根据自己的实践体会,讨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单元教学的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质量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大单元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作用
首先,就语文教育制度而言,大单元教学加强了语文知识的内在关联,使语文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得到极大提升。与分课式相比,大单元教学更强调了与课文内容的联系,目的是通过对多元主题进行精炼,以提高学生整体素养,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大单元教学不但加强了语文教学之间的内部关系,同时也加强了各种教学资源的相互关联,对建立一个系统化的语文教育体系十分有益。
其次,从学生的总体发展出发,大单元教学注重的是整体性与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整体内容,学生自主总结、自主学习,并结合自己的兴趣进行扩展。从而使学生的概括、思维、自主学习等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大单元教学不仅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以单篇文本为基础,确定单元的主题
要实现语文大单元教学,必须从小单元开始。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自己的指导作用,根据每个单元中单篇课文的具体内容,发现其在内容与方式上的相似性,进而确定单元教学目标与方式。
首先,要从单元的总体出发,按照课文的主旨构造单元的主题,使课程的教学目标得以确立,为保证单元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理论依据。
以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为例,本单元以《遨游汉字王国》《汉字真有趣》《我爱你,汉字》为主要内容,通过文章的标题,可以清楚地了解汉字的文化。教师可以将三篇课文进行整合,使汉字的学习更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使其达到基本目的。
其次,要注重语篇类型,依据课文的具体表现方式,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以加强单元内容的相关性,充实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第二单元时,该单元重点介绍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四篇文章,都是以小说为题材,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了解文章的大意,加深对文章的记忆与领悟。
(二)突出单元教学目标,加强单元间联系
教师要注意增强单元内部的相互关系,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实践中,教师要把单元教学目标的相似处和共性相结合,把它当作大单元教学的一个突破口,建立起一套整体的知识系统,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三单元的内容是汉字,而第一、四单元的内容则是古诗词,这两个单元都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把汉字和诗词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写作类型把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结合在一起,分别从人物刻画的视角出发,给学生讲解不同的写作方法和技术,使学生能够运用在写作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由于大单元涉及的领域很广,所以教师要在整体上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找准差异化的教学目标。
(三)综合有关的教育资源,扩展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注重课堂内外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把有关的课后学习资源进行整合。既能拓展课程的内容,又能把生活化教学目标贯彻到课堂上,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把《祖父的园子》一课作为大单元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在童年的主题上多搜集一些课外阅读资料,并根据这些资料进行写作,写出有关童年的文章,既可以使大单元教学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又可以达到基本的目的,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课余时间举办“我的童年”演讲大赛,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回顾自己的童年,加深学生的情感认识。
(四)整合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大单元教学中,不仅可以运用单元导语紧紧抓住单元主题进行细致的设计,还可以运用学习方式,把学习的方式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独立学习。在整合学习方法设计单元教学时,应注意将教学内容与学习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选用适当的学习方法,注重学习的进程,以达到单元教学的人文目标。如小学五年级第六单元是以“舐犊情深”为主题,有《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篇文章,均以亲情为题材。
综上所述,大单元教学不但加强了语文知识的内部关联,更有助于从总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要充分理解大单元教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把大单元作为核心,既要加强单元的内部关系,又要进行扩展,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为语文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打下坚实的根基。
(作者单位:冠县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