戮力同心 静等花开
作者: 崔娟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德雷克斯曾说:“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鼓励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能贡献”的感知力。如何做到有效鼓励呢?
一、无条件接纳孩子
接纳能满足孩子内心最深的需要,让他们感到安全,并愿意敞开自己。因此家长要学会倾听,不妄加评论;认同感受,肯定孩子而不否定;无条件地接纳,让孩子愿意接受批评和指正。
二、学会暂停
如果鼓励不成功,可能是因为时机不对。偶尔有冲突发生时,父母所能做的最有效的事情是友善地退出。或者和孩子约定好一个“暂停手势”,这样双方就可以停止争吵,进入冷静期,冷静之后的鼓励有可能令人满意地被接受。
三、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
当你把85%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关注15%的消极方面时,消极方面就会膨胀,积极方面不久就会消失;如果把85%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认可并鼓励积极的方面,消极方面就会很快消失,而积极方面就会增长到100%。因此家长要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努力发现孩子的长处。
四、选择适当的场景交流
在教育孩子时,离开身旁的观众或以尊重的方式请其他人离开。在大庭广众下教育孩子,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还可能会让情绪外放的孩子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五、学会运用无声的鼓励
眼神的鼓励。当孩子胆怯的时候,一个期待的眼神能给孩子带来勇气;当孩子进步的时候,一个赞许的眼神能给孩子带来满足;当孩子失败的时候,一个相信的眼神能给孩子带来力量。
表情的鼓励。接送孩子时候的微笑,家长的微笑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理解、关爱和赞美,更是一种鼓励。
拥抱的鼓励。拥抱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定和温暖。
六、了解鼓励与赞扬之间的不同
赞扬就像糖果,少吃一点会让人满足、愉悦,但吃太多就会造成问题;而鼓励就像谷物、蛋白质、维生素等,孩子每天都需要。家长一定要认识到鼓励与赞扬之间的不同:鼓励的长期效果在于它能让孩子自信,赞扬的长期效果是孩子依赖于他人。
每个孩子都需要不断地鼓励才能获得自信、勇气和上进心,就像植物必须定期浇水才能生存一样。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期待每一位家长都能积极鼓励,让孩子在爱和鼓励中健康成长。戮力同心,静等花开!