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用好传统讲授法
作者: 高美丽近年来,教育的改革在蓬勃发展,出现了许多教学新模式,但是讲授法作为最基础、最传统的一种教学方式,还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起来。教师要在原有讲授法的基础上摒弃“填鸭式”,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夯实教学理论,转变价值理念
实践受认识、理念的指导,正确的理念可以帮助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少走弯路。要想改变现状,应该先从教师自身认识着手,从理念上进行转变,再投入实际教学运用中。辩证地看待讲授法,打破固有思维,该讲则讲。
首先,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语言传递信息,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条件,灵活地选择和及时地调整讲授的内容和形式。尤其在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该年龄段的学生主要以直观感知为主,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如在分析课文《葡萄沟》中“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这句话时,笔者用了替换的方法,即将课文中的“一个个”替换成了“一个”帮助学生理解葡萄树茂密的样子。
其次,教师要关注各种讲授法适用的条件,立足学科内容,灵活讲授。讲授法作为一种流传最广的教学方法,其适用于小学的所有课程,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应用讲授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是一成不变的。如在讲解《过故人庄》这首古诗的诗意时,笔者通过提问“诗人孟浩然仅仅是表达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吗?”引发学生思考,而后阐明诗人在这首诗中不仅仅表达了对友人设宴款待自己的感激之情,而且联系时代背景可以看出孟浩然作为一方父母官对百姓生活的关心,即孟浩然关心百姓疾苦,以民为本的思想感情。
最后,教师要关注各学段学生的身心特征,关注教学对象的差异讲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各种教学方法充斥于小学课堂,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就应该完全被替代。讲授法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小学课程,也适用于小学各个年龄段的教学。但是,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由于其身心发展的不同,又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如小学高学段的学生和小学低学段的学生就不同。与小学低学段的学生相比,高学段的学生已经获得了一定的阅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智力水平也在逐步地提高,学生在教学中已经具备了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而小学低学段的学生由于身心发展不足,又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不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此时就需要教师从旁协助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另外,教师在运用讲授法的过程中既要关注教学对象的认知发展,也要关注学科特点,实施差异讲授。
二、修炼讲授技艺,提高自身素养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高效讲授。讲授的一大特点就是灵活性强,即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讲授内容的需要,借助其他教学手段,如肢体、动作、表情、提高音调、演示、游戏和比喻等手段或方式,实现更加高效的讲授。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探索方法,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会产生困惑,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但是,教师要注意目标的适切性。即要分析这一目标是由哪些因素构成,探索的难点在哪里,学生在现有的学习基础上,看清实现这一目标的确是切实可行的。同时,教师在讲授教学的过程中要适时地把握学生的动态,当学生出现困惑后要及时给予点拨。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教学的过程中要先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乐于探究学习。
幽默与科学相结合,增强讲授的魅力。为提高教师的讲授效果,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教师用语规范性和语言优美性的考察和训练。幽默地讲授语言,可以适当缓解学生的紧张感及尴尬情绪。如在讲授“等量关系”时,当教师出示一只鹅和一只鸭玩跷跷板的情景,在探讨怎样使跷跷板保持平衡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将鹅割掉一半时,教师巧妙地将鹅替换成人,并提问该学生:“现在还可以这样做吗?”学生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为了缓解学生的尴尬情绪,教师接着说:“宝贝儿,你可太有意思了。你真是一个小机灵啊!”教师用幽默的语言巧妙地化解了学生的尴尬,同时将知识准确地传递给学生,而且也能够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
三、把握讲授时机,关注课堂反馈
教师准确把握讲授时机,合理布局讲授。准确把握讲授时机就是要求教师在运用其他方式进行讲授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有条理,有主次,能够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自身的优势及教学内容的要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用最短的时间恰到好处地完成讲授。首先,教师应该审视自己,熟知自己擅长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要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教的终极目标是学,教学方法不仅要适应学生的基础条件,还要满足学生的个性特征。
总而言之,讲授法在教学过程中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目的。随着新时代的教育发展,教师应该通过不断实践完善讲授法的教学,进一步引导学生的学习,为小学的教学课堂带来活力。
(作者单位:宁津县大曹镇高集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