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阅读文化 创建书香校园
作者: 赵静
巍巍泰山,峻极冲天,绵延齐鲁之间;岱宗脚下,风光旖旎,独蕴天地灵气。泰安市泰山区泰前办事处岱道庵小学坐落于壮美的泰山脚下,是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创建的十五处“武训小学”之一,占地14亩,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生1900余人。
学校致力于书香校园建设,提出了“你想卓越吗?那就读书吧!”读书口号,确立了“养成读书习惯,营造书香校园,传承优秀文化”读书梦,打造了读书教育品牌,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书香校园”“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山东省绿色校园”。
一、基础保障,校园满书籍
学校成立由校长李成水领导的“读书工作研究会”,健全工作机制,由副书记赵静主抓“书香校园”建设,把学生读书、教师读书、家长读书“三位一体阅读”纳入学校工作的日常管理。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阅读环境建设,精心打造“书苑、文化长廊”等文化景观,精心布置以“读书”为主题的楼道文化和楼梯文化。建有市级示范性图书室,人均图书30余册;建有高标准阅览室,由专职教师管理;建有书吧、书香斋、书苑、绘本馆等读书场所,学生自主管理,全天开放。
二、知行合一,校园满书韵
学校总结了“1+X”读书方法,确定了“小学阶段至少读200本书”的读书目标,固化了“晨读、午读、闲读、晚读”四读时段,通过 “基础保障、制度推进、校长引领、活动推动、家长带动”五大举措,形成了“学校荐书、学生读书、学生背书、学生讲书、学生写书、学校测书”六书机制,实现了“多读、多背、多写、多讲”读书局面。
教师带头,引领读书。李成水以身作则,坚持天天读书、写日志,坚持每天与书友午读,坚持每周校长共读,坚持每年与学生赛书。学校定期开展“教师读好一本书”活动,先后推荐了 《我的教育故事》《与孩子共读共书》《给教师的建议》等37本书。2023年,教师年人均阅读量18.5本。
分层指向,指导读书。学校将“1+X”读书法细化为“一查二画三写”三个阶段,采取“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阶梯方式推进阅读。制定《1~5年级必读书目单》,每月举行全校“整本书阅读”磨课活动,提升教师阅读指导水平。
活动推动,助力读书。学校把四月份和十月份定为读书月,定期开展岱小讲坛、花样诵读大赛、“我的一本课外书”讲书比赛、名人传记系列活动、泰山文化系列活动等。同时,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县、市各级征文、演讲、诵读活动,大力推广“山东全民阅读在线”数字平台和“悦读·成长”计划,多名学生获得“省级书香少年”称号。在2024年第四届“山青之星”演讲比赛中,学校三年级学生时婉婷荣获山东省一等奖。
三、携手读书,校园满故事
(一)与教师携手,书香满校园
学校重视书香班级建设,制定《学校读书工作量化考核表》。在学校的推动下,涌现出一个个读书氛围浓厚的书香班级,一批批志同道合热爱读书的书香教师,一群群痴迷读书博学睿智的书香少年。校园里每天都流淌着奔腾不息的阅读河流,每天都发生着令人忍俊不禁的读书故事。
1.学校读书故事之第一个书香班级
2013级2班,是李成水倡导海量阅读以后受益的第一批学生。2017年,这个班被评为“泰山区书香班级”。这个班的学生在小学五年间进行了大量阅读,在毕业时不仅95%的学生达成了小学期间读200本书的目标,还在古诗文背诵和创作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一年级读背了系列儿歌;二、三年级读背《古诗古韵》;四年级读背《读论语学成语》;五年级读背《小古文》。“熟读诗文三百篇,敢于下笔赋诗文”。在教师的指导下,班里的学生创作了多篇充满童趣和韵味的小文,还在很多媒体上刊载发表。
2.学校读书故事之小书虫蜕变记
二年级有一名学生叫小喆,上课常常钻到桌子下面,让许多教师头痛不已。后来一位教师发现他爱读书,常常读到痴迷,于是便经常表扬他。这下,他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光,一下课就告诉教师和其他学生自己读了哪些书,骄傲地炫耀自己家里的书多得放不下。二年级第一次赛书时,他以224本高居班级读书榜榜首。捧着金灿灿的奖状,小喆高兴坏了,自此,他完成了人生的蜕变,变成了一个行为规范的小书虫。
(二)与家长携手,书香飘万家
为了营造家庭读书氛围,落实亲子共读,学校每学期为家长推荐一本书,采用“家长读书,学生得奖”的模式督促家长读书,先后为家长推荐《我的事业是父亲》《这样做父母就对了》等15本书。学校倡导成立“家庭读书会”,提倡家庭中要有足够量的藏书,有固定的亲子阅读时间,有浓郁的家庭读书氛围。学校读书工作研究小组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制定了“最受一、二年级小学生欢迎的20本(套)书”“推荐家庭藏书500本书单”,为家长购买藏书提供参考。
1.家庭读书故事之坤鑫家庭的亲子图书
学生坤鑫热爱读书,是一名“校长书友”。她的父亲曾感慨万千地对语文教师赵雪说:“我们做的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把孩子送到岱道庵小学,让她养成了海量阅读的好习惯。”坤鑫爸爸是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孩子踏入小学后,在学校、教师的引导下,他也逐渐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学校活动,大力支持孩子阅读。他们家建有一个亲子图书角,每晚7点30分至8点10分,全家一起在图书角读书、交流,这里成了孩子的精神家园,读书也成为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家庭读书故事之文希父母的读书保卫战
文希是一名三年级学生。一年级时,她对手机游戏、视频非常感兴趣,经常软磨硬泡地向父母讨要手机。在老师的建议下,文希爸爸把客厅改造成了书房,一大面墙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图书几千本。闲暇时,就着氤氲着满屋书香,一家人享受阅读时光。看着父母讨论书里的内容,文希觉得有趣,却插不上话。于是父母与她约定,看完一本书后互相提问问题,把对方难住便能取胜。争强好胜的文希被书和竞争深深吸引了,由此一步一步爱上读书,爱上思考,爱上交流。
四、天道酬勤,校园满硕果
读书成就了学生。学校每年进行学生阅读量统计,2017年生均阅读量42.1本,2018年53.4本,2019年79.8本,2020年63.3本,2021年53.9本,2022年65本,2023年64.5本。学生背诵能力越来越强,校本教材《古诗古韵》内含唐 诗、宋词、元曲等226首国学经典,1265名学生整本背过。学生写作水平越来越高,621 位学生编印个人文集,11000余篇文章刊登 在各类报刊,学生郝法翔创作的《历史故事儿歌100首》由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学生陈国欢、张钰晨的文章先后在刊物上发表。学生演讲能力越来越强,先后有25位学生登上“岱小讲坛”的舞台。
读书发展了学校。学校承办了泰山区读书现场会,读书成果在泰安市首届教育博览会展出,读书经验在《山东青年报》专版报道学校读书工作。还吸引来自新疆、北京、福建、河南、枣庄等省内外教育界同仁的参观学习。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我们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突出内涵发展理念,致力于让每名学生养成读书习惯,让学校和家庭溢满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